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患有丙型肝炎。近些年來,他的肝功能一直不太正常,到醫院檢查后發現丙肝病毒RNA呈陽性。醫生建議他使用干擾素治療,但他聽說干擾素的副作用較大,一直不敢使用。最近檢查時,醫生發現他的肝病已經發展成了早期肝硬化。
其實,干擾素作為目前治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一線藥物,臨床應用已經多年。但由于其療效的局限性和較多的不良反應,使人們一直無法把它看做能攻克病毒的“青霉素”。雖然干擾素有多種不良反應,但總體上看還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藥物。
干擾素治療的早期不良反應主要為流感樣綜合征和血液系統不良反應。
(1)流感樣綜合征:是早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幾乎所有患者在使用的最初1周都會出現。主要表現為發熱、畏寒、乏力、肌肉和關節酸痛、頭痛、鼻塞等。發熱反應多發生于給藥后4~8小時,可持續4~12小時。一般前1~2次給藥時最嚴重,隨后癥狀逐漸減輕,大約10天后癥狀便可消失。如果每周應用3次,有部分患者在間隔2天后再次給藥時仍會有輕度癥狀。一般患者只需多飲水,癥狀重者則可在使用干擾素的同時服用一些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這種反應一般不影響治療的進行。
(2)血液系統不良反應:表現為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可發生于首次給藥后,一般在治療后第1周下降最明顯,爾后多趨于穩定。大部分患者下降并不嚴重,但有部分患者顯著下降,以至于不得不停用干擾素,這是早期終止干擾素治療最常見的原因。一般停藥后血細胞數在短期內會恢復正常。
另外,干擾素治療還有中長期不良反應,主要為消化道癥狀、皮膚過敏樣癥狀或精神癥狀。消化道癥狀有食欲不振、噯氣、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精神癥狀有注意力不集中、眩暈、判斷力障礙、嗜睡、抑郁或失眠等。一般消化道癥狀、皮膚過敏樣癥狀比較輕,1~2周即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在用藥2個月后可出現脫發,女性較男性更明顯。用藥后如出現黃疸甚至發生重型肝炎,則應停用干擾素。但在干擾素治療的前3個月,有一過性轉氨酶升高現象,這是干擾素發揮作用的表現,不屬于不良反應。
因此,肝炎患者在干擾素治療過程中不要疏忽大意,要認真遵從醫生安排,定期復診并進行相關檢查,及時和醫生溝通。當然,也沒有必要過度緊張和擔憂。干擾素的不良反應一般并不嚴重,只要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基本上都能完全恢復。在??漆t生指導下合理使用干擾素還是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