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人中約1/4為老年人,老年人癲癇有其特點,應給予特別重視。因老年人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減退、自訴能力差,所以老年人癲癇的表現多不典型。尤其空巢老人獨居,其癲癇常難以被發現而延誤診治。
老年人癲癇大多為繼發性癲癇,又稱癥狀性癲癇。也就是說,大多數老年人癲癇的病因是明確的。其首要原因(約占1/3)為腦血管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性腦出血、蛛網膜下隙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以及小血管性癡呆等;次要病因有腦變性病,如腦腫瘤、顱內轉移癌、腦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炎、腦膜炎等)等。酗酒所致酒精中毒、藥物不良反應、中毒等所致癲癇,有時也能見到。腦中風并發的癲癇通常發生于中風后3~7天,即出血性卒中的水腫期。少數發生于中風2~4個月以后,即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形成以后漸發腦軟化期或蛛網膜下隙出血再出血期。
老年人癲癇的發作類型多種多樣,但以繼發性全身強直性陣攣發作多見,而且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老年人較年輕人更常見,且老年人癲癇持續狀態更危險,預后更差,病死率較高,應給予高度重視。1/3老年人的急性癥狀性發作,以癲癇持續狀態為首發形式。非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常表現為朦朧狀態伴嗜睡、緘默行為及肌張力異常癥狀,病人常被誤診而到精神科就診。2/3病人的發病誘因為抗癲癇藥物停藥不當或精神性藥物使用不當。少見類型為肌陣攣發作、失神伴全身強直陣攣發作等。
老年人癲癇發作時,易失去自控力而摔倒,從而引起頭部外傷、股骨頸及其他部位的骨折等。摔倒后如果無人幫助而長時間平躺則危險性更大,可能會有肺炎、低體溫等致命危險。
老年人癲癇的診斷與其他癲癇的診斷一樣,應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及必要的腦電圖檢查以及其他特殊檢查如頭顱CT及磁共振等。易與癲癇混淆的老年疾病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暈厥尤其是老年人體位性暈厥等,應注意鑒別。
老年人癲癇的藥物治療原則與一般癲癇相同,但因老年人生理性肝腎功能減退,對抗癲癇藥物耐受性差,藥物治療不良反應多,故在選擇藥物種類及用藥劑量時應特別慎重。一般首選丙戊酸鈉(鎂),特別是德巴金緩釋片和丙戊酸(鎂)緩釋片,這類藥物吸收完全,不受腎功能影響,藥物不良反應少,與其他藥物很少發生相互作用,無認知功能障礙,不導致骨質疏松。對有吞咽困難的老年人可改服德巴金糖漿。其次可選用托吡酯(妥泰),該藥為新的廣譜抗癲癇藥,不良反應少,療效滿意。老年人用藥劑量不宜過大,慎用聯合藥物治療。必須多藥聯合應用時,要定期檢測血中藥物濃度與肝腎功能,以免藥物中毒。老年人記憶力差,容易漏服藥物,因此,老年病人應使用日歷表,標明服藥種類及時問。
老年癲癇患者尤其是獨居者,應采取必要的避險措施。如盡量用電磁爐或微波爐做飯;將熱水器的溫度調低,以防燙傷;將電器遠離水源或水槽;不要吸煙,因吸煙可引起火災;洗玻璃器皿或陶器時戴橡膠手套;不要獨自一人熨燙衣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