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加大,睡眠時間的人為壓縮,使失眠的發生率,呈急劇上升趨勢。眾所周知,睡眠是人生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的一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有研究表明:影響人壽命的七種因素中,睡眠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國古代養生家就有“不見仙方見睡方”之說。睡眠的好壞,直接影響身心健康。當一個人患上了失眠癥,往往白天精神萎靡、極易煩躁、激動、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日益減退、皮膚亦變得晦暗蒼白、面部平添皺紋、顯現蒼老,然后學習以及工作效率亦會減低。長期失眠還容易引發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胃潰瘍、神經性皮炎等心身疾病。看來健康的體格與睡眠的好壞有著密切關系。
現代醫學認為,失眠是一個癥狀,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如環境、心理、生理、軀體疾病、精神疾病(如抑郁、焦慮)、藥物等。
中醫學認為:人的睡眠是人體陰陽變化與天地陰陽(也有晝夜之意)變化,即天人合一是趨向一致的。天地自然陰陽的盛衰消長,致使一天中有晨、午、黃昏、夜間的節律變化,而人體亦與之呼應,才有了覺醒、活動、思寐、睡眠這樣的規律。這種陰陽交替循行發生障礙,人體就表現出睡眠障礙。
中醫治療失眠,首先調節陰陽,平衡機體的氣血失調。對于年老體虛者,失眠時日長久的,常用參芪之類藥物,調補氣血,使心血充旺,睡眠得要;對于肝氣偏旺,承受壓力頗大的中青年人,當用疏導之品,如柴胡、郁金、香附;心煩難忍,心情郁悶者,則用炒山梔、黃芩、合歡花;睡中易醒,時時驚醒,并易汗出,可以用龍齒、石菖蒲、浮小麥、五味子等;方藥甚多醫者會辨診施方。
中醫學有“藥食同源”之說,一些可以治療失眠的藥物,也可以作為食物來攝取,一是安全,另一則可以較長時間服用。如龍眼肉、酸棗仁、茯苓、山藥、百合、蓮子肉、蓮子心、竹葉、合歡花、玫瑰花、菊花、枸杞子、赤小豆、紅棗、桑椹子、黑芝麻、佛手花等等。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藥物,可以作為輔助治療。
失眠的治療,應該是個體化的,首先要詳細的了解病者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模式,幫助患者糾正對失眠不正確的看法,恢復正常情緒,將有助于治療。
除了中藥湯劑還有中成藥,如七葉神安片、百樂眠、安神補心膠囊、柏子養心丸等可供選用。
藥物是治療失眠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治療失眠的西藥有鎮靜催眠藥(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非典型苯二氮卓類),抗抑郁藥(如氟西汀、西酞普蘭、帕羅西汀等),抗組織胺(現不常用)和中藥。
失眠患者除了用藥或心理治療以外,可以通過自身參加各種活動,如散步、體操、太極拳、氣功來調整機體氣血,并可用足浴、足底按摩、熱水浴來緩解機體壓力。
中醫學的針灸治療,體針和耳針,治療性的按摩也是值得采用的。
采取綜合治療,則可以減少催眠藥的用藥量,中西藥物并用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改善生活狀態,讓我們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