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男鐘就在隴上古涼鎮北街男鐘寺內。男鐘寺可算是天下最普通、最寒磣的寺了。走進朱紅色大門,寺內一切盡覽無余:一棟高高的鐘樓,樓上有座樓亭,亭內懸掛一口巨大的鐘,鐘樓底下有三間小廂房,房旁兩棵大柳樹,僅此而已。坐西朝東的整個寺占地并不大,也就一個大戶人家的宅院大小。院內的兩棵柳樹卻長得很大,好像有幾百年了,由于院落不大,夏天,一地濃蔭;秋天,滿院黃葉。這男鐘寺真有點怪。仔細一瞧,你就會覺得,這怎么能稱作“寺”呢?既無大殿,也沒供著“佛祖和菩薩”。只有剛進門時,看見門廳上懸掛著的破舊的牌匾上的三個大字“男鐘寺”。你才知道:原來這是個寺啊!
寺因“鐘”而得名,這口鐘也怪,鐘一般都是圓形的,這符合物理原理,也有橢圓形的,那是編鐘。可這鐘倒好,卻是個方的,懸掛著如同一個長方體。說來也怪,這長方體的鐘掛在這兒,不但不難看,反倒顯得和寺內環境很協調。鐘的聲音特別響亮,為什么這方形的鐘比普通的鐘響亮呢?許多專家學者寫了很多文章,探討它的原理,但眾說紛紜,意見不一,不過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對古人的聰明才智表示了由衷的驚嘆。這鐘從外觀上看起來若銅若金若石,實為合金鑄造,從其鑄形、銘文、圖案,你無法看出是哪個時代的風格。鐘上圖飾共分三層,由上而下,最上一層鑄一條大龍,張牙舞爪;第二層鑄著一個大大的象形文字“男”,這字遠看像個在運氣練武的壯士;第三層鑄三只老虎,張著大嘴,作怒吼狀。整個圖飾線條細膩,生動傳神。鐘口還銘鑄著一種奇形怪狀的獸紋紐,叫“蒲牢”。“蒲牢”是龍的九子之一,是海中巨獸,最怕鯨,鯨魚擊“蒲牢”,它就會發出巨大吼聲,意為聲音響亮。整座寺,就這一點,比較入“俗”。
鐘樓為木構,內有四根高大通柱,四面出廊,斗拱飛檐,翹角風鈴,巨大的鐘高懸于鐘亭之上,凌空高聳,雄偉壯觀。鐘的聲音特別響亮,據說可傳遍方圓十里,響徹云霄。當地有一個笑話,一個古涼人夸家鄉男鐘:“半截子入到云里頭,嗡隆嗡隆響著哩,男人們使勁跑著哩,它還往天上長著哩。”那份自豪和夸張,牛皮吹得天大,真有趣!
鐘亭兩側柱子上有一副字跡模糊的對聯,是古涼鎮出的第九個狀元,曾任雍正年間戶部尚書的大學士吳炳良寫的。現在已殘缺不全了,只能依稀可見是:
聲□常□見精神
震悟大千□□□
紀昀、林則徐、吳昌碩、于佑任、馮玉祥、常書鴻等眾多著名人物和現當代許多名家及各級領導都給這座寺題過詞,但寺內一概不保留,全捐給了縣博物館。
寺內游人、進香者絡繹不絕。一般寺廟內進香者以女子居多,這寺內卻不見女人身影。為什么呢?這座寺開宗明義,是男人的寺,不保佑女人。
女人們也不討厭這座寺,反而很喜歡他。你想,男人們好了,得到好處最多的是誰?再說,這下哪個女人若生不下個男孩來,也沒有人抱怨了。因為求神保佑生男孩的責任在男人那兒呀,相反女人還會理直氣壯地埋怨男人心不誠,沒有在男鐘前好好祈禱。人們很信男鐘,說他非常靈驗。古涼鎮從明末到清朝就出了12位狀元和數不清的榜眼、探花,現在還因高考升學率高居榜首而全國知名,送出去的大學生不計其數。近些年又出了許多大老板、大包工頭、“養豬大王”、“芹菜大王”等等,有人還入選了“福布斯”財富排行榜。古涼鎮經濟在全省很是突出,被學者稱為“古涼效應”。有出息的古涼鎮人遍布全國各地,中南海、國務院都有古涼鎮的人呢。
據說,300年前,男鐘剛鑄好時,大家曾商議在寺內塑誰的像好呢?眾神都提出了,但又都被否定了。觀音菩薩是好,救苦救難,大慈大悲,但她是個女人啊,女人不可能只保佑男人啊?如來佛祖、太上老君、彌勒佛、太乙天尊等等都不行,他們也都不是只保佑男人的神。討論了好長時間,也沒有個合適的神仙。最后,索性什么也不立,鐘即是神,神即是鐘,鐘也只保佑男人。
如何拜鐘求鐘保佑呢?方法也很獨特。不用上香,不用磕頭,也不燒紙錢,鐘前也沒有功德箱,只是在鐘前默立片刻,心中祈禱一陣,然后拿起鐘旁一根搟面杖似的木杵撞一下鐘。一人拜鐘時,其他人在樓亭臺基下等候,絕對肅穆、神圣、莊嚴。就這樣,極其簡單,但一細想,這種方法,人和神之間很平等,極文明又很富內涵。
