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近幾年的西瓜不甜了,蔬菜沒有味道了,豬肉雞肉不香了,魚肉也沒有那么鮮美了……針對這種種現象,營養學專家指出,科技發達帶來了食品的多樣化,但人們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導致各類激素、化肥的濫用,也宣告“低營養食品時代”的來臨。
激素食品外觀好但營養差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蔬菜和水果提早上市,這些蔬果大都是在接近成熟期時提前采摘的,上市銷售前再用大量的膨大劑、催熟劑和增紅劑等激素,使其熟得更快,個兒更大,顏色更好看。不過,膨大劑的使用會使果蔬的細胞非正常撐大,有的形狀會因此變得比較奇特,而其中所含的一些成分如氨基酸、糖分等則不夠,導致口感較差,營養也降低。如長著長尖的西紅柿、個頭較大切開后卻有空腔的草莓或西瓜、葉子為空心雙層的韭菜等,都是由于使用了膨大劑的緣故。催熟劑如乙烯等的使用則會加快果蔬成熟,縮短其生長期,最后出來的產品雖然外表看起來與正常生長的無異,甚至優于正常生長的,但是同樣存在口感差、營養價值低的問題,如一些看起來已經熟透、吃起來卻沒有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蘿等。盡管如此,目前很多果蔬仍被不同程度地使用催熟劑。常見的使用激素的果蔬有荔枝、獼猴桃、西瓜、草莓、櫻桃、西紅柿等。
長期攝入激素食品危害健康
消費者往往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了大量含有激素的食品,這些食品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呢?由于專項研究工作尚未開展,目前還沒有科學的定論。但很多專家都指出,服用激素對人體健康一定會造成影響。從理論上進行推測,有可能存在以下三種危害:一是可能出現過敏反應,二是會導致腹瀉,三是在身體內殘留的激素濃度過高會引發腫瘤。
另外,過多地食用含有化學激素的食品,會造成小孩的性早熟。對成人來說,會破壞腸道內的有益細菌,還會影響甚至損害肝臟、腎臟等人體器官,而且,激素食品營養含量普遍偏低,長期過多食用會造成營養不良,有可能導致佝僂病。
巧妙識別激素水果
首先,不要買尚未到成熟期的水果,如果是在成熟期之前半個月至一個月上市的水果,顏色又好看,很有可能就是使用過催熟劑的,即使沒用催熟劑,水果也不好吃,而且營養價值低。
其次,選購時要看水果的外形、顏色。盡管經過催熟的果實呈現出成熟的性狀,但是果實的皮或其他方面還是會有不成熟的表現。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瓜,由于光照充足,所以瓜皮花色深亮,條紋清晰,瓜蒂老結;催熟的西瓜瓜皮顏色鮮嫩,條紋淺淡,瓜蒂發青。
第三,可以通過聞水果的氣味來辨別。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聞到一種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僅沒有果香味,甚至還有異味,催得過熟的果子往往能聞得出發酵的氣味。而且,購買時最好是先嘗后買,淡而無味或吃起來有生味的水果千萬不要買。
另外,催熟的水果還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分量比較重。同一品種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