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波特曼游泳館,經常可以看見一位老人在游泳,他一會兒自由泳,一會兒仰泳,瀟灑自如。池邊的年輕朋友喚他上來休息,他總是要堅持游到20分鐘,才攀著扶手上來。他就是蜚聲海內外的京劇名家尚長榮。今年67歲的尚長榮雖已年逾花甲,卻紅光滿面,神采奕奕。那么他是如何保持健康的呢?
◆夫妻恩愛 家庭幸福
尚長榮出生在一個京劇世家,他的父親尚小云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并稱“四大名旦”,在家庭的熏陶下,尚長榮5歲就開始登臺。他先是拜陳富瑞為師,開蒙學花瞼,后拜京劇侯派花臉創(chuàng)始人侯喜瑞為師,學習《盜馬》《取洛陽》等戲。他能演的戲極多,既能演有著繁重做表的架子花臉,又能演以唱功見長的銅錘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他的表演細膩豐富,擅長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曾成功塑造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舞臺形象,并榮獲過多種獎項。
上海威海路有座文海大樓,里邊住著不少文化名人,尚長榮的家也在這里。尚長榮的書房叫“長立書屋”,他的夫人叫高立麗,幾年前,他們迎來了結婚30周年紀念。夫妻二人從名字中各取一個字,這個“長立書屋”就此誕生了。此外,“長立書屋”的含義還有三:一是夫妻相伴相依,互相攙扶,共度晚年;二是互相幫助,互相勉勵,力爭永葆藝術青春;三是熱愛生活,互相體貼,互相支持,白頭偕老。
尚先生對家庭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說:“現(xiàn)在這個家,育子、治家多虧了我太太。就像歌里唱的‘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常對她說,‘我得了那么多,是你的多一半,我的少一半’。”
◆鍛煉一要適度 二要堅持
尚長榮平時最喜歡的運動是散步和游泳。他每天總要抽出半小時到小區(qū)附近散步,即便到外地演出,他也要趁隙到周邊的地區(qū)走走。游泳是他從小就喜歡的一項運動,至今仍情有獨鐘。他在波特曼、鴻藝健身館買了會員卡,每周游1~2次,此項活動可謂雷打不動。尚老說:“鍛煉一要適度,二要堅持,這樣方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如果選擇的鍛煉項目不當,運動的人感到十分疲勞,有不能支撐之感,那就應該立刻停下來。否則勉強為之會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引發(fā)疾病。如果在鍛煉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則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據(jù)一些運動醫(yī)學資料記載,如果停止運動2周,運動能力明顯下降;如果停止4周,心肺功能將下降50%,而肌肉最大力量將失去1/5至1/4。因此不管工作多忙,演出任務多緊,我一直堅持運動,從不放松。這也是我身體狀況較好的一個原因。”
◆喜歡吃五谷雜糧
尚長榮在飲食上講究合理和清淡。他說: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癥等,這些疾病都與飲食不當、缺乏運動有關。而今有一句話:“80%的毛病都是吃出來的”,所以一定要把好進食關。我們不能只做一個美食家,而應該做個飲食的科學家。“人體對營養(yǎng)的需要,只要全面充足就行了,過剩就會積存在體內,排泄不掉,只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引發(fā)疾病。”尚長榮在平時的飲食中總是吃七八分飽,動物內臟和較油膩的食物是不吃的。
尚長榮還有個喜歡吃雜糧的習慣,每月都要吃上幾次。像玉米面、小米、高粱米、蕎麥等,這些雜糧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起到抗衰老作用。尚老說:“現(xiàn)在我最怕的是宴會和應酬,能不去的就不去,有時去了,也是象征性地吃上幾口。畢竟油膩食品、動物內臟、高脂肪高能量的東西攝入過多,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還是家里燒的家常菜好,合我胃口,符合健康理念。”
◆要有自知之明
尚長榮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老人在養(yǎng)生中更要有這種自知之明。老人要服老,莫與他人較勁,莫逞能稱英雄,更不能與自己青年時期情況相比。特別是不能做各種危險動作,不能過分透支,否則會危及自己的健康及生命。“像世界斷肢再植之父、年渝七旬的陳中偉先生為了取鑰匙,竟然冒險在高樓上爬墻翻窗,結果從空中墜落身亡,十分可惜。藝術大師陳逸飛先生已近六旬,不顧惜自己身體的教訓值得吸取。”平時尚老從不大跨度地跳躍,不亂穿馬路,不長時間拎十分沉重的東西。一旦有身體不適,就及時去醫(yī)院求診,從不拖延。他說:老人對自己的健康要慎之又慎,有時偶然的疏忽,就會造成終生的遺憾。這樣的教訓是很多的。
◆酷愛讀書 陶冶性情
生活中的尚長榮酷愛讀書,他說:“小時候,父親讓我讀古文,學習書畫。一些啟蒙讀物像《三字經》《千字文》都念過。我對書畫也很有興趣,可惜后來沒有堅持.忘了不少。以后有機會,還要拾起來,古文、書畫對陶冶性情很有幫助。”
尚老一直對讀書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有一個宣紙冊子,里面全部是他自己用毛筆抄錄的古人格言警句、雋語名篇。作為一名優(yōu)秀演員,尚老廣泛涉獵古今中外文化領域,豐富自身,從而塑造鮮明,深刻的藝術形象。他認為讀書為他在生活和舞臺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從而使兩者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
其實,讀書也是使人保持年輕的一個方法。學習對五六十歲的人來說,其意義甚至比二三十歲的人更加重要。首先,學習能使人保持年輕的生存狀態(tài)。快樂、長壽的人大都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無論年齡幾何,他們都不會失去方向感。其次,學習為人生充電,使生命之車能走得更遠、更快。一個人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動力。梁啟超說,對生活不感到趣味的人,生命便成了沙漠,要它何用?
◆愛好攝影 有益身心
攝影是尚老的又一愛好。當年是受二哥尚長麟的影響。而攝影是要走出家門的,這就要走路、要旅游、要回歸大自然,而這些恰恰又是養(yǎng)生的一個重要手段。“有的朋友說我貪玩。能‘貪玩’且會‘玩’確實對身心健康有益。老年人常到戶外走走,除可活動筋骨外,更重要的是接觸陽光。老年人經常參加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垂釣、下棋等,可使身心愉悅,從而避免消極的自我暗示,如“人老了不中用了”等失落感、自卑感。老人在玩的過程中,通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使大腦得到有效的運用,從而越用越靈活,越用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