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和諧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著力點,也是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堅持不懈,持續推進。
建設和諧文化對于促進企業與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戰略任務。建設和諧社會,既需要雄厚的物質財富和可靠的民主政治作為基礎和保證,也需要和諧文化的支撐。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態,促進人類、社會、自然的共生與和諧,實現社會、經濟、政治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企業是經濟組織,也是重要的社會組織,不僅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對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業和諧,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加強企業和諧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企業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外企業的實踐充分表明,處理好企業內外部各種關系,創造和諧的環境氛圍,是實現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前提。和諧出創造力,和諧出生產力,和諧出凝聚力,和諧出競爭力。隨著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員工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各種矛盾沖突日益凸現。進一步處理化解各種矛盾,理順思想情緒,融洽人際關系,迫切需要建設和諧文化;進一步激發全體員工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迫切需要建設和諧文化;進一步協調好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環境的和諧統一,樹立企業形象,打造企業品牌,迫切需要建設和諧文化。因此,建設企業和諧文化,是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力支撐。
中央企業的企業文化與和諧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近幾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從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發展壯大國有經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出發,著眼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把建設和諧企業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已經確立。國資委始終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擺在國有資產監管和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總體工作中加以謀劃,通過召開企業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會、工作推進會、制定下發企業文化建設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措施,推動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許多企業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大的重點工作,納入發展戰略,制定總體規劃和推進計劃,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形成了企業文化建設扎實推進的濃厚氛圍和工作局面。
二是加強企業價值理念體系建設,職工與企業和諧發展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鞏固。各中央企業堅持以人為本,把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建設和諧企業有機結合起來,提煉形成了符合時代要求、體現企業特色、反映職工愿望、具有豐富管理內涵的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管理理念,報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得到弘揚,和諧理念、和諧精神得到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進一步規范,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得到改觀,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深入人心,企業內部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強,人際關系進一步和諧。崇尚和諧、追求和諧、致力發展、為國奉獻的價值追求成為職工與企業和諧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是強化責任意識,關注相關者利益,正確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中央企業堅持立足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更加強化誠信經營、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理念,更加強化回饋社會、回報股東、關愛員工的意識,努力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本質安全型企業,構建股東滿意、社會歡迎、企業發展、職工高興的和諧企業,樹立了富有責任感、道德感和正義感的企業形象,贏得了社會贊譽。2004年,中國石油等6家中央企業在全社會率先倡議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2005年17家中央企業帶頭向全社會作出節約資源的承諾,今年14家中央企業向全社會公開服務承諾,在中央企業倡議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大慶油田在“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的實踐中,堅持國家利益最重要、企業利益最關鍵、職工利益最根本,切實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開創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局面,同時堅持發展共享、穩定共抓、城鄉共建、責任共擔,在建立和諧企地關系、促進當地社會和諧方面做出了榜樣。一批中央企業相繼發表社會責任報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扶貧幫困、贊助公益,已成為中央企業的自覺意識和行動。
四是和諧企業建設貫穿于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中央企業的地位與作用進一步顯現,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中央企業把和諧企業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價值取向融入到廉潔文化、安全文化、服務文化、質量文化、營銷文化的建設之中,體現到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為規范的要求之中,把和諧理念、和諧精神貫徹落實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各項工作和企業深化改革的全過程,不僅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了企業軟實力,也為企業一系列重大改革的順利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中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經濟效益不斷提升。2003年~2006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平均每年增加1.2萬億元,銷售收入每年增加1.3萬億元,利潤每年增加1 500億元,稅收每年增加1 000億元。至2006年底,資產總額達12.27萬億元,凈資產5.35萬億元。中央企業的和諧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推進企業和諧文化建設要著重把握的幾個問題
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建設企業和諧文化,必須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深融入企業和諧文化建設的全過程。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體員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全體員工,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激勵全體員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確保和諧文化建設沿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健康發展。
二是要牢牢把握樹立和諧理念、營造和諧氛圍這個關鍵。建設和諧文化,關鍵是要樹立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要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主導下,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社會和諧的內容,同時挖掘整合企業文化資源,在培育形成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管理理念的過程中,注重倡導和樹立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大力推進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正確協調處理企業內部各種利益關系,推進企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正確維護員工合法權益,消除不穩定因素,不斷營造企業內部和諧環境,努力實現職工自身發展與企業和諧發展相融共進。
三是要牢固樹立正確履行社會責任的思想觀念。目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一種國際潮流。要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把履行社會責任與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機結合起來,把企業發展與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納入企業發展戰略,更加注重資源節約,更加注重環境保護,更加注重本質安全,更加注重誠信規范,更加注重文明和諧,做一個守法紀、重倫理、行公益、促和諧的優秀企業公民。
四是要廣泛開展群眾性和諧創建活動,培育文明道德風尚。企業和諧文化是職工群眾共建、共享的文化,要重在建設,重在實踐。要把和諧文化建設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廣泛發動群眾,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職工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能夠受益的群眾性和諧創建活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文明道德風尚。通過開展群眾性和諧創建活動的生動實踐,使和諧理念深入人心,人人都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維護和諧、發展和諧,努力打造和諧企業,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