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關鍵詞回眸茶業2006
關鍵詞之一:普洱茶
詞義:普洱茶終于在2006年9月份的《普洱茶綜合標準》中有了明確的定義。《標準》把普洱生茶納入普洱茶的范疇,生茶的標志是“緊壓”。
解析:普洱茶絕對是2006年的“李宇春”,仿佛就在一夜之間,普洱茶徹底紅了,它挾帶著“收藏風”、“保健風”吹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這一年,普洱茶的家鄉云南繼續鉚足了勁宣傳和推廣普洱茶。“可以喝的古董”的概念讓許多其實并不了解普洱茶的人跟風似的也把普洱茶當古董一樣收藏。
正因為有這樣一群忠實的“粉絲”,各大茶葉店開始銷售普洱茶,各大品牌的普洱茶也開始通過各種形式搶占全國市場,渠道代理成了普洱茶今年的熱門話題。短短時間,我們的城市“空降”了許多云南普洱茶大品牌的專賣店。遍地普洱,讓人感到一種磅礴的氣勢。
在跟風消費的背后,過度炒作在抬高普洱的同時也損害了普洱茶市場。云南25家普洱茶企業發表誠信宣言;權威人士提醒“普通市民投資收藏普洱茶風險不低。”
2006年的普洱茶除了狂熱,也漸漸趨于理性。
關鍵詞之二:有機茶
詞義:在無任何污染的產地,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等,在加工、包裝、貯運過程中不受化學品污染并經“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的茶葉。
解析:健康的概念在2006年各大茶會、茶展的主題中頻頻出現,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有機茶無疑成為2006年茶葉消費的熱點。
2006年5月,日本正式實施“肯定列表制度”,中國茶葉出口遭遇“綠色壁壘”。中國茶企業認識到了“綠色”的力量。隨后,從安溪鐵觀音,綠茶,直到普洱茶都打起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茶生態牌,更多品牌茶企業設立了有機茶葉生產基地。這一年,安溪縣政府將“和諧健康新生活”作為新的發展理念。
今年夏天,餐館的“垃圾茶”事件讓中國人嚇了一跳。年終,QS(質量安全)認證制度的最后期限讓茶企業開始緊張。
這一年,茶商與茶人開始更加關注茶葉的質量。
關鍵詞之三:極品茶
詞義:最高等級的茶中精品。
解析:2006年4月,論道·竹葉青遠赴摩納哥參加國際頂級奢侈品展,更受到摩納哥親王的青睞,價值高達2000元一兩的論道·竹葉青茶葉和眾多頂級跑車、游艇、飛機、手表、珠寶等展品同時展出;之后,350克“廣東茶王”普洱茶拍出了11.8萬;這一年,我們甚至看到英國傳統名茶PGTips在它誕生75周年之際,制作了一個價值7500英鎊的鉆石茶包。
極品茶的概念開始一波波地沖擊我們的神經,大型茶企業對自身品牌的打造和推廣策劃,也從幕后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極品茶的風靡讓我們看到了一群高收入高享受的消費群體,他們對品茶的尊貴體驗和精致的生活追求,引領了各大茶企業開始通過高端茶打響自己的品牌。
關鍵詞之四:政府茶
詞義:由地方政府支持和規范茶業的發展。
解析:2006年11月15日-23日,“安溪鐵觀音神州行”活動繼去年北部與南部行后,也完成了中部行,活動手筆之大極為罕見。
5月,武夷山市首次將茶葉、旅游推介與項目招商融為一體開展的一場大型經貿文化活動在福州西湖舉行。10月,這項活動又移師北京,造成京城的一股“武夷巖茶熱”。
4月,浙江省農業廳攜各路茶商直飛北京,在馬連道茶城向首都消費者推介浙江名優綠茶。6月,四川省商務廳組織茶葉企業首次進行集體國際市場開拓。
今年,云南馬幫經由沿海諸省進京,又開創出一條普洱茶進京的新路……
由地方政府牽頭推動茶業發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與自主經營的有效結合,不但有利于促進地方茶產業規范發展,同時有利于形成較強的區域經濟優勢。
關鍵詞之五:娛樂茶
詞義:娛樂界、休閑業開始大做茶的文章,這讓很多人終于知道,茶確實是一種可以讓人娛樂的東西。
解析:《喬家大院》在全國的熱播,引出了武夷巖茶一段歷史,成為武夷山游的一道新興風景,武夷茶香由此開始飄向北方。《第一茶莊》電視劇熱播,《茶旅天下》開拍,茶旅游、拍攝和茶相關電視片成了各地宣傳推廣茶品牌、促進茶經濟的新鮮手段。
