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大多數患者發生房顫與肺靜脈有關,因此導管消融根治房顫主要是在左心房圍繞肺靜脈進行。該方法使用一種特殊的導管,經過靜脈插入到心臟,然后將這些導管送至肺靜脈發放射頻或采用其他能源,從而根治房顫。
導管根治
目前在歐美的大型治療中心,導管根治房顫已經成為房顫治療的常規方法,成功率為80%~90%。國內房顫的導管消融治療始于1998年,新近的隨訪成功率單次消融為70%,兩次以上消融為80%~90%。這里需要特別提醒患者,房顫的導管根治術操作較為復雜,應盡可能到經驗豐富的治療中心就診。與任何其他人體手術類似,房顫的導管根治術亦非絕對安全,但在經驗豐富的房顫中心,安全性有保證。
哪些患者可以采用導管根治術?
◆發作頻繁癥狀嚴重的陣發性房顫。
◆癥狀嚴重的持續性或慢性房顫。
◆雖無癥狀,但有血栓栓塞危險因素的房顫患者。
目前在國外發達的醫療中心,絕大多數房顫患者都可以進行導管消融根治術。
復律治療
復律是使患者從房顫心律恢復竇性心律的方法。包括藥物復律和電復律兩種方法。藥物復律是應用口服藥物治療達到恢復竇性心律的目的。電復律是指用兩個電極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適當部位,通過除顫儀發放電流,重新恢復竇性心律的方法。
哪些患者可以用電復律治療?
◆并發其他緊急情況的房顫;如心肌梗死、心率極快、低血壓、心絞痛、心衰等。
◆房顫癥狀重,難以耐受時。
◆上次電復律成功,未用藥物維持而又復發的房顫。
電復律不是一種根治房顫的方法,病人的房顫往往會復發,而且部分病人還需要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持竇性心律。
房顫電復律的即刻成功率在86%~94%之間,藥物復律的成功率低于電復律,對于新近發生的房顫轉復率在70%~80%,對其他病人則低于50%。很多病人在復律后需要藥物維持竇性心律。復律后不加用藥物維持的病人,1年后竇性心律的維持率約為23%,2年后的竇性心律維持率約為16%;加用藥物維持竇性心律后,1年和 2年的竇性心律維持率分別為40%和33%。
用于維持竇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副作用較大。以胺碘酮為例,因不能忍受的副作用而導致停藥者占12%,導致新的心律失常發生率占2%,發生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占8.4%,以及出現肺纖維化等。
馬長生,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房顫治療中心主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臟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