關于男鐘寺的來歷,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男鐘寺旁的小村莊里,有兩家人,劉家有女叫玉鳳,王家有男名金柱,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小伙子能砍柴,會打獵,英武非常,姑娘能繡花,會唱歌,是鳥中百靈,兩人如愿以償成了親,那小日子過得真是“夫妻好比鴛鴦鳥”。有一年,外敵犯邊,古涼鎮招募兵丁,金柱懷著男兒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毅然從軍。戰場上,金柱英勇殺敵,屢次升遷后被任命為軍中先鋒。浴血奮戰數年,終將敵人趕出國土,金柱也因此威名顯赫疆場。這一來,在古涼鎮的督軍大生嫉妒,怕金柱爭功,更怕金柱向朝廷揭露他數年前私通敵軍的秘密,便使毒計,差金柱帶一隊人馬前往邊塞屯守。金柱帶著人馬不知走了多少時日,始終找不到他們要駐守的邊防要塞,糧食吃光了,水喝完了,眼看要被困死在沙漠里……
玉鳳在家夜夜盼郎歸,數年不見蹤影,只好孤身一人去古涼鎮問詢。來到古涼鎮,從凱旋的金柱伙伴那兒才打聽到,原來是軍中狗官陷害金柱,她心中怒火萬丈,要闖進官府和狗官論理。誰知那督軍支走金柱后,向朝廷奏表,把戰功全歸在自己頭上,得到皇上賞賜后,更是花天酒地,荒淫揮霍,還要征集能工巧匠,要鑄一口鐘把自己的“功勞”刻上去,好流芳百世。可無論匠人們怎么用心,鑄出來的鐘就是敲不響,連鑄二口,都是啞鐘,督軍萬分惱怒。
玉鳳闖進衙府,要與督軍理論。督軍見玉鳳模樣俊俏就起了歹心,千般引誘,萬般糾纏。玉鳳痛斥狗官無恥,督軍惱羞成怒,捆綁玉鳳,推至鐘爐前,威逼說,不從就會粉身碎骨。玉鳳悲憤地高喊著“郎啊!……拼啊!……”奮身跳進鐘爐。
又一口鐘鑄成了,剛掛上鐘亭,它突然“郎啊……拼啊……”自己轟響起來,鐘聲響遍四野,震得官府衙門天塌地傾,在沙漠中即將饑渴而昏死的金柱聽到這鐘聲,精神驟增,循著鐘聲的方向,沖出了死亡之地。他重返古涼鎮,殺死了狗官,替玉鳳報了仇,然后在這鐘前自刎,隨玉鳳而去。直到今天,男鐘發出的聲音好像還是“郎啊……拼啊……”
據說這座寺原來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幾經地震、戰亂及人禍,就變成現在這個模樣。《古涼鎮志》中還記載著這樣一件事:清朝著名人物左宗棠平定邊疆叛亂路過此寺時,因左宗棠崇信佛法,見這寺佛不佛、道不道,就命士兵燒了大殿,但主持爬上樓亭,拆了上亭階梯,自己爬進鐘內,使左宗棠士兵奈何不得,就這樣保留了鐘亭,也保全了自己性命。燒此寺后不久,左宗棠就遇上了一場大戰,結果因將士士氣低落,精神不振,大敗而退。后遇一高人指點,左宗棠才明白是得罪了“男鐘”。于是,左宗棠親自回來參拜大鐘,并花巨資重新修繕了寺院,還請了當時天下最著名的書法家題寫了寺匾。后來,左宗棠率領軍隊屢戰屢勝,徹底擊潰邊疆叛軍,收復大片國土。
有些傳說,人們并不當真,但下面這說法人們卻很相信。說老祖宗幾百年前傳下規矩,這男鐘寺不許隨便修繕、翻新,這是寺內最大忌諱。若要修繕也要在特定時間進行,而且必須是20年一次。我猜測,這時間肯定蘊含著一定的意義。是不是和許多人奔赴刑場,腦袋落地前高呼“老子20年后還是一條好漢”有相同的意味,也可能20年恰是一個男子從落地到成年所需要的時間。這種說法,人們十分篤信,這也是如今市場經濟,到處都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情形下,而這座寺還是80年代初整理的樣子的主要因素。其實,利益驅動之下,人們之所以不開發利用,一個當地老鄉悄悄告訴我,真正的原因是,該寺創始人咽氣之前在男鐘前發下重誓:敗壞此規矩者,他的“男根”會精氣全無,并將斷子絕孫。這個老鄉說,這個毒誓很靈驗的,沒有人敢貿然侵犯。
不過這樣也好,如把男鐘寺修得和其他寺一樣了,也就失去自己的特點了,這也是當地管理者的高明之處。
“郎啊,拼啊……郎啊,拼啊……”鐘聲飽滿渾厚,鏗鏘有力,像波紋一圈一圈迅速地向四周擴散。每天清晨,天剛亮時,鐘就會響起,人們不用鬧鐘就能按時起床。古涼鎮的男人早晨很少有睡懶覺的。“郎啊,拼啊……郎啊,拼啊……”男鐘都響了,還能睡得著嗎?
郎啊,拼啊……郎啊,拼啊……
男鐘,男人的鐘……
我拜過好多次男鐘,您去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