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下旬的一天,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一家裝飾簡單隨意的Milkshakes餐飲店,坐著兩位大人物——世界上最傳奇的投資戰略家,股神沃倫·巴菲特,還有在NBA紅得發燙的“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兩個人家常般地聊著一切,體育、投資、人生、年輕,諸多話題,無所不談。
這不是有著正統意義的“峰會”,但它卻似乎是一個信號—NBA新生一代在某方面自覺自醒的信號。《福布斯》9月初推出的“全球巨富榜”,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以500億財富連續第十二年“獨占鰲頭”,巴菲特以420億凈資產排在第二位。而人們不會忘記,“小皇帝”去年底曾經表示他要做“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但是,即便詹姆斯可以在NBA打二十年,加上幾份長約的贊助合同,他充其量的身價也不過是五億美金左右,如何去趕超擁有龐大資產的巴菲特和蓋茨?只有投資理財,讓錢生錢,滾出一個巨大的“金蛋”。NBA新生一代不僅要在球場上“呼風喚雨”,他們還想成為“投資一代”,在商場“翻云覆雨”。他們的財富觀,正在前所未有地膨脹和來源多元化。
1988年,NBA的“打工皇帝”是“魔術師”約翰遜,他的300萬年薪為全聯盟之最,他說:“當時,我覺得那是一筆天文數字,會讓你幸福地眩暈。”可現在,300萬在NBA已屬于低薪,2004-2005賽季的NBA球員平均年薪就達到了380萬。目前,NBA掙錢最多的球員是森林狼前鋒凱文·加內特,他這個賽季的薪水是2100萬,這還是他“高風亮節”,接受減薪的結果,不然他的薪水將逼近3000萬。“大鯊魚”奧尼爾在2006-2007賽季“只拿”2000萬薪水,也是這個原因。
現在的NBA球員,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巨富一代”。在80年代初期,球員平均薪金只有30萬左右,然后從90年代中期150萬左右逐漸上揚,快速上沖,從90年代末的200多萬,一直到過去的2005—2006賽季,NBA球員的平均薪水飛升到550萬。做一名NBA球員輕松自如地跨入了“巨富”階層。
“巨富”為“投資一代”奠定堅實的投資基礎。如今,有超過一半的NBA球員都有固定的投資理財顧問,由后者提供相關的基金、股票等買賣業務的服務,讓球員們的財富保值升值。NBA球員跳進商海的也越來越多,當今聯盟最具統治力的奧尼爾成了“急先鋒”,投資健身中心、娛樂制作公司、房地產等等。而在看好的項目公司里入股,成為大量NBA球員的熱衷選擇。
榜樣無處不在
對于NBA年輕球員來說,最好的榜樣莫過于“魔術師”約翰遜,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球場上創造了奇跡,在球場外,“魔術師”也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并且成就遠超過喬丹。
他退役以來,已經創造出7億美金的財富,比做球員時掙的錢高出數十倍。在他名下的產業有72家星巴克咖啡連鎖店、31家餐廳、27家信貸中心、8座健身中心和6家電影院,擁有的員工超過萬名。以這樣的速度進行下去,“魔術師”入選“世界巨富榜”(要求資產至少在10億美金以上)指日可待。
“做教練從來就不是我的夢想。我想有自己的產業,我要做個商人,這才是我的夢想。生意可以創造財富,可以創造能留給后代的東西。”約翰遜這樣描述他的投資動機,他想改變外界對黑人乃至黑人運動員的偏見。
毫無疑問,“魔術師”是NBA球員中投資成就的“集大成者”,讓在商場興趣同樣強烈的喬丹自愧不如。喬丹因為他巨大的聲名,贏得從以他名字命名的運動鞋銷售中提成的“特權”,同時廣泛涉獵餐飲,酒店、股票、賭場等行業,收益自然不菲,但與“魔術師”精心編制的碩大“商業網絡”比,還是有不少差距。 在老一輩的球星中,能夠像“魔術師”那樣在商場上成大氣候的還有“全能先生”、前辛辛那提皇家隊的奧斯卡·羅伯特森。球場上,羅伯特森曾經有過在1961—1962賽季平均每場拿下30.8分,12.5個籃板,11.4次助攻的全賽季統計達“三雙”的壯舉,而他在退役后依舊不改全能本色,先后投資數十家企業,涉及到運輸、包裝,化工、傳媒等多個領域。同一時代的張伯倫、拉塞爾等巨星,雖然也都投資不少產業,但無論規模還是收益,比起“大0”都遜色許多。
