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醫療險產品成了很多人保障清單上的必選項目,可見其重要性。挑選健康保險產品、整理已有保單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醫療保險續保有學問
新版醫療保險的保證續保條款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注意。同樣的保證續保條款,還有一些區別在其中。
目前,市場上的醫療保險的保證續保,可分為3類。
首年保證續保
含有首年保證續保條款的保險產品,只要被保險人通過首年的投保審核,便可直接享有保證續保權。續保時,保險公司不會因為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發生變化而拒絕其繼續投保,或者提高保險費,增加除外責任。比如人保健康的守護專家住院費用/住院定額個人醫療保險,就含有首年保證續保功能。首年保證續保條款對消費者最有利,但是,含有首年保證續保功能的產品保費會較高。
準保證續保
少數公司推出了投保3年后可以申請保證續保的醫療保險,即消費者投保的前3年,保險公司年年核保,如果被保險人通過核保,便可在3年后申請每年保證續保。這樣,保險公司可以避免道德風險,消費者也能獲得長期、穩定的保障。但是,目前含有準保證續保功能的為住院補貼型保險產品,對消費者最有用的住院費用報銷型保險產品還難尋覓。
每5年保證續保
目前,大部分醫療保險將保證續保期限設置為5年,即如果消費者連續投保(或續保)醫療保險產品滿5年,經保險公司重新審核并同意繼續承保后,則保證續保期間再延續5年。每5年保證續保的醫療保險產品較多,相比之前年年需要核保的產品有了一定的進步,價格也比較容易接受。
消費者在選擇醫療保險時,要注意各保險公司的產品在保證續保方面的區別,并根據自己的需要、保費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產品。
重疾險選購要理智
《辦法》、《重疾定義》出臺之后,重疾險變化較大,新舊交替之時,投保需理智。
便宜保險也能買
《辦法》不允許醫療保險產品和疾病保險產品包含生存給付責任,但很多保險公司卻打起了套餐牌,仍在叫賣具有返還功能的重疾險。其實,相比能返還的重疾險產品,純保障型的重疾險的保障功能并不遜色,而且價格也便宜許多,更適合側重保障功能,投資能力強或者交費能力不是很高的人群。
雖然現在純保障型重疾險仍未成為市場主流,但如果細心尋找,也能覓得一二。比如人保健康關愛專家定期重疾/終身重疾個人疾病保險,具備重大疾病保障、身故賠付功能,價格卻便宜很多。
慎重搶購老保單
《重疾定義》出臺之后,重疾險將使用統一定義,不合規定的重疾險要在近期退市。大部分保險公司都公開表示,對已購買原重疾險產品的客戶,將按照對客戶有利的原則處理原有保單的申請,即如果新保單有利于客戶,將按新保單賠付,如果舊保單有利于客戶,則按舊保單賠付,而且市場上流傳著新重疾險將會漲價的說法,因此,很多消費者希望趁老保險退市前這段時間投保,揀個便宜。
其實,重疾險的價格是通過精算確定的,如果保障的責任增加,保費才會提高。大多數重疾險產品只是升級換代,費率不會發生大變化,今后的新重疾險都會提價之說并不可靠。
而且,保險公司為了控制風險,會先停售明顯“便宜”的重疾險,而不會等到被迫退市。因此,消費者盡量不要聽信傳言。選擇保險的時候還是應將保障功能放在首位,如果老保單的保障較全,又希望盡早獲得保障,購買也無妨。
退保重投需謹慎
新版醫療險推出以后,很多已經購買醫療保險的消費者看中了其對有社保、公費醫療者的優惠,保證續保的可靠,打算退掉現有醫療保險并重新投保,這樣做是否可行呢?
醫療保險大都采用交一年保費保障一年的方式,而且醫療保險的保費收取一般采用自然費率,即根據被保險人年齡變化,進行調整(有些是逐年變動,有些是按年齡段變動)。因此,在保費方面,退保重投對消費者的影響不大。為了減少退保損失,消費者也可等保險到期后不再續保。但是,重新投保時,消費者要注意以下兩點。
觀察期 新投保一份醫療保險,在第一個保險年度,被保險人要重新經歷保險合同中設置的觀察期(又叫等待期、免責期)。各保險公司設置的觀察期,因保險責任不同而略有區別,少則1個月,多則數月。在觀察期內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是不承擔保險責任的。
身體狀況 隨著時間推移,很多消費者的年齡已經偏大,或者已不再健碩如昨,如果重新投保醫療保險,可能會被保險公司要求體檢,或者增加保費乃至拒保。
因此,打算退保重投的消費者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如何處理現有保單,并安排好退保和重新投保之間的保障,避免出現保障真空。
也有一些已經購買了重疾險的消費者,想退掉現有保單,購置新重疾險,盲目退保其實也不可取。
重疾險與醫療保險相比,價格較高,老保單持有人中途退保的成本較高——退保的損失加上再新購保險因投保年齡提高、身體狀況欠佳造成的費率增長,可能會讓老保單持有人因此遭受較大的經濟損失。
比較穩妥的辦法是老保單持有人將手中的合同與《重疾定義》中定義的6種必保疾病、19種可選疾病做個比照,如果保障的疾病種類(尤其是必保疾病)、數量相差很多,可考慮退保或者添置新保單;如果保障內容差不多,則不必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