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雄,男,1973年生,無錫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陶藝書畫家。江蘇宜興人。紫砂作品以書畫為依托,作品極具文人味。使觀者在欣賞紫砂壺藝的同時又能觀賞到中國書畫與紫砂完美結合的藝術效果。
對于紫砂壺,除了造型千姿百態,泥色豐潤古雅,功能奇異獨特之外,還集詩、書、畫、印于一壺。紫砂加入了陶刻,使每一只壺都是一件別具氣韻的藝術珍品。所謂紫砂陶刻,就是在壺坯上用鋼刀或竹刀鐫刻書畫圖案。所以,其創作需要作者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扎實的工藝基礎。
紫砂陶刻藝術的技法主要可分為印刻(雙刀正入法)和空刻(單刀側入法)二種。此外還有澀刀、遲刀、留刀、輕刀、切刀、舞刀等多種金石用刀方法,各盡其妙。
印刻,也可稱為摹刻,即雙刀正入法。是先將詩詞書畫打成底稿,謄印或臨摹到壺坯表面,再運刀依樣雕刻,并保留筆勢原貌。每刻一筆施從兩刀,把中間剩余的部分用刀口刮平,使其凹面平光,故而也稱為“刻底子”或“清刻”。采用的手法有“平底刻”、“圓底刻”、“凹底刻”、“角底刻”、“琢砂底刻”、“陽刻”、“陰刻”等,關鍵是陶刻字體圖案藝術效果底面的處理,用碑林石刻法處理,恰到好處地呈現各種書法繪畫的韻味和特色。雙刀法具有端莊厚重的氣息,同時轉折處多呈圓筆,給人一種樸實大方的感覺。
空刻,即單刀側入法。是指不借用畫稿,在確定大體輪廓安排后,徒手在壺坯體上直接下刀鐫刻。這要具備相當的書法功底和操刀技巧,強調用刀起頭落筆,并適當作相應的改刀。單刀法以刻刀的中側鋒斜刀表現,具有運刀柔軟而又富有彈性的特點,因而字跡流暢,且線條的方圓、粗細、尖鈍、輕重,皆自然而有變化,能刻出干凈利落的痛快效果,但要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鈍、深淺寬窄、刀勢的氣脈連貫。以顯示出跡外傳神的韻致。用刀必須胸有成竹,自由馳騁,瀟灑靈動,猶如天馬行空,刀法多變,可輕可重,或虛或實,可粗可細,或刮或劃,粗獷豪放,耐人尋味,這樣才能反映出紫砂陶刻的藝術特點。而單刀逆入刻的刀法則是吸取印款“沖刀法”,通過“刀”來表現形象線條,充分發揮各種運刀的作用,特別講究用刀的“金石味”。
紫砂陶刻裝飾手法獨特,以刀代筆,心手并用,將中國的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諸藝術融于一體,神韻怡然,彰顯筆墨藝術與工藝技巧高度結合的高雅風貌,形成了具有民族工藝特色的藝術。
“壺隨字貴,字以壺傳”,一把茗壺配上得體的陶刻書畫裝飾,便為好的藝術作品。閑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賞壺,滌濾煩憂,當余甘留舌之時,體會銘文刻畫的意境,便能理解何以文人雅士對陶刻藝術如此頌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