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季,有些人的臉上會出現一片片發白的或淡紅色的色斑,表面有細小鱗屑附著,有時還有瘙癢癥狀。由于這種皮膚病好發于春季桃花開放的時節,故俗稱為“桃花癬”。
其實,“桃花癬”與醫學上所說的癬——一種皮膚淺部真菌病,完全是兩碼事。也就是說,“桃花癬”并非真正的癬,醫學上叫做“單純性糠疹”,又稱“面部干性糠疹”。該病常見于兒童和某些年輕人,一般無性別差異。面部單純性糠疹呈圓形、橢圓形的斑片狀(斑片為淡白色或淡粉紅色),大小不等,邊緣清楚,直徑為1厘米或數厘米,有色素沉著。單純性糠疹也可發生在頸、肩、上臂等部位。表面有細小糠樣的鱗屑,疾病活動期鱗屑增多,靜止期減少,痊愈期消失。通常無自覺癥狀,部分患者可有輕度瘙癢,經數月或進入秋冬季節會自行逐漸消退。由于此病癥狀輕微,很容易被人忽視。
“桃花癬”的病因:引起“桃花癬”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據臨床觀察,在強烈的日照后可患此病,有人認為是干燥、多風的氣候使皮膚發干、裂開所致,也有人認為與感染因素(如糠秕孢子菌感染等)或腸道寄生蟲以及消化不良、維生素不足等有關。
“桃花癬”的預防:在發病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持臉部皮膚的清潔衛生,少用化妝品和堿性強的香皂洗臉,堅持每天洗臉后適當涂些優質護膚品。外出時要注意遮陽,以避免陽光暴曬,還要防止長時間的風吹。日常膳食中要多吃些新鮮綠葉蔬菜和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并要注意限制多脂多糖飲食及少飲酒類。經大便化驗證實體內有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時,要及時在醫生指導下對癥用藥驅蟲,盡早消除致病隱患。
“桃花癬”的治療:局部可涂5%硫黃軟膏或3%水楊酸軟膏,也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及口服復合維生素B劑等,還可用旱蓮草搗爛涂抹皮損處,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愈后一般不留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