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人手一本“民情記錄本”,與選民面對面接觸,聽民聲、記民情、解民憂,切實為選區和選民解決問題。嘉善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記民情、解民憂”活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助了一份力。
2006年12月6日一早,嘉善縣魏塘鎮龍柏小區的居民驚喜地發現,每天凌晨從4號垃圾中轉站傳來的喧鬧的機器聲不見了,打開窗戶,難聞的氣味也消失了。居民張鴻余對大家說:“這個在小區里‘安居’多年的垃圾中轉站終于在一夜之間被撤走,真要感謝人大代表的‘民情記錄’啊!”
原來,龍柏小區內的4號垃圾中轉站多年來影響著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每天凌晨,睡夢中的居民便會被機器轟鳴聲驚醒,到了夏日,更是臭氣撲鼻,蚊蠅亂舞,27號樓里的居民連窗都不敢開。幾年來,小區居民到過縣信訪局,找過嘉興市新聞媒體,紛紛要求遷移4號垃圾中轉站。可由于種種原因,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2004年6月,嘉善縣人大常委會在魏塘鎮開展人大代表進社區“記民情、解民憂”試點活動,與以往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聯系選民活動不同的是,這次代表手中多了一本“民情記錄本”。垃圾中轉站這個老大難問題很快進入“民情記錄本”,在代表和縣人大常委會的促成下,政府有關部門終于在2006年底停用了4號垃圾中轉站。老大難問題一朝得到解決。
“記民情、解民憂”活動開展兩年多來,人大代表的“民情記錄本”已是厚厚實實、密密麻麻,忠實地記錄了選民群眾的呼聲,成為民意上達的“快遞員”,解決了許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難事。
代表履職有了新抓手
在“記民情、解民憂”活動開展以前,人大代表閉會期間履行職責缺乏有效的載體,雖然許多代表有強烈的履職愿望,卻苦于無“用武之地”。嘉善縣人大常委會對如何加強閉會期間的代表工作,拓展代表的履職空間,一直在做積極的探索。他們先后組織開展過代表走訪選民、集中接待、定期約見等活動,但常委會主任盛玉良坦言:“由于代表來自各行各業,閉會期間的組織相對松散,偶爾為之的這些活動效果并不十分顯著。”
2004年初,縣人大常委會成立代表工作專題組,帶著“如何建立有效載體,發揮代表閉會期間作用”的課題,赴海寧市、杭州市江干區等代表工作先進地區學習考察,借鑒“民情直通車”、代表接待日等活動的經驗,結合嘉善實際,提出了要組織人大代表進社區“記民情、解民憂”的新思路,決定在魏塘鎮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在全縣逐步推開。
縣人大常委會確定以建好一個代表活動室、創建一個代表公示欄、建立雙月一次代表接待日制度、設立一個選民意見箱、記好一本“民情記錄本”、開展一次代表向選民述職活動的“六個一”為載體,采取定時、定點、定人員的方式,以選區為單位,由本選區選舉產生和社區共建單位的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在雙月10日進社區接待選民、記錄民情。每次活動開展前一周,在社區內公布活動信息。參加活動的代表不但要把選民的意見、建議完整地記錄到“民情記錄本”上,同時還要記錄好承辦部門、受理領導和經辦人員、辦理情況和結果、向選民反饋情況以及選民對辦理結果滿意度等內容。
為使代表記錄的民情迅速上達,及時得到辦理,以解“民憂”,縣人大常委會專門出臺了《閉會期間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的試行辦法》,制發了閉會期間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專用紙,使閉會期間的代表建議與人代會上意見建議同樣辦理。還規定了嚴格的工作流程:代表記錄下選民的意見、建議后,由社區將“民情記錄”進行梳理和分流。凡屬于社區職權范圍內的,由社區直接辦理答復;凡屬于鎮職權范圍內的,由鎮人大交鎮有關部門辦理答復;凡屬于縣人大常委會職權范圍內的,由代表在專用紙上填寫好意見建議后,通過鎮人大提交縣人大常委會,交有關部門辦理答復。所有“民情記錄”反映的問題,最后都必須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由代表將辦理情況向選民反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2005年開展進社區“記民情、解民憂”活動試點一周年之際,縣人大常委會在魏塘鎮召開全縣人大工作會議,及時總結推廣魏塘鎮人大組織人大代表開展“民情記錄”活動的經驗。
會后,各鎮結合本鎮實際,紛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深入選民、記錄民情活動。楊廟鎮組織代表開展每月一次“三進”活動,把“民情記錄”帶進了農村、企業和職工宿舍,為農民、職工排憂解難、化解矛盾。洪溪鎮組織代表帶著“民情記錄本”,分片定期接待選民。其他鎮都研究探索適合自己的代表履職新載體,尤其是針對眾多的農村選民,開展代表進農村、記民情活動,密切代表與農民群眾的聯系溝通,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記民情更要解民憂
“記民情、解民憂”活動開展以來,僅魏塘鎮10個社區的“民情記錄”本上就記錄了選民意見968件,其中以閉會期間代表意見建議形式提交縣人大常委會677件,大大超過了以往每年人代會期間代表意見的數量。到目前為止,已經辦理落實589件,辦結率87%,滿意率91%。
