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常見癥狀,是機體受到物理性或化學性因素的影響,刺激痛覺神經纖維而發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物理性刺激如壓迫、痙攣、牽引等,化學性刺激如病毒、細菌產生的毒素、體內某些壞死組織產生的化學物質等。
幾種常見疼痛
不同部位的疼痛其特征、發作時間、疼痛程度、伴隨癥狀均不同。
頭痛
很多疾病都可引起頭痛,其癥狀可以表現為整個頭部或局部頭痛。局部頭痛又可以表現為額部、頭側部(偏頭痛)以及后頭部疼痛。如感冒引起的頭痛位于頭頂部或頭側部,并伴發燒、怕冷;神經衰弱引起的頭痛不劇烈,但持續時間長;高血壓、顱內占位病變、眼屈光不正、青光眼、鼻竇炎也可引起頭痛。
關節痛
可伴有或不伴有關節局部改變,主要表現為疼痛與活動受限;感冒或流感可引起四肢關節痛,但無紅、腫;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常伴有紅腫、痛、熱、僵硬,腫、疼痛在早晨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變形與僵直。50歲以上老年人常發生肩周關節炎,有“50肩”之稱。
肌肉痛
感冒常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流感;肌肉過度疲勞、用力伸長(運動過度)、受涼等均可引起肌肉痛。發生在摔倒或突然移動之后引起的扭傷或拉傷,前者疼痛位于所損傷的關節,關節迅速腫脹、僵硬并難以移動,后者在損傷部位銳痛,繼而僵硬、壓痛,有時腫脹。
神經痛
沿著神經走行方向疼痛,如坐骨神經痛表現為臀部及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的疼痛。
牙痛
本質過敏、齲齒、牙周病均能引起牙痛。
疼痛自問
什么部位疼?多長時間了?是劇烈疼痛、撕裂痛、鈍痛還是脹痛,并根據部位等來判斷是何種疾病所致的疼痛。
四肢酸痛,關節痛,伴有發燒、流涕、鼻塞等癥狀嗎?如有這些癥狀,可能為感冒或流感所致。
關節疼痛多長時間了?有無腫脹,紅腫,灼熱的感覺?如有多為炎癥。
最近摔倒過嗎?進行過強度大的勞動或運動嗎?如有可能為摔傷、扭傷導致的疼痛。
感冒引起的頭痛、關節痛對癥下藥
無論何種疾病引起的疼痛,均需先找出病因,進行病因治療。為減輕疼痛所帶來的不適,在不影響病因治療的同時,可針對疼痛,購買解熱、鎮痛、抗炎非處方藥,用于緩解疼痛,如關節痛、頭痛、神經痛、偏頭痛、牙痛、痛經等。
西藥非處方藥
布洛芬 又稱拔怒風、芬必得。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的作用。劑型有片劑、口服液、緩釋膠囊劑、顆粒劑、干混劑、混懸液、滴劑、凝膠劑、糖漿劑。芬必得緩釋膠囊可有效緩解消除多種疼痛,如肌肉痛、扭傷、關節疼痛及齲齒引起的牙痛。
阿司匹林 又稱乙酰水楊酸、醋柳酸、阿辛、巴米爾、拜阿司匹林咀嚼片。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可治療感冒引起的發熱。口服片劑,成人每次0.3~0.5克。其他劑型有咀嚼片膠囊劑、緩釋片劑、泡騰片劑、腸溶片劑、栓劑、腸溶膠囊劑、阿司匹林維生素C泡騰片。阿司匹林的衍生物有阿司匹林鈣脲散、阿司匹林鋅膠囊、精氨酸阿司匹林片等。這些品種的適應證和用法與阿司匹林相同,其特點為對胃刺激性比阿司匹林小,患者樂于接受。
對乙酰氨基酚 又稱醋氨酚、撲熱息痛、百服寧、必理通、泰諾林、一滴清等,有解熱、鎮痛作用,也用于感冒引起的發熱等。口服片劑,成人每次0.3~0.5克,一日3次。其他劑型有口服液、咀嚼片、泡騰片、泡騰沖劑、栓劑、膠囊劑、混懸液、滴劑、溶液劑、顆粒劑、干混懸劑、凝膠劑等。必理通除可以用于頭痛、發燒和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外,還可作為治療牙痛及拔牙、長牙時的有效止痛藥。
萘普生 又稱倍利、消痛靈。為抗炎鎮痛藥。口服片劑,成人首次0.5克,以后一次0.25克,必要時6~8小時服一次。其他劑型有栓劑、膠囊劑、緩釋片劑、緩釋膠囊等。
復方對乙酰氨基酚片 本品鎮痛作用強,可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的各種疼痛。口服片劑,成人每次1片,一日3次。