有這么多榜樣作為鋪墊,現在NBA新生代球員肯定想“更上一層樓”。
詹姆斯要“投資為王”
昂貴的皮衣和珠寶首飾,豪華奢侈的名車,占地數十畝的豪宅。曾經是NBA球員喜歡的生活方式,像阿倫·艾弗森這樣的巨星甚至養了一幫兒時舊友做“門客”,招致很多人批評他走不出出身貧寒的黑人運動員成功后的單一“夸富”模式,沒有進一步的投資理財意識。甚者如很多球員揮霍無度,以至于最終窮困潦倒,像不久前被判刑的前火箭狀元拉爾夫·桑普森就“一貧如洗”,因為沒有經濟能力支付一輛車子的錢而被狀告欺詐罪。
而現在以勒布朗·詹姆斯為首的新生代球員要改變這種現象。“在未來的15到20年內,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那是我的目標之一。我要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就不能夠只是打籃球。”籃球已經為現在的詹姆斯帶來了超過一億的身價,但這離他的目標還差得很遠。
他的好友、掘金前鋒安東尼,在2006年3月份出資購買印第安納汽車拉力賽聯盟(IRL)中休默加恩車隊股份,成為該隊小老板。但這筆投資更像是賽車愛好者安東尼的一次“玩票”舉動,他自己也說:“渴望擁有或者親自駕駛一輛賽車,是每一個人從小的愿望。”而詹姆斯要“嚴肅得多”,2006年1月份入股在西雅圖開張的“運動餐廳”,他成為老板之一。他還和以前在文森特高中認識的幾個好友成立了一家名為LRMR的公司,6月份投資了一個金額為470萬的房產項目。當時,一身灰色商業裝、戴著一頂白色硬底帽的“小皇帝”,一副精明商人般的氣質。
詹姆斯崇拜的偶像巴菲特有兩句名言,一句是“投資要早”,另一句是“投資為王”。“小皇帝”在實踐著這兩句名言,他要為NBA新生代寫下投資神話。
姚明投資“自然而然”
2006年9月中旬,離滬前夜,和一幫舊友吃完生日宴后,姚明和大伙又一起聚在網吧打游戲,重溫在上海隊打球時的感覺。可怎么找感覺,連姚明自己都承認“我肯定和以前不一樣了”,當年在上海網吧玩CS游戲的時候,小巨人還只是CBA的明星,可回到休斯敦備戰新賽季,他在2006-2007賽季的薪水將達到1200萬美金,是在CBA的百倍之多,連續多年領銜《福布斯》中國運動員收入榜首位置。
以姚明現在超過一億人民幣的年收入,不可避免地就涉及投資理財的問題,正如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所說,“每個人都需要理財,不管是其它人還是姚明,有了多余的資金,投資其它產業是很正常的事。只不過,姚明投資一概由姚之隊代理,他們負責提出投資方案和找項目,如果姚明覺得滿意,就由姚之隊來具體執行。“如果我光想著如何花自己的錢,那么我想我離退役也就不遠了。”姚明笑稱自己是一個“甩手掌柜”。
姚明做事追求自然,水到渠成那種感覺最好。他的投資風格也是如此。他不喜歡奢華的生活,無論他在休斯敦的家還是開的車,都算不上頂級,有人問他是否會像隊友麥迪買架直升機,姚明吐了吐舌頭,“我的天,我還沒這個想法呢,我還沒到那種既能開車又會開飛機的地步。”以前,剛進NBA的時候,他最大的投資理想是開一家網吧,“朋友問我,會不會像其它NBA球星那樣做一些投資?投資我不敢說,我只想開個網吧,自己玩也看別人玩,18歲以下一律不許進,運動員22時以后全都給我回去睡覺。”聽上去,這更像一個幽默,姚明身價早就過億,開個網吧連鎖店都沒有問題,但姚明一個網吧也沒開。能夠用他的筆記本打打游戲,姚明覺得就夠了。
正兒八經的投資,姚明至少做了兩件事。一個是前年在休斯敦入股“姚餐廳”,成為四大股東之一,雖然姚明始終不承認是他開的,只是他父母在做這個事情,但這個“姚”無論如何都會被記在姚明的名下。另一個就是在2006年3月份,入股國內的“巨鯨音樂網”,成為三大股東之一。據章明基透露,姚明投資這個音樂網站,完全是出于興趣,“音樂是姚明的愛好之一,所以當他聽到巨鯨音樂網提供多門類快速搜索的音樂下載概念時,很有興趣。他認為這個創意非常有吸引力。不過,現在姚明主要的工作還是在NBA打球,在這里只是單純的投資。當然,隨著這個網站的發展,姚明的很多意見、看法也會被采納。我們的原則就是讓他的錢保值升值,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姚明的中方經紀人陸浩介紹說。
責編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