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蘭的名字為溫州百姓所熟悉并念念不忘,原因是她的愛管“閑事”。作為溫州市人大代表,黃小蘭總是為個體經營戶和社區居民們頭疼的“瑣事”奔波忙碌。久而久之,她樂于助人、熱心幫困、敢于仗義執言的名聲傳遍大街小巷,老百姓習慣了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找黃小蘭說一說。事情多了,黃小蘭將家里的生意完全交給丈夫打理,一心一意做一個“專職代表”。
“雖然選民群眾事情很多,但看著群眾反映的事經過自己的努力一件件得到解決,我感到快樂和開心!”黃小蘭如是說。
回遷的路不再漫長
“人大代表不只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要履行好代表的職責,就要把百姓的呼聲反映上來,還要幫他們把實際問題解決掉。這樣我們才會覺得對得起群眾,對得起這紅艷艷的代表證。”在黃小蘭看來,自己這個個體工商戶出身的人大代表,完全可以率先做個“專職代表”。
以房屋拆遷和居民安置為內容的城市拆遷矛盾,成為近年來群眾十分關注的一大焦點。黃小蘭來自基層,平時的工作就是與老百姓打交道,其中有很多人向她訴苦,反映舊城拆遷安置慢的問題。
2003年12月2日,由溫州市人大常委會與溫州都市報、溫州新聞網合辦的《代表在線》在第7期刊發了《回遷的日子咋就那么長》,關注安置回遷難問題。
次日,一直在關注舊城拆遷安置問題的黃小蘭作為嘉賓做客新聞網,與網友共同探討拆遷安置中存在的問題,為廣大拆遷戶早日安置獻計獻策。
主持人問黃小蘭:“黃代表,請問你是怎樣盡一個代表之職去監督拆遷安置的?”
黃小蘭回答:“在我平時的工作中,有很多人向我投訴拆遷問題,所以對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拆遷的確存在著問題,有一部分老人,房屋拆了三四年了,他們沒錢買房,都到外面租,租房也不能固定,一年搬好幾次的都有,這部分老人有的有高血壓,看到安置的房屋又沒有多大的動靜,所以心情比較激動,部分老人為拆遷而生病住院,甚至去世。所以,大家對這方面的意見也比較大。在市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關于拆遷問題我已經提了3個建議。”
黃小蘭在說這3個建議時一語帶過,可為了在這些建議中詳盡地反映實際情況,她下足了工夫。她深入溫州市五馬街道安民社區、蓮池社區調研,了解到盡管政府對拆遷特困戶實施了優惠購房政策,但其中一些經濟實力較差的特困戶仍無力承擔購房款。黃小蘭提議,政府能否建設一批廉租房出租給這些人居住。她向市房管局、舊城改建指揮部等有關部門反映群眾的呼聲和自己的想法。
她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拆建單位先做好安置工作,像上海、廣州一些城市,異地先建好一批安置房,把拆遷戶安頓好再拆舊房,這樣可以避免矛盾的發生和激化。
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最終接受了黃小蘭的意見,建成一批廉租房,解決了500戶特困戶的住房問題,并承諾:江濱路拆遷戶中年紀較大、希望早點安置的特困戶可申請安置坦前社區。這樣,一大批特困戶的住房困難問題得到了解決。
川菜館油煙不再擾民
2005年8月28日,由溫州市人大常委會與溫州都市報、溫州新聞網、溫州電視臺合辦的《實事面對面》、《代表在線》兩個欄目開播兩周年,欄目經辦者在溫州市人民大會堂廣場接受市民投訴。市區金祥商廈一位住戶向黃小蘭反映,兩年來飽受樓下川菜館油煙污染,大樓住戶常年緊閉門窗,正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多方投訴卻不見有所改善。活動結束后,黃小蘭等人大代表進行了實地調查,只見商廈樓下開著的兩家川菜館,未經任何處理的滾滾油煙直接用油煙機排到天井里,煙霧繚繞,辣味熏得人喉嚨生痛。黃小蘭回憶起當時的感受說,我只站了片刻,就覺得頭暈,難以呼吸。
見有市人大代表來調研情況,住戶們紛紛圍住黃小蘭訴說這兩年來的遭遇。一位老人說:“我們年紀這么大,身體不好,可大熱天被熏得不敢開窗,又熱又悶,這日子可怎么過!”