散利痛片 每片由對乙酰氨基酚0.25克,異丙安替比林0.15克,咖啡因50毫克組成,其鎮痛作用優于阿司匹林及對乙酰氨基酚。口服片劑,成人每次1片,一日3次。
布洛芬乳膏 5%外用,涂搽于患處并輕輕按摩,可減輕各種局部的輕至中度疼痛,如肌肉痛、關節痛等。芬必得乳膏(布洛芬5%),可用于局部疼痛及炎癥的癥狀緩解,如拉傷、肩周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骨關節炎。
中成藥非處方藥
頭痛
◆風寒頭痛證
患者頭頂部或側部頭痛,發燒、怕冷、遇寒冷發作,冬季多見,可用下列非處方藥中成藥:
風寒感冒沖劑 能疏風散寒,用于風寒感冒,發熱頭痛,溫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次。
◆風熱頭痛證
患者頭痛劇烈,冷風吹后感到舒暢,遇熱頭痛加劇,發燒怕風,可用下列非處方藥:
桑菊感冒片 能疏風散熱,可用于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口服,每次4~8片,一日2~3次。其他劑型有散劑、糖漿劑、顆粒劑、合劑、濃縮丸劑。
黃連上清丸 能清熱通便,散風止疼,用于內熱火引起的頭昏腦漲。口服,每次1~2丸,一日2次。其他劑型有片劑。
◆氣血不足證
患者平常體質較弱,常有隱隱頭痛,并伴有頭暈、精神不振、厭食、面無血色。可用下列非處方藥:
人參歸脾丸 能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用于氣血不足引起的頭痛。口服,每次1丸,一日2次。
補中益氣丸 能補中益氣,用于氣血不足引起的頭痛。口服,每次6克,一日2~3次。
頸肩痛、腰腿痛
◆風寒濕證
患者頸肩部或腰腿部麻木疼痛、酸冷、遇冷或陰雨天氣癥狀加重。可用下列非處方藥:
風濕骨痛藥酒 能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用于風濕骨痛,手足麻木。口服,每次10~15毫克,一日2次。
木瓜酒 能祛風活血,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四肢麻木,關節不利,口服,每次20~30毫升。一日2次。
史國公酒 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可用于風寒濕痹,骨節疼痛,四肢麻木。口服,每次10~30毫升,一日2~3次。
◆氣滯血淤證
患者頸部或腰腿部的疼痛,多為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變,不愿讓人觸摸、夜間重,活動時或轉腰時疼痛加劇,多因外傷或勞累損傷而發病,可用下列非處方藥:
史國公酒 (見前)
活絡止痛丸 能活血舒筋,祛風除濕。用于風濕痹痛,手足麻木酸軟。口服,水蜜丸,每次4克,大蜜丸每次1丸,一日3次。
用藥須知
對于止痛,非處方藥應用不得超過5天,癥狀不緩解應就醫。
服用西藥用于解熱、鎮痛、抗炎時,要注意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潰瘍、血友病以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服藥期間禁止飲酒。
不要同時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本類藥物。
服用本類藥物時如還需服用其他藥物,要詢問醫生或藥師。
服用中成藥時必須明確病因,辨證用藥。
中成藥藥酒不能兌其他白酒同服。
針對不同部位的疼痛,采取不同的輔助治療,如頭痛可進行適宜的運動、按摩或針灸,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關節痛,特別是炎癥性疼痛者,注意低脂和低蛋白飲食、補充維生素、指壓、按摩、保溫和休息;扭傷和拉傷的疼痛,傷后立即休息并冷敷,48小時后熱敷。
貼心提示:何時應就醫
頭痛伴有復視、嘔吐、高熱者;關節痛伴有紅、腫、痛、熱者;用非處方藥3天后,扭傷和拉傷的疼痛(肌肉痛)、腫脹、僵硬仍未見改善者;痛經者在服用止痛藥或止痛后疼痛仍不緩解者,均須去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