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日本人平均壽命85.49歲。和去年相比,男性壽命縮短了O.11年,女性減少O.10年。但是我們知道,雖然日本國民的人均壽命呈現了下降趨勢,卻仍然保持著長壽之國的優勢。
那么,在這個長壽之國中,為什么女性的壽命要比男性更長呢?究其原因,我想這其中的秘密大概就存在于日本這個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吧。
首先,這與日本社會特殊的男女職業分工體系是密不可分的。所謂的男女職業分工指的是男性(丈夫)擔當企業中賦予的社會勞動,而女性(妻子)則擔負著照顧家庭、培養孩子等家庭勞動。由于日本婦女的家庭勞動是無報酬的勞動,所以日本男性一方面是為了家庭的生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立身處世,常常會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這樣在無形中就會形成一種精神壓力,而這種無形壓力又會成為縮短男性壽命的隱形殺手。此外,在森嚴的企業管理制度下,日本男性夜以繼日地工作,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沒有正常的休息日,體力的過度支出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使得每年“過勞死”的男性在逐年增多。
其次,日本人為了應酬,經常晚上不得不和同事一起去喝酒、交往。飲酒過量本身就會傷害身體,長期睡眠不足也會影響男性的壽命。與此相對,日本女性卻一直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最后,我想這要歸結于日本人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巨大的性別差異。對于男孩子,父母從小就要求他們“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輕易流淚”“即使面臨困境也不能說一句泄氣的話”,等等。在日本人的眼中,只有按照諸如此類的要求去做,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堅強的男子漢。正是在這樣的教育理念影響下,日本男性在長大之后不懂得如何向別人(甚至是自己的妻子)傾訴自己內心的真正情感,進入公司工作以后很容易因過度勞累、工作壓力大等引起抑郁癥等精神疾病。相反,對日本的女孩子來說,傾吐苦衷、請求別人的幫助反而會被大家認為更像個溫順、賢淑的女性。所以,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日本女性擁有比男性更健康的心理溫床。
所以,從以上分析情況來看,我想日本女性比男性更長壽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