“我老婆坐月子更慘,這刺鼻氣味可真受不了!”一位男子在一旁更加氣憤。
隨后幾天,黃小蘭先后來到鹿城區環保局西城環保所、行政執法局五馬中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鹿城分局市中工商所了解情況。鹿城區環保局西城所所長陳勇弟說:“我們已責令金祥商廈這兩家川菜館整改,但整改過后還是不能達標,環保部門就吊銷了這兩家店的排污許可證。”照理說,排污許可證吊銷了,這店就不能再營業,可環保局又無法讓他們停業,陳所長建議由行政執法局調查,并立案處理。
行政執法局五馬中隊中隊長胡忠誠告訴黃小蘭:“由于川菜館當時有齊全的證件,根據新頒布的行政許可法規定,是不可以隨意讓其關停的,應該由工商部門吊銷其營業執照后再命令其關停。”
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鹿城分局市中工商所所長張建武介紹,當時環保局吊銷川菜館的排污許可證后,曾以書面的形式通知工商所,但不是正式的函。現在只要環保部門給工商所正式發函,亂排放油煙的川菜館就會被及時吊銷營業執照。
有了所長的承諾,黃小蘭為此事奔走了多時緊鎖的眉頭才舒展開。她表示,還得督促環保部門近期內發函給工商部門,以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答復。
事后,有關部門終于在當年10月份吊銷了這兩家川菜館營業執照,金祥商廈的住戶們終于可以免受嗆人油煙之苦。
黃小蘭說:“一聽到百姓有怨、有難,我就會心里不安,巴不得立刻幫助解決。能為百姓做點事,我心里高興!”
農貿市場不再積水
2006年6月13日,盡管大雨滂沱,但在溫州市的省、市、區三級近30名人大代表還是風雨無阻,首次聯合進社區,聽民意。
上午9時,黃小蘭準時來到預定的市區五馬街五馬廣場,設攤接待群眾來訪。熱心的群眾圍在她面前,反映情況。來自瓦市巷的一位經營戶反映瓦市巷農貿市場雨天積水嚴重的問題,引起黃小蘭的再次關注。
瓦市巷全長390米,這里的馬路市場——瓦市巷農貿市場形成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有近300家經營戶,這個農貿市場為周邊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但近年來,由于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周邊住宅建設、康樂坊拓寬改造及市場發展等原因,瓦市巷道路破損嚴重,地下管網等配套設施已不符合要求,下水道經常發生堵塞。尤其遇上暴雨天氣,整條瓦市巷積水成河,行人根本無法行走,更別說做生意了,老人因路滑摔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下水道堵塞成了瓦市巷農貿市場經營戶及周邊居民的一塊心病。
現場接待結束后,黃小蘭來到瓦市巷實地查看了群眾所反映的問題。接下來幾天,面對這個老大難問題,黃小蘭先后走訪了鹿城區政府、市政園林局、市場開發中心等單位。由于瓦市巷農貿市場改建牽涉到多個部門,黃小蘭建議鹿城區人民政府召集相關單位召開協調會,商討盡快修建地下排污管道有關事宜。
鹿城區政府對黃代表的意見非常重視,由分管副區長牽頭多次召開會議,與市政園林、規劃、電業、房管、工商等20多個部門的領導一起商議如何解決瓦市巷農貿市場雨天積水嚴重的問題,瓦市巷農貿市場改建工作正式提上工作議程。
經過多方努力,10月18日,鹿城區政府組織規劃、土地、行政執法、工商等部門,對瓦市巷農貿市場的違章遮陽蓬進行徹底拆除。19日,有關部門開始對瓦市巷道路翻修和排污管網進行改造,先解決群眾反響最為強烈的市場道路雨天積水問題。
改建過程中,經常有經營戶向黃小蘭反映碰到的問題,黃小蘭再向有關部門反映,同時協助有關部門向經營戶作好解釋工作。
2007年開春,瓦市巷改建工程終于完工,路面平坦了,排水通暢了,路燈明亮了,攤位雨篷也統一換成了鋼架鐵皮瓦,經營戶們正式遷入改建一新的市場,踏踏實實地開始做買賣。
黃小蘭深有感觸地說,人大代表不僅僅是開會時舉舉手而已,作為連任代表,她還要繼續當好群眾的代言人,決不辜負群眾所賦予的重任。
黃小蘭小檔案
黃小蘭,1951年9月出生,浙江省個體協會常務理事,溫州市、鹿城區個體協會副會長,溫州市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委員。自1998年以來,連續三屆當選為溫州市人大代表。幾年來,她組織個協會員共與870多名學生和貧困人員結對,其中她個人就結對50多人;籌措救災扶貧款500多萬元,個人出資達10多萬元。曾榮獲省“巾幗建功”先進個人、省“三八”紅旗手、溫州市勞動模范、溫州市百佳市民、溫州市再就業“十佳”、溫州市下崗創業十佳女職工、溫州市鹿城區十佳女性等稱號。2006年,被評為溫州市十佳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