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紹培,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宜興紫砂界的領軍人物。1945年生于紫砂世家,1958年參加工作,與紫砂結緣已經半個世紀。
用心做壺才能傳世
回首顧紹培近半個世紀的創作歷程,他一共創作了60多件作品。這些作品當中,最有代表性的可以追溯到1984年,顧紹培的紫砂百壽瓶第一次代表中國陶藝參加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在這次博覽會中,他的紫砂百壽瓶獲得了金獎。到了1987年,他創作的高風亮節壺在香港展出,20多人竟購最終10萬港幣成交。在那個普通人只有幾十元工資的年代,這幾乎就是一個天價。他后期創作的高風亮節壺,也代表了他創作的成就,有人出價60萬,他沒有賣。
他現在忙于研究技法,做壺不多了,能夠做出來,就一定特別珍貴。他說: “現在的工作重點不同吧,我想好好做些紫砂知識的宣傳?!彼f自己六十歲以后的新品,就基本沒有進入市場了。
四十多年的創作心得,對很多藝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談到這些,他說:“有些經典的作品,不是一次就能做好的,需要藝人用心來塑造。也有可能過一些時間,你的想法就改變了。一把經典的壺,也可能會用十幾年時間來不斷完善?!?/p>
耐得住時間的人,才可能制作出真正傳世的作品。他非常謙虛地說:“在創作上,壺藝的世界太廣大了,還要繼續學習,要懂得怎么運用中國深厚的文化,怎么借鑒各個歷史時期的造型,把它運用到現代的作品中去?!?/p>
玩壺一定要懂壺
在網絡上,有一把顧紹培的“文革壺”,炒得火熱,賣的人說是他早期的作品。就“文革壺”的事情,我們特意請教顧先生。他笑著呵斥:“亂搞,沒有做過。文革那時候我們還只是普通工人,那時期我主要是生產制作紫砂花盆等品種。再說那個壺的螭龍造型,更是糊弄人的?!?/p>
紫砂壺的熱潮必然引發了偽劣紫砂壺的產生。談到這些,顧紹培說到,尤其玩名壺的人,首先要對作者的作品熟悉,如果根本沒看過他的作品,不懂得他的情況,那就很麻煩。“玩壺,一定要專業,不要去跟風。”
對化學壺不要談“壺”色變
談到化工壺的話題,顧紹培很認真地說到:“我做壺已經47年了,希望收壺養壺的,要進一步了解壺的專業知識,不要偏聽偏信,要有自己的判斷。對于使用化工料的紫砂泥,沒有必要談‘壺’色變。你首先要明白紫砂壺的原料組成,加一些含量極少的氧化鈷、錳,經近1200度的高溫燒成紫砂陶。實際上性能是安全的,所以需要理性科學地對待。要知道所添加的化學元素,哪些有害,哪些無害,并非一加化學成分就是有害的?!?/p>
顧紹培還解釋說,現在紫砂廠首先都會對壺進行測試,紫砂的出口也都要經過商檢衛生材質的測驗,有問題的產品,很難被生產出來的。所以對于所謂“化工壺”的問題,收藏者沒有必要太過于擔心。
要收藏就收藏經典的壺
顧紹培認為要成為一個收藏家也是一件“高難度”的事情,需要花很多功夫。
他解釋說,一把壺,質量沒問題、使用舒服這是前提,還要懂得看壺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大師的作品為什么會貴,這就跟服裝一樣,為什么皮爾·卡丹做的服裝可以賣出天價,因為那含有他的心血與精力,藝術與尺度的把握。
“對于收藏者來說,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還要提升自己的水平和眼力,先從一般性的作品慢慢玩,等自己的認知有了提高,再來收藏好的。這時候,如果要收藏就收藏最經典的?!?/p>
“有些壺。雖然很普通。但是壺的主人用了很久,他與壺的情感是用錢買不到的,那么這樣的壺,也是很好的?!?/p>
顧紹培的精彩觀點好壺的標準
“好的壺,一要有好的造型,二要用好的做工,三要有好的材質,最后要有文化含量。壺的功能不能掉,講究形式美也要考慮實用。壺要有個性,就像那些在球場踢球的球星講究自己的踢球風格,同樣的,紫砂藝人也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設計理念。如果這個壺容易做,就不值錢了?!?/p>
創新的來源
“好的設計從生活中來,要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元素,平時用心去體悟?!睂τ谧仙靶袠I的關注
“壺藝的世界封閉是不行的,對于西方的陶瓷藝術要有借鑒,但也不是照搬,畢竟東西方的文化差距太大。紫砂在國外,也基本上是華人在收藏?!?/p>
“天價紫砂表明有市場需求,所以它的價位能上得去。但是過分炒作也不好,紫砂市場也要講究中庸之道?!?/p>
對新人的看法
“新人的成長一定要很努力,可能要奮斗幾十年,但基本功一定要扎實;一名大師,要對這個產業做出大量的工作,對這行業有自己的責任,要有好的胸襟,我希望長江后浪推前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