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原本就是建立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的精神快樂
不知你的內心,有沒有被一種奇妙的感覺所充盈?這種感覺,是安寧、和諧,是對生活境遇的稱心如意。這種感覺就是幸福。
對初入校園的蓬頭稚子,幸福是滿分多一點,作業少一點:
對朝九晚五的工薪階層,幸福是工資多一點,加班少一點;
對賦閑在家的空巢老人,幸福是團聚多一點,疾病少一點;
對消費者來說,幸福是實惠多一點,花費少一點;
對投資者來說,幸福是收益多一點,風險少一點……
我們擁有的幸福到底有多少?
衡量國民財富的標準是GDP,我們也即將擁有一個衡量人們幸福快樂的標準。國家統計局擬推出幸福指數——國民幸福總值GNH(GrossNatlonaI Happiness),并將和GDP一樣納入政府統計。幸福感,有了分值。
奚愷元教授在其《2005年中國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調查報告》中指出,與人們對生活的幸福度最為相關的因素包括是否擁有自己的房產,以及是否有固定的工作與穩定的收入。
幸福指數是不是與擁有財富的多少成正比呢?奚教授認為,經濟基礎和幸福的確具有一定的關系,但兩者的關系要比人們想像的更為復雜。往往是越注重物質的人越不幸福,越注重面子的人越不幸福。相關研究也顯示,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強,35~45歲處于財富積累旺盛期的中年人幸福感卻最弱。這是因為中年人不僅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族”,而且還處于事業的風口浪尖。生活與工作的壓力,給他們平添了對目前境遇的不滿意。
初涉塵世,我們就在拼命地奔跑,精明地理財,目的不過是為了追求經濟生活的豐盈與富裕生活帶來的快樂;然而,內心的祥和與寧靜卻在奔跑的顛簸中悄然散落。追逐幸福的同時,原本的幸福卻被我們無意間丟失了。
幸福,原本就是建立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的精神快樂。
本期封面故事《請尊門神守家財》為你介紹的,就是“家財險”這一保險品種。它正如秦瓊尉遲恭二位門神,忠實地守護著你的家庭財產,也為你守住了一份安寧,為你免去許多后顧之憂。
讓我們的內心,能夠永遠守候一份幸福的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