李宇春唱起某品牌茶飲料廣告的主題曲,李英愛代言了某茶飲料品牌。《大唐風云》網絡游戲開始設置了太極茶道的場景……如今茶葉已經走出了單純農作物的范疇,形成了一個橫貫一、二、三產業的龐大產業鏈。茶娛,茶趣,本年度茶業發展的新亮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民談茶的時代。
五大觀點憧憬茶業2007
觀點之一:重新洗牌
我們可以大膽預測,2007年中國茶業將進入如火如荼的競爭格局,以資金為紐帶,業界將重新洗牌。
各大茶類的競爭會進入白熱化的階段。茶界的“圈地”更加激烈,沒有特色和競爭力的品牌,將以關門落幕。那些又大又靈活的茶企,成為茶界中的精英,他們將會給茶界帶來各種變化和驚喜。
2007年,一定是一個品牌年,我們會看到更多老品牌的擴張和新興品牌的崛起。即使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品牌突破綠色壁壘影響,將品牌的策略放到了全球的視野。
2007年,面對競爭,創新品牌成為茶企首要思考和突破的目標。
觀點之二:陳茶盛行
以陳為貴的普洱茶繼續走熱,一些平時甚少聽說的烏龍陳茶在2006年也浮出水面,2007年它將會被更多的茶人認識和接受。
普洱陳年的價值毋需再過多渲染,陳巖和陳鐵觀音的妙處和保健作用將被更多人認知。在福建、廣東的南方市場。一股“品陳”的風潮開始流行。至于它們能走到哪一步。目前還沒有定論。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隨著消費群體對陳茶的深入理解,2007的茶界,將刮起一陣“陳旋風”。
觀點之三:茶葉復古
在2006年“安溪鐵觀音神州行”中部行的活動中,一位德國小伙子說他更喜歡濃香型鐵觀音。
他的話似乎不經意預測了2007年鐵觀音市場的復古風——濃香型鐵觀音,在這點上竟不期然地跟上了全球流行的復古風潮。
鐵觀音回歸傳統制法,傳統的鐵觀音耐存,喝起來不那么刺激,比較暖胃,讓許多茶客更樂于接受。從消費心理來說,現在的人們尤其是一批上了年紀的茶客,開始懷念他們剛接觸鐵觀音時的那股味道,就像我們上了年紀自然而然地會喜歡回憶童年的無憂時光一樣,人性心理的回歸和歷經世態后心態的平和都在心理上為濃香型鐵觀音的推出奠定了基礎。
一部分年輕茶客從沒接觸過濃香型鐵觀音,他們有可能習慣于現在的口味,但由于年輕人的好奇心理,他們對濃香型鐵觀音也欲嘗鮮,從而進行比較,選擇適合自己的口感和喜好。因此濃香型鐵觀音和清香型鐵觀音都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對于茶企業來說,鐵觀音產品的多樣化,也有利于鐵觀音市場走向多樣化,這也是一種必然趨勢。
觀點之四:QS認證
從2007年1月1日起,未取得QS認證的茶葉將要被禁止在國內市場銷售,此舉的推出必將在我國的茶業市場掀起軒然大波,無疑一大批茶葉生產企業將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
雖然在2006年,我們發現許多大品牌的茶葉連鎖店的茶葉包裝上已經打上了QS的標志,但是中國的茶葉生產許多還都是小家庭作坊式的經營,簡單的生產加工是很難取得QS標志的,這部分作坊經營者在2007年要么改革生產,要么就會被市場淘汰。雖然很殘酷,但是這無疑將有助于進一步規范茶葉市場,使企業形成規模生產。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牌效益,同時對消費者來說,將購買到更加安全、有質量保障的茶葉。
對于QS標志的實施,普洱茶的應對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普洱茶的渥堆生產技術是否能達到QS的要求,在市面上銷售的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普洱茶又何去何從,這恐怕是茶業部門需要在2007年解決的難題。
觀點之五:文化為王
茶之所以迷人,還因為它是五千年文化的載體。離開文化的茶,就會變成白開水。相信在2007年,了解到文化力量的茶界,將會打出一張張新穎的“文化牌”。
無論在茶館業、紫砂界,還是在茶葉界,或者各類活動、各種娛樂、各路名星,我們都看到傳統文化的回歸與盛行。
露天茶座,無我精神,文化茶宴,茶道尋思,讓人們在心靈的游歷中得到愉悅與欣慰。
伴隨著馬幫的腳步聲,伴隨著56個民族的華服,伴隨著泱泱中華的深厚文化,2007的茶界,以文化為表征,將更加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