2006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5周年。5年來,山東全省搶抓發展機遇,對外開放和外經貿事業經受了種種考驗,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成為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一個時期,對促進全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應對“入世”,政府先行
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中國有序的全方位開放,既有機遇,也充滿了挑戰。“入世”伊始,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審視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結合本省實際,下發了《山東省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全面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行動綱要》,對各項入世應對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和安排,適時提出把外經外貿作為全省經濟工作的三大亮點之一。特別是2003年的中共山東省委工作會議,要求全省上下把抓好對外開放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結構調整。2005年,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了《關于突出重點全方位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的意見》,提出在全球范圍內布局對外開放,加大利用外資、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服務業開放、轉變外經貿增長方式力度。這一切都為山東外經貿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加入世貿組織,首先是“政府入世”,或者說,政府要按照世貿規則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在要求管理經濟。五年來,山東省按照世貿規則和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對全省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其他政策措施進行了全面的清理,修改了1000多件不適合“入世”要求和不利于對外開放的法規、規章和政策等,初步建立起了公開透明、統一有效的新型地方法規政策體系;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清理和規范了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實施政府提速,推行政務公開,建立服務承諾制,有力促進了政府行政效能和行政水平的提高;積極推進外經貿管理體制改革,變外經貿經營權審批制為備案制,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使一大批沒有外經貿經營權的企業得到“松綁”,獲權企業累計達到2.8萬多家,成為推動外經貿快速發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世貿舞臺魅力無限
加入世貿組織,使山東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經貿環境,得以在更廣闊的領域和更大的范圍參與國際競爭,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開展國際合作,外經貿發展駛入快車道。5年間,山東的進出口實現高增長,進出口平均增速達到26.5%,比“入世”前一年增速高10.6個百分點。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制成品在出口產品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特別是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5年的平均增速分別超過30%和40%。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省作為農業大省,同時又是農產品出口大省,約占全國的1/4,不但沒有遭遇國外農產品進口大潮沖擊,反而在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后,連續取得了快速增長,年均增長達到20%,農業產業化、國際化的步伐明顯加快,有力促進了“三農”的發展和穩定。

5年間,山東省利用外資跨上了大臺階。隨著中國“入世”承諾的兌現,對外開放的領域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5年間,山東實際使用外資穩步增長.截至2006年10月總量達到380.02億美元。山東打造半島制造業基地戰略的提出,極大地加快了全省制造業利用外資的步伐,制造業成為外商投資的主要領域,占全省利用外資的80%以上,年均增長31.4%。服務業領域利用外資不斷增長,領域不斷拓寬,層次不斷提高,從銀行、保險、基金到物流、商業運輸、港運、會計、城市公用設施等,均有外資進駐。目前有123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在山東省投資建設了301個項目,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9億美元。同時,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取得歷史性突破,朗訊公司已把地區總部和面向全球市場的研發中心建在了青島市。
伴隨著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山東省“走出去”戰略邁出新步伐。“入世”帶來的另一個機遇就是各國相繼向中國開放市場,為山東省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5年間,一大批企業積極走出去,共興辦境外項目620多家,協議投資額13億美元,相當于山東省“八五”和“九五”期間境外投資總和的2倍多;境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50 4億美元,是“九五”期間的2.1倍。境外投資涉及十幾個領域,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境外資源開發尤為突出,已在25個國家和地區興辦60家境外資源開發企業,投資開發煤炭、石油、木材等資源。
困境中的崛起
加入世貿組織,在我們分享經濟全球化好處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挑戰和考驗。可以說,這5年既是山東省外經貿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國際貿易摩擦較為突出的一個時期。中國自2002到2005年,共遭遇了227起貿易摩擦,在WTO各成員中成為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最多、最嚴重的國家。不僅歐美等發達國家對中國采取貿易限制措施,而且大量的發展中國家也紛紛仿效;不僅有傳統意義上的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而且還有針對中國帶有歧視性的“特?!贝胧坏讲粌H限制中國競爭力較強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且還針對高技術產品。面對接連不斷的國際貿易摩擦,廣大涉案企業已經學會運用世貿規則未保護自己,應對意識和能力普遍增強,效果日益突出。5年來共應對“兩反兩?!?20余起,涉案金額8億美元以上,其中,對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的應訴率達到90%以上,應訴企業中有70%以上獲勝。通過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中國的企業經受了鍛煉和考驗,在挑戰中實現了“二次”發展。與此同時,運用貿易救濟機制保護山東省產業安全取得長足進步,全省共有13家企業單獨發起或參與發起針對國外進口產品的反傾銷立案調查,涉及化工、化纖、造紙等多個領域,涉案金額約20多億美元。貿易救濟措施的運用,有效地維護了國內貿易環境,為企業贏得了“入世”前沒有過的調整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5年的“入世”應對,可歸結為領導有方,措施得力,協調行動,工作扎實。放眼未來,山東的征途尚遠。隨著中國入世承諾的進一步兌現,無論是國內關稅減讓和服務業開放,還是國際經貿環境,今后都會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對外經貿仍將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
(本文作者為山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