2004年6月10日,魏塘鎮小東門社區代表“記民情、解民憂”活動現場來了一位緊鎖雙眉、憂心忡忡的男子,見他欲言又止,車寶珍代表主動上前詢問。這位居住在火車站老小區的退休工人張阿根反映,鐵路沿線一條老小區居民出入必經的黃泥路,每逢雨天,居民進出總是一身泥漿;兩條朝天陰溝常年泛著臭氣,居民苦不堪言;老小區的房子建造于解放前,年久失修,每到臺風來臨,居民都要轉移安置,很不安全。車寶珍等代表聽后很揪心,認真記錄后,馬不停蹄地到實地踏看,進一步聽取老小區選民的意見,連夜填寫了“意見建議表”提交縣人大常委會。沒過多久,施工隊開進了老小區,把爛泥路鋪成了水泥路,兩旁安裝了路燈,兩條陰溝也埋到地下,區內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老小區房子的產權屬于上海鐵路局,一時無法解決。經過縣人大常委會多次協調溝通,引起上海鐵路局的高度重視,立即派人前來查勘,投入十多萬元,翻修危房,消除了隱患。
如果你到嘉善縣魏塘鎮各個小區走一走,你會發現許多非常漂亮醒目的室外健身場地和設施,這也要歸功于人大代表的“民情記錄”。
2005年12月10日一大早,剛剛晨練回來的曹漢珍和朱蘭蘭阿姨一邊擦著額頭的汗,一邊急急地向接待她們的代表提出“在小區內安裝健身器材,方便居民鍛煉身體”的建議。唐鍵等代表記錄后,進行實地查看和調研,向鎮人大提交建議。經鎮人大交辦后,鎮政府積極順應民意,不但在小東門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還擴大到魏塘鎮的其他9個社區,給有空間開辟健身場地、安裝健身器材的小區統一進行了安裝。現在,魏塘鎮大多數小區內都有了休閑、健身的場所,新建小區更是在規劃時就預留相當面積的場地作為綠地和健身場所,方便人們就近鍛煉身體,群眾無不拍手稱好。
2006年8月的一天,陳恒賢、蔡永年等3位居民先后在魏塘鎮談公社區與車站村交界的日暉北路被一只發了狂的狗咬傷。狗主人矢口否認瘋狗是自己家的,3位受害者的醫藥費沒有著落。無奈之下,受害者前后5次撥打110尋求幫助,談公社區也多次與有關部門聯系,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9月10日,又是人大代表進社區“記民情、解民憂”活動日,陳恒賢和蔡永年兩位居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邵文娟代表反映了此事。邵代表作了詳細記錄后,聯想到嘉善現在養犬之風日盛,狗患成災,便決定對魏塘鎮養犬情況進行調查,走訪了部分選民和有關單位。結果令人吃驚,近幾年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居民區寵物犬的隊伍日益壯大,犬類存欄量已超過3萬只,其中不少犬無證無牌,犬傷人事件時有發生,當年1至9月,全縣共有5700多人被狗咬傷。同時,狗隨處排泄、破壞綠化、污染環境、傳播疫情等問題都讓市民怨聲載道。邵代表將調查情況填寫在代表閉會期間建議和意見專用紙上,要求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加強對犬類的管理。縣政府對代表建議高度重視,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召開了專門會議,11月6日制訂出臺了《嘉善縣犬類管理暫行辦法》,并于11月19日至12月25日開展犬類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對未登記、未免疫、未辦證的狂犬、野犬進行集中捕殺。
“民情記錄”走向深化
一大批選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就業、就醫、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通過“民情記錄”得到了妥善解決,化解了不少社會矛盾。雖然看上去是一些小事、瑣事,卻都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急事、難事,用選民王大爺的話說:“‘民情記錄’記下的是我們老百姓的心愿,錄下的是老百姓的呼聲,解決的是老百姓的難題,真是貼心又貼肉,我們打心底里歡迎!”人大代表在選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選民群眾向人大代表反映問題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而群眾上訪量則明顯下降,社會氛圍更加和諧。
今年3月10日,羅星社區接待現場,心直口快的顧名強選民道出了許多選民的共同心聲:盼望“記民情、解民憂”活動一個月、或者一個星期開展一次。對此,在場的魏塘鎮人大主席邵喜玲在欣喜之余,向筆者表達了擔憂之意:“‘民情記錄’在群眾心目中的分量是重的。但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影響越來越大,我們擔心‘民情記錄’不堪重負,擔心給政府、部門工作帶來壓力,擔心人大代表負荷過重。”
筆者就此采訪了嘉善縣政府辦公室負責人曹文俊,他的一席話打消了我們的疑問:“一開始政府也有顧慮。以前只辦理人代會上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現在閉會期間不斷有代表建議要辦理,怕影響政府和部門工作。但事實恰恰相反。通過辦理‘民情記錄’反映上來的代表建議,不但政府辦了實事,群眾得到了實惠,代表發揮了作用,而且密切了政府與群眾的關系,可謂一舉多得。”
戴國忠代表深有感觸地說:“我6次進社區、記民情,共向縣人大提交了25條建議,條條得到了辦理落實,選民群眾很滿意,我也嘗到了履行代表職務的甜頭,感覺充實而快樂!”
2007年初,嘉善縣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建立。新一屆常委會對“民情記錄”非常重視,進一步提出了“五個結合”:定期聯系與不定期聯系結合;定點聯系與不定點聯系結合;定向聯系與不定向聯系結合;面對面聯系與電話、手機短信、通信聯系結合;代表接待與吸收政府部門領導接待結合。“五個結合”從方方面面加強了代表與選民的聯系,使“民情記錄”逐步成為一張立體大網,覆蓋全縣38萬選民。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的安排,今年6月10日,包括縣長在內的部分人大代表將又一次帶著“民情記錄本”,參加進社區“記民情、解民憂”活動。嘉善縣的“民情記錄”活動將給百姓帶來更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