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登記條例》,宣告了我國婚檢制度從“強制”走向“自愿”。于是全國婚檢率就開始大幅度下降,南京的婚檢率從98%跌至1%,廣州的婚檢率則由97%降為4.43%,北京的婚檢率也由99%降到10%以下,至于農村地區更是逼近于零。
由于婚檢人數迅速萎縮導致的隱性傳染病、遺傳病、生殖系統疾病以及新生兒缺陷率等急劇升高。于是,圍繞是否應當恢復強制婚檢的問題,社會各界一直眾說紛紜。特別是2005年6月黑龍江省人大修訂了本省《母嬰保健條例》中關于保留“強制”婚檢的內容,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贊成派和反對派的觀點針鋒相對,互不示弱。日前,衛生部官員重新提出恢復“強制”婚檢問題,再一次將這一爭論引入高潮。
正方觀點:肯定婚檢的“強制性”,認為有必要恢復強制婚檢。
一、婚檢對優生優育起著第一屏障的作用。
婚檢雖不是萬能的,但可以起到一個粗篩的作用,比如說近來胎傳梅毒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該病若是父母雙方在婚前感染的,即可通過婚檢篩查出來,在治療痊愈后再生育,可避免嬰兒患梅毒的不幸??梢?,婚檢是健康婚姻和優生優育的第一道保護屏障。
二、婚檢發人深省的數字,說明婚檢是為雙方和后代領取健康“通行證”。
據衛生部統計,2001年全國實際參加婚檢人數為879萬人,檢出對婚姻有影響的傳染病患者14萬人,其中性傳播疾病2萬余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和艾滋病病人84人,精神病患者1.5萬多人,嚴重遺傳疾病患者6500人。2002年婚檢的疾病檢出率則達9.29%,主要以生殖系統、內科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為主,這一數字意味著每10對新人中就有一對因健康原因應暫緩結婚、不宜結婚、不宜生育。
醫學專家指出,父母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遺傳給孩子的幾率接近30%;梅毒通過母體傳播的概率相當大;由婚檢避免殘障兒、精神病患兒的出生是一種好的方式。婚檢排除了嚴重遺傳性疾病或艾滋病、梅毒等醫學上影響生育的疾病,避免了眾多智障、不健全下一代的出生,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不論有無硬性規定,婚檢為保護新婚人群以及后代健康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是無可辯駁的。
從事婚檢工作的專家認為,新《婚姻登記條例》將婚檢由“強制”改為“自愿”,彰顯了人性化,充分體現了尊重個人隱私權,但婚檢是為雙方和下一代領取健康“通行證”,準新人們在婚前接受身體檢查,用一兩百元和一天時間的代價換來對配偶的身體狀況的了解不是壞事。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對方負責。
三、有些人把婚檢與結婚登記掛鉤,看成是對結婚權利的干預,其實是一種誤解。
婚檢的目的是讓雙方當事人對各自和對方的身體狀況有一個基本了解,而不是以此阻止人們結婚。比如一方感染艾滋病,另一方自愿與之結合,婚姻登記機關仍然予以登記,婚檢的作用在于使雙方知情,并指導其采取相應的防護和生育措施。
四、從婚前醫學檢查的內容看,對雙方是很有好處和必要的。
目前婚檢除進行外科檢查外,還有尿常規、血常規和一些懷疑有遺傳病而做的DNA基因檢查。
婚檢首先針對的是遺傳病,包括兩大類:單基因遺傳病和多基因遺傳病。前者由于致病基因單一,因而遺傳患病率較高,而后者由于致病基因多元,患病幾率相對較低。目前遺傳病有4000余種,沒有根本治療的辦法,正威脅著數以千萬計的人的健康,給家庭、國家、民族帶來痛苦和沉重的負擔。通過婚檢可以及時發現并根據其情況做遺傳風險度測算及遺傳方式的分析,由醫生進行優生指導,盡可能避免生出一個智殘或不健康的孩子。
另外,現在要檢查的傳染病、性病和其他項目還有艾滋病病毒感染、梅毒、淋病、澳抗、肝功等。通常通過血、尿常規和肝功、胸透、內科、性病檢查等項目均可排除會影響婚姻質量和配偶健康的乙肝、活動性肺結核、腎病、性病等很多種疾病。如果準新人不做婚前檢查,稀里糊涂成家,被傳染后會影響雙方感情。
因此,“強制”婚檢可以讓大家自覺得遵守婚檢制度,對雙方當事人是有好處的。
反方觀點:“強制”婚檢有違人權,建議“自愿”婚檢或強制“孕檢”。
一、“強制”婚檢美其名曰為下一代優生,為婚姻配偶健康負責,實際上客觀與主觀存在分歧
綜觀當今社會未婚同居的人比比皆是,任何傳染病都有傳染和擴散的可能性。對于現在畸胎新生兒出生率增加的現象,不能只歸罪于婚檢的自愿性。如果不經過婚前檢查就不允許領取結婚證,這不正好給希望同居而不愿結婚的人提供了方便嗎?這不是變相地教人輕視婚姻嗎?!另外,目前婚檢的項目真的就可以保證婚后能生育健康的嬰兒嗎?如果不能,有誰會給予超出國家法定賠償范圍的全面性的賠償呢?
因此,強烈反對“強制”,建議好好提倡自愿婚檢和加強重視孕檢。重視的關鍵是先糾正當前的醫療腐敗現象,再者就是認真進行全民的健康衛生常識的普及教育,只要有此前提,婚檢何須強制!
二、用行政手段來干涉婚檢與立法的人性化本意不符。
為什么又要強制婚檢?是否參加體檢是結婚者的權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去干預是粗暴的。婚檢全憑自愿體現了立法的人性化,對公民的私生活賦予了更多的自由空間。不婚檢并不違反國家法律禁止性規定,用行政手段來干涉婚檢與立法的人性化本意不符。
三、婚檢帶來小好處,招來大壞處
折騰“強制”婚檢的,只是想獲利益而不擔風險。參加了婚檢但結果還是生下有缺陷孩子的,社會能承擔賠償責任嗎?凡是參加婚檢的當事人,如果在婚后依然生育出有缺陷的孩子,婚檢部門或醫院能否負“醫療事故”之責任?所以,搞婚檢是沒有任何風險的,一旦恢復“強制”婚檢,有的人就可以利用職務之便大作文章。
四、“強制“婚檢,不如”強制“孕檢。
資源的巨大浪費在婚檢與孕檢兩者之間,“強制”婚檢的時代重視了對婚檢的資源配置,相反就忽視了對孕檢的資源配置,現在婚檢自愿了,婚檢機構閑置在那里,不把精力轉移到孕檢上,而是等待著“強制”婚檢的恢復,這就是持續的“惡”性循環。
總結:縱觀雙方辯論的焦點,不是婚檢應不應該進行,而是婚檢要不要“強制”的問題?!皬娭啤钡幕闄z一方面不存在法律依據,但只靠自愿的婚檢成效太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瓶頸”呢?這就涉及到提高全民覺悟和全民綜合素質的問題,涉及到完善婚檢制度和婚檢項目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和解決,也需要全民自覺的學習和了解一些關于婚檢的知識和必要性,如果全民都能自覺得進行婚檢,國家怎么還會有“強制”的婚檢制度出臺呢?所以,歸根結底還在于全民的自覺性和責任感,責任感有了,認識水平提高了,“強制”婚檢也就不再成為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