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運動都能像柔道、跆拳道那樣系出名門,有好的“姿色”可以在世界賽場上“飛黃騰達”。以起源于中國的武術,南亞等國所特有的卡巴迪、藤球項目為例,盡管它們在民間已經流傳了許多年,進入亞運會的時間也不算短,卻始終未能在世界賽場上亮相。
亞洲傳統項目進入奧運會究竟難在何處呢?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最終確定的比賽項目為28個大項、302個小項。僅從大項的設置就能夠看出“國勢強而體育盛”的端倪。在這28個大項中,除田徑、射箭、馬術、摔跤屬于自然發展起來的體育,這些體育鍛煉和比顧拜旦,最喜歡的運動是擊劍和現代五項。受他的垂青,這兩項至今仍然是奧運重要比賽2008年北京奧運會表演項目武術之外,絕大多數項目的發源地為歐美國家。賽方式都稱得上古已有之。其他諸如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甚至足球運動都離不開歐美國家的強勢同化。
十八世紀,以英國為首的歐洲諸強實行“炮艦政策”,他們的軍隊和商人在侵略其他各國人民的同時,將英倫三島的各種體育帶出了國門。奧運會的28個比賽項目中,起源于英國或者在英國成熟起來的比賽項目不下10個,由此可見一斑。
為富國強兵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法國人項目。
還有一些項目是通過奧運會的主辦國推向世界的。以德國為例,第二次世界之前德國經濟逐漸強大起來,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在希特勒的干預下,德國人擅長的項目占據了奧運比賽場地,如射擊、舉重、拳擊等。現在這些項目已經成為全世界普及的運動。
二戰之后,美國成為超級大國,于是美國人發明的籃球、排球、壘球、棒球、鐵人三項等運動傳到了世界各地。縱觀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除了出自亞洲的柔道和跆拳道以及
另外,按照奧運會要在各大洲輪流“坐莊”的慣例,亞洲國家再次舉辦奧運會恐怕至少是20年之后的事情了。沒有了奧運會這個舞臺,諸如藤球、卡巴迪這樣的運動要想被世界所接納,可謂難于上青天。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大國強國都能將自己的傳統項目塞進奧運會。根據《奧林匹克憲章》規定,運動大項、運動分項要列入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必須有公認的國際基礎,至少在75個國家和四大洲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40
國家和三大洲的女子中廣泛開展的比賽項目,才有資格最終進入夏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運動小項也必須在50個國家和3大洲的男子以及至少35個國家和3大洲的女子中流行。
相比之下,亞運會的這些非奧運小項即便連亞洲各國都無法普及,更惶論被世界人民所接受。
責編 馬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