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林京結婚后,跟婆婆住在一起。婆婆5年前就退休了,房子是婆婆單位分的,是一套有40多個平方米的“小鴿子籠”。
初進婆婆家,我手勤腳快,爭搶著做家務。但不管我做什么事情。都要惹婆婆嫌,有好幾次我辛辛苦苦幫她洗好的衣物,她翻來覆去地檢查后,都要自己重洗。這樣的事情多了,我就開始變得畏手畏腳,不再敢多做事。不過這樣一來,買菜做飯婆婆全包了。我倒是落得清閑。讓人受不了的是伙食很差,有時面對粗糙的飯菜,我和林京實在是難以下咽,提出異議,她便會反擊:“你們是慣出的毛病,以前我連這個都吃不上。”
婆婆的退休金雖然很高,但她從不攢錢。每個月一半的退休金用來為自己買保健品,另一半買衣物。老人家穿戴光鮮亮麗,但總嫌衣服不夠新穎,于是就不停地買。婆婆明明有一頭濃密的頭發,卻要趕時髦戴假發。假發套價錢不菲,好的一頂幾百元。婆婆的口頭禪是:“國家給了我錢,我就要享受,免得死了劃不來。”
婆婆喜歡吵架。罵我和林京的經典臺詞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要求我倆必須處處順從,否則她就會生氣。她的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因此在她面前出不得半點兒差錯。本來廚房就是巴掌大的陽臺改造的,兩人同時在就緊挨著,你若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就會復仇似的重重地撞你,口里還念念有詞:“你撞了我,我也要撞還你。”行為舉止極為古怪,讓人不可理喻。開始時我跟婆婆針尖對麥芒。經常吵架,林京在中間穿夾腳鞋。后來我漸漸發現每次吵架后,受傷的總是我,我會難過得眼淚“嘩嘩”地往下流,心在滴血。無數次,幻想著離婚,可常常又會想到,自己已為人妻。不能意氣用事,傷人傷己。況且林京是個誠實的人,婚前就細數了婆婆的為人、好惡及行為習慣。還特別說了婆婆最愛吵架,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亦樂乎。在婆婆吵架的“歷史故事”中,有一個我記憶最深:婆婆以前在單位食堂吃飯的時候,經常和食堂師傅發生口角,最嚴重的一次是婆婆看見師傅偷留了一小碗瘦肉,一下子氣得暴跳起來,指著師傅的鼻子破口大罵:“難怪菜里的瘦肉少,原來是被你偷吃了,不要臉的賊。”師傅被她的行為惹得惱羞成怒,眼看一場惡戰就要開始,幸好婆婆被幾個好心的朋友硬拽走了。
都是戀愛惹的禍,我居然不在乎有這樣的婆婆。
每次吵架后,婆婆都滿不在乎,可能是經常吵架習以為常的緣故。為了不讓她得逞,我努力克制自己,凡事先做冷處理。可面對一個吵架高手,要做到這點談何容易。比如我洗碗的時候,她會站在我身后,尖酸地說:“怎么最近碗筷越來越少?這碗又不會長翅膀,都跑到那里去了?”我的心像扎進了鋼針,她分明是指桑罵槐地冤枉我把碗筷弄沒了。侮辱人格,挑起事端的本領真是高得沒法說。唉!面對這樣的老人惟一的對策就是沉默是金。
無數次煉獄般的忍耐后,我的心境豁然亮堂起來。我和婆婆本來就各有各的性格、脾氣和生活習慣,不存在誰對誰錯,再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婆婆是長者,凡事應該主動造就她老人家。林京就是一個孝子,不管婆婆如何苛責,他從不頂嘴,而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事實上,婆婆的優點也很多,她心直口快,有口無心,藏不住任何事情,從來不挑撥我和林京的關系,從不記仇,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把頭抬得高高的,不會悲觀失望。了解她的性格、脾氣后,我也就慢慢地習慣了。富有戲劇性的是,因為厭惡吵架,我和林京互相包容,兩顆心貼得更緊。
不久林京的單位要集資建房,當時我倆并不想參加集資,想等單位分房子。集資要掏空所有的積蓄可能還不夠,而單位分的房子一分錢也不用出。其實那時候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想、這樣做的。婆婆知道后急了,吼罵道:“單位什么時候才分給你們房子,不要做無望的等待,我的房子我一人住都嫌擠,你們還是趕快想辦法解決住的問題。”搬家根本沒得商量。被逼無奈,我倆只好參加單位集資,不夠的錢厚著臉皮找親朋借。新房建好后,正趕上下連陰雨,婆婆可不管,迫不及待地催我們搬家。林京說這幾天下雨搬不成,婆婆就大聲地說:“又沒有多少東西,一輛車子就拉走了,還要等到猴年馬月。”婆婆是個直性子,一根腸子通屁股,說起話來從不顧及人的顏面。
