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駿究竟何許人也?
從電腦盲到網絡游戲富豪,從足球盲到足球“大鱷”,41歲的朱駿讓我們真正見識了這個世界上“一鳴驚人”的現實演繹。
“第九城市”——網絡上著名的虛擬社區,當眾多玩家在這個社區中“經營虛擬生活”的時候,他們或許不會想到,只有一個人凌駕在游戲之上,潛心經營著他的夢想和野心,他就是第九城市的“老大”朱駿。2000年,“九城”獲得了41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在那個IT界的寒冬里,“九城”兩個月就把風險投資燒光了。有一天,朱駿在公司走廊上貼了張紙條:“2002年2月18日,公司的命運會發生奇跡般的變化”。至于這個“變化”是什么,朱駿后來坦言他也不知道奇跡在哪里,“這是一個心理戰”。那段時間,九城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為了讓員工對朱駿和公司充分信任,不會踢球的朱駿組織了公司足球隊,他保證,幾個月后,這支球隊要在市里拿名次。“我不會踢球,如果我能組織球隊,并在比賽中取得成績,員工們就會相信,我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幾個月后,球隊真的在市業余比賽中拿下了第一,朱駿也從一個不會踢足球的人,成為一個像模像樣的前鋒。“我把球踢進了,那就是贏得了他們的信任。”與此同時,九城果然在2002年到來之前就消滅了財政赤字,沒有人還會追究那張紙條上的2月18日會發生什么,因為九城隨即引進了網絡游戲《奇跡》,盈利模式迅速打開……
擺脫了危機,有了新愛好的朱駿,開始不再滿足于踢踢業余比賽。到了年底,朱駿和朋友個人出資收購了原上海天娜隊,并更名為“上海九城”隊,參加次年乙級聯賽,朱駿自封“總教頭”,球隊比賽的時候,他就坐在教練邊上。那個時候,他完全不是一個IT精英,也不是什么董事長、CEO,他就是一個翹起二郎腿、罵粗話的普通男人。
朱駿自己不玩足球電子游戲,但是他喜歡在教練席上過“足球經理”的癮,后來干脆直接踢上兩腳。每周,他開著整個上海也不多見的賓利豪華車,前往郊區的訓練基地,換上自己的一套專業裝備,跟球員們踢上一場,他的位置是前鋒:打隊內對抗賽前,朱駿會事先下達命令:“誰不對我用狠勁,我就罰誰的工資。”陪老板踢球,這個不成文的規矩雖然沒有寫進球員們的合同中,但是從最早的乙級隊九城到甲級隊九城再到中超隊的聯城,始終都存在。
“我的水平,職業里面當然是業余的,業余里可算是職業的。”小牛老板庫班雖然每場比賽都親臨現場,可是要論身體力行,估計比起朱駿來還得甘拜下風。他甚至夢想穿上國家隊的球衣。他的野心和夢想像天方夜譚一樣,讓人驚得合不攏嘴。
在足球方面,朱駿對于歐洲聯賽、世界杯都不是那么熱衷,他喜歡自己親身體驗。這說明他并不是個百分百的球迷,他總想用足球為自己做點什么。當上海九城剛剛沖上中甲,初入職業足壇的興奮讓朱駿多少有些技癢難耐,于是他告訴采訪自己的記者,希望他們在媒體上呼吁一下,讓足協給自己一點特殊政策,不參加體能測試,直接獲得上場比賽的資格。“每場比賽的最后15分鐘上場,我不會踢得比他們差。哪怕讓對方感覺是11打10,再說他們也會不吃虧啊!”
這個愿望自然不可能成為現實。不過朱駿對于足球的瘋狂,旁人總是很難理解。他熬過了IT的寒冬,卻又在中國足球的低谷中義無返顧地進入。他否認這完全是出于個人喜好,因為“我是商人,現在入市,正是抄底的時候”。
朱駿為什么要“玩”足球?
足球界中有不少默認的行規,但這些潛在規則對于朱駿而言,是完全不存在的條條框框。例如,申花隊的贏球獎金一般是60萬元人民幣,在國內這已經是非常高的獎金刺激。但當時還在上海聯城隊當老板的朱駿第一次為球隊開出了百萬贏球獎金,面對滬上大街小巷的議論,朱駿非常得意,“整個上海灘上都在議論著聯城,這必然讓球員們達到一種亢奮。”他永遠不知道:“低調”兩個字怎么寫。
人說他在許諾永遠不可能兌現的諾言聯城贏不了申花),朱駿打出了一張令人驚訝的牌:他公開宣布“如果申花在德比中贏球了,那么我給申花球員發10萬美金!”此時,有人開始懷疑朱駿的人品:他只不過是個炒作高手而已,還有不少人認為“朱駿就是一個瘋子”。
朱駿驚人之舉是作為中甲九城隊老板時發生的。2005年的3月份,謝亞龍第一次來上海考察,三家中超俱樂部均待為上賓,只有朱駿在他中信泰富30樓的辦公室里不但不買賬,還張口訓斥“龍王”,“你們中國足協到底在干什么,你們把中國足球都搞成什么樣子了?”
按照這位留美海歸的理解,足協就應該是為職業聯賽服務的。只是,這樣的言辭,即便外表儒雅的謝亞龍涵養功夫再出色,也多少有點下不來臺。原本一個多小時的會談被臨時縮水到10多分鐘。事后在場的人透露,朱駿連茶都沒有給龍王倒上一杯。
在朱駿摘下“申花”三個月之后,他的公司拿下了FIFA ONLINE的游戲代理,這時他的球隊卻在走下坡路。
一位跟蹤中超多年的記者說,“朱駿雖然留過洋,也經營管理著代表新經濟的網絡公司,但在本質上還是一家族企業主,這個老板既不像王健林那么豁達,也不像徐澤憲那么大氣,言談舉止無不散發著暴發戶式的狂狷和唯我,或資本的傲慢與自私。”從年初聯申合并始,朱駿的一系列舉措就頗讓人反感,比如蜜月期都還沒有過,就全面架空從吳冀南到戴春華的原申花還算比較職業的管理層,取而代之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顧問”,使所謂的合并完全變成了吞并,也完全改變了俱樂部的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
那些真正喜歡上海足球的人士不由得考慮,“他的入主,究竟是個人愛好還是投資成分居多?”朱駿的答案是,個人投資和戰略投資,對于他而言,這兩點都存在,現在是中國足球的低谷,入市正是時候。因此,他要買支球隊“玩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