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出頭的張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銷售主管,長期的應酬讓他練就了一身喝酒的好本領。可從去年開始,張先生總感覺髖部隱約有點痛。一開始。他沒怎么留意。直到疼痛的感覺一直持續,而且越來越明顯,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最后,張先生在醫院做了影像檢查,接診醫生發現張先生的股骨頭已經出現了壞死。然而。讓張先生不解的是,自己年齡不算大,此前髖部也沒有受到過外傷.怎么就會出現股骨頭壞死呢?
專家點評: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簡稱股骨頭壞死,是臨床上常見的髖關節疾病之一。到了晚期常可造成髖關節的嚴重殘疾,患者往往需進行人工關節置換。
引起股骨頭壞死的因素歸納起來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類。凡有下列情況者均應被視為可能患該病的高危人群:①髖關節或膝關節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偶有跛行,經常規治療無效者;②股骨頸骨折愈合后或髖關節脫位復位后又出現膝關節或髖關節疼痛者;③患有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易導致骨壞死的疾病,且出現髖關節或膝關節疼痛者;④長期酗酒、長期應用小劑量激素或短期應用大劑量激素出現髖關節或膝關節疼痛者。其中酒精性的股骨頭壞死常見于中青年人群。這是因為酒精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股骨頭部的血運本來就不好,而血液的黏稠度又不斷升高的話,股骨頭的微循環就容易出問題,嚴重的則發生壞死。
因股骨頭壞死起病緩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患者可無明顯癥狀。所以,該病早期確診是患者保住股骨頭的前提。20~60歲的成年人若在其髖關節周圍或大腿根出現深度性刺痛,且疼痛多呈間歇性或進行性加重時,則多需考慮股骨頭壞死。此時,為了明確診斷,此類患者除應進行常規髖關節功能的檢查外,還需要進行X線檢查,如無異常,應嚴密觀察,或進一步進行CT、MRI、DR(數字X線攝影)、骨內壓測定等檢查。其中DR具有費用低、輻射小且準確率高的特點,適宜高危人群的檢測,是早期診斷股骨頭壞死的理想方法。
目前還沒有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特效藥,可嘗試服用抗骨質疏松藥、降脂類藥物。腋下架雙拐,可以減輕股骨頭的負重,緩解癥狀。飲食上補鈣,加服維生素D,增強鈣吸收,多喝牛奶等乳制品。手術方式要看患者的具體病情,如癥狀、疼痛程度。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如果塌陷不明顯且癥狀較重,可考慮采用關節鏡清理加微創鉆孔減壓術治療。如果骨性關節炎的表現確實非常嚴重,可酌情考慮髖關節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