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對于我們來說,始終是一種誘惑。那甜甜的、硬硬的外殼下包容的仿佛就是快樂本身。甜蜜的東西都令人向往,人們更容易在甜蜜中沉醉。所謂物極必反,甜之當前,苦隨其后;甜之極至,澀將難免!
近10年來,全球食糖消費量平均每年的遞增速度為1%~2%,目前,我國對食糖需求量仍呈現上升趨勢。在糖的甜蜜之中隱藏著很多對人體健康的威脅,日常飲食中,偏愛甜食的人們,常常會因過量食糖而導致多種疾病。
甜蜜的“殺手”
糖對人體的危害,是悄悄地在甜津津之中不知不覺地發生的,是甜蜜的“殺手”。
美國肝臟疾病研究協會在波士頓舉行的年會上說,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實驗證明,含糖軟性飲料的確同患肝病有關系。
德國霍恩海姆大學的伯格海姆博士和研究人員就添加了糖分的水對老鼠肝臟的影響進行測試。他們讓一組老鼠自由飲用糖水,另一組則被喂服含有人工增甜劑的溶液。被喂服含糖飲料的老鼠吃東西較少,但卡路里總體攝入量和體重都較高。對老鼠肝臟進行的檢驗顯示:脂肪肝疾病在飲用含糖飲料的一組較普遍,如果飲用的是一種稱為果糖的糖,則情況更糟。研究小組的結論表明:“這些數據支持了先前的假設,即若大量服食果糖,不但可能會因為暴食而損害肝臟,還可能直接有毒”。
美國肝臟疾病研究協會公共政策委員會主席比謝列指出,肥胖癥的流行是越來越多美國人患上肝病的原因之一。軟性飲料類食物中的高果糖糖漿在過去十年消耗量急升。“這個研究顯示:肝病不僅是肥胖癥或吸取脂肪的后果,糖也是致病元兇之一。”
緊接著,瑞典研究人員在2006年11月的《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報告說,過多攝入甜食及加糖飲料會增加人患胰腺癌的危險。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的蘇珊娜、拉松等人在報告中說,人若過量攝入泡沫飲料、奶油水果以及加糖的咖啡,都容易增加胰腺癌的發病風險。
研究人員從1997年開始對大約8萬名健康男女進行飲食調查,并對調查對象進行了為期8年的跟蹤觀察,這其中共有131人后來患上胰腺癌。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飲食中糖分的攝入量與胰腺癌發病幾率存在相關性。與從來不喝含糖飲料的人相比,每天喝兩次含糖飲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風險要高90%。
蘇珊娜、拉松說:“雖然從總體來看,人類患胰腺癌的幾率較低,但胰腺癌是一種較難治療的癌癥,而且通常診斷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癌癥晚期,因此了解胰腺癌發病機理并學會預防胰腺癌非常重要。”
危險的甜味劑
過量的糖,會讓你在增加體重的同時失去健康,那么多少糖是合適的?營養學家推薦的每日攝入白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糖類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們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幾塊餅干約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話,30~40克糖的數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而且越來越多的食物在加工的過程中都會被添加大量的糖類甜味劑,使我們很容易就會攝入過多的糖分。
由于人工合成甜味劑產生的熱量少,對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齲齒等患者有益,加之又具有高效、經濟等優點,因此在食品特別是軟飲料工業中被廣泛應用。現在,食品和飲料中甜味劑超標準、超范圍使用的現象在全國各地都較多,許多食品和飲料都添加了糖精等化學合成的甜味劑,這些東西吃多了很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市場上銷售的糖精是易溶性的鄰苯甲酰磺酰亞胺的鈉鹽,簡稱糖精鈉。糖精鈉是有機化學合成產品,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相反、當食用較多糖精鈉時,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欲減退。1997年加拿大進行的一項實驗發現,攝入大量的糖精鈉可以導致雄性大鼠患膀胱癌。據了解,一些發達國家對糖精的使用控制非常嚴格,一般不超過消費食糖總量的5%,且主要用于牙膏等工業用途。
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應仔細閱讀食物標簽,看清它添加的是哪種甜味劑,是否適合自己食用。如:木糖醇和麥芽糖醇的營養價值雖然是甜味劑中較高的,但食用太多易引起腹瀉,甚至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阿斯巴甜,對正常人無害,但可影響苯丙酮尿病患者的發育。明明白白消費,要從健康角度出發,提倡消費含有天然食糖的食品和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