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某一天,11月下旬,蹲在我家廚房佐料盒里的一些蒜瓣們,自作主張地發出芽來。那些嫩芽長約一寸許,閃耀著一種使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白色與青色。面對這些長芽的蒜瓣,我曾產生過一點小小的煩惱:一下子用不完,棄之又可惜,怎么辦呢?哲學家說,煩惱生智慧。這小小的煩惱,真的使我產生了一點小聰明。我隨手從廚架上取下一個中型碟子,蓄上些清水,就將那些遵循自己的生命規律,在對于它們來說十分惡劣的環境——煙熏火燎的廚房里,依然勃勃地吐露生機的大蒜頭,稍加選擇,隨意立在碟中,隨手放在灶臺的一角。幾天后,沒想到那些廚房里的大蒜,竟長出些水仙的氣象來了:挺拔,青翠,耀眼。便從心里發出一聲吶喊:好!又一想,何不將這一叢青綠放在餐桌上,作一種小小的點綴呢?沒想到妻與女看到了大加贊賞。后來,那些仿佛憑空長出來的蒜苗就“日高日上,日上日妍”,竟然在餐桌上“成材”了:青蔥的、嫩嫩的20多根蒜苗由一只素碟、一掬清水捧著,竟然在我家的餐桌上構成了一道風景。多看了幾天,沒想到吾家饞嘴的小女突然發問:“這個蒜苗可不可以炒菜?”當然可以啊!這真是個好主意。我連聲回答。
用家里餐桌上長出來的蒜苗做菜是很有趣的。每次挑出幾根長得最高的蒜苗,隨意清理一下,洗也不用洗,隨意切一切,炒泡蘿卜、炒臘肉、炒萵筍絲給妻子和女兒吃。對此,她們更是大加贊賞,說這是真正的綠色食品,還使勁夸獎我持家有方、物盡其用。玩笑一陣,女兒還直嚷嚷著叫我趕快去申請專利。教育家說,人是需要賞識的。確實,那以后,每年當別人開始植水仙時,我就會用一只碟子,蓄一掬清水,在餐桌上種蒜苗。
在我們眼里,這些精神抖擻地站在我家餐桌上的蒜苗,與那些由雅致的花盆捧出來的水仙一樣有靈氣。它們雖然沒有水仙之花,卻有水仙之綠,雖然沒有水仙花朵的顏色與芬芳,隨意取幾枝下到鍋里,卻有撲鼻的菜香,可得口舌之快。還可以使我們在那深埋于林立高樓間的蝸居里,享受一種菜園之趣。在明凈的窗外,寒風盡管來,霜雪盡管來,只要家中還有一張熱氣騰騰的桌子,桌子上還有一叢美麗而質樸的綠色,我們的心里就擁有了美好與溫暖。
時至今日,在每年的年底,于餐桌上營造這道風景,竟成為我的一種特殊愛好。操作上也從隨意為之,發展成精心培育。首先,挑選出壯碩的大蒜,最初用的中型碟子也換成了大碟子,碟子里養大蒜的水已經不再僅僅是純粹的清水,我已然從喜愛養花的人那里學會了在清水里加適量的鹽和糖的方法,還會適時地給碟中換水,有時還要將種蒜的碟子端到陽臺上去曬太陽。當然,因為這種綠色的風景與吃飯關系密切,它的位置始終固定在餐桌上。
于是,在舊年與新年交替之前和之后那段天地間缺乏綠色的日子里,我家的餐桌上,始終洋溢著一種別樣的快樂與別樣的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