入住新房后我們的女兒降生了。女兒會走路后,婆婆勸我們辭退了帶娃的小保姆,說請保姆費錢,她來幫我們帶,我倆打心眼里高興,有依賴的感覺真好。可婆婆還是婆婆,不到一個星期她就受不了了,說她不帶小孩了,自己辛苦地養大了兒子,福沒享到還要帶孫女,她又不是我們的老傭人。這讓我倆措手不及,我倆都要上班,一時又找不到保姆。好說歹說婆婆才勉強答應再幫我們帶一段時間。
一天,婆婆怒氣沖沖地來到我們家,說她被單位掃地出門了。原來婆婆單位要房改,她現在住的房子屬于危房要拆除,但有新建成的140多個平方米的套房,需要7萬多元,如若不買她就沒有房子住了。我知道婆婆是“月光族”。就安慰她,讓她跟我們一起住。誰知婆婆聽后非但不感激還挖苦道:“跟你們住?兩室一廳,讓我住空中嗎?”我被噎得愣住了。突然婆婆朝我和林京笑了一下,說:“兒媳不是買福彩中了2萬多元嗎?我們一起集資買房吧!”語氣充滿了企盼和信賴,那一刻,我對婆婆充滿了憐惜。我和林京經過深思熟慮后,想到婆婆年紀大了,過早地失去了老伴,一個人生活著實不易。心里明白她是空手拍螞蚱——拿不出一分錢,房子買了是她住,我倆也不計較,決定即使錢不夠貸款也要把房子買下。
婆婆搬進心儀的新房后,滿心歡喜,心情也變得格外開朗,覺得自己在單位腰桿也直了,見了熟人就眉開眼笑。因為按當時的工資水平,一個老年人能夠集資是很了不起的事。我們相安無事地過了幾年,婆婆又不高興了。說一個人住空蕩蕩的大房子,形影相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周圍的老人都能享受天倫之樂。非逼我們搬去跟她住不可。可一想到從前婆婆的挑剔,我就心有余悸,更怕11歲的女兒受委屈,從此寧靜的家庭生活受到干擾,所以我是一百個不愿意。林京耐心地開導我:“原來是我們住媽的房子,現在是媽住我們掏錢買的房子,性質不一樣,會相處好的。”我雖然不情愿,但想到愛一個人,也要愛他不能丟下的一切牽念與責任。養育之恩,山高水深,孝順丈夫的親娘是天經地義的事,最后還是同意舉家搬到了婆婆住的地方。
開始一家三代和和睦睦的,可時間一長,生活又有了不和諧音。一貫喜歡清靜整潔的婆婆受不了突然增加的3口人,特別是隨性慣了的女兒,活潑好動,亂放東西,我和林京又不忍過多地約束女兒,婆婆就經常晚上起來活動影響女兒睡覺。這一切讓我和林京很頭痛,搜盡枯腸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婆婆突然冒出一句:“套房住不成賣了換成單家獨院不就成了嗎?”一語點醒夢中人。于是我和林京開始到房地產交易中心打聽房價,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才知道發了財,雖然平常也在電視、報紙上看到過一些房價上漲的消息,可總覺得跟自己不相干。現在,房價像坐上火箭似的躥高。當初1萬多元買的70多平方米的房改房現已值7萬多元,婆婆的那套可賣20萬元。我和林京合計后,賣了現有的兩套房子,又拿出全部積蓄,貸了一部分款買到了一幢帶花園的磚混結構二層半的單家獨院。這幢房子設計合理,位置又好,既挨著街道,又特別清靜,離我和愛人單位及女兒上學的學校都不遠。
剛入住新房的時候,婆婆和我女兒特別興奮,像兩只快樂的兔子一樣在樓上樓下每一個房間里躥出躥進。婆婆高興得合不攏嘴,說:“這種家,要放在過去,只有大財主才住得上。”
“家有老人是個寶。”我深深地感到遇到婆婆是我今生最幸運的事。自己擁有了一幢寬大溫馨的花園別墅,這一切都應歸功于我的婆婆,是她用別樣的母愛、獨特的方式一步步將我倆“逼”到現在的這個境地,讓我倆真真實實地體會到了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和聰明“財智”。
入住單家獨院后,婆婆隨著年歲的增加,做事有點兒力不從心,依賴我們的地方越來越多,變得和藹可親有時還有點兒“幽默”。一次,林京的幾個大學同學來我家找他,當時家里只有婆婆一人。聽到門鈴響,她就慌慌忙忙地去開門,門打開,看見是陌生的面孔,就滿懷歉意地對來人說:“我兒子、兒媳說了,讓我不要給陌生人開門。”說完“哐啷”一聲把門關上了,林京的幾個同學被逗得笑彎了腰。婆婆屢屢上演類似的“幽默”劇,每次聽到或看到婆婆的“幽默”后,我笑后卻都會忍不住心酸。
真希望婆婆還是原來的那個愛吵架、愛管閑事的婆婆。可是,婆婆老了……
責編 王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