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慷慨捐助內地 日常生活自奉儉樸
香港華懋主席龔如心,4月3日因患癌癥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終年70歲。這個獨擁千億多家產被稱為亞洲最富有的女強人,最終敗給病魔,結束了她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
“60歲的年齡,40歲的外貌,20歲的心境”——這是一些人對龔如心的評價。龔經常以兩根辮子的發型露面,總是面帶微笑,因此被人稱為小甜甜。然而,她的一生風雨交加,酸甜苦辣盡數嘗過。
一
1937年龔如心出生在上海一個小康之家。她的父親原是英資漆廠職員,而王廷歆是該廠業務代理,由于兩人接觸頻繁,于是結為拜把子兄弟,兩家女主人也時常相約搓麻將。龔如心和王德輝(王廷歆的長子)從小就認識,及至年紀稍長,兩人互相傾慕,彼此依戀,龔如心12歲、王德輝15歲時他們便開始戀愛。后來,王廷歆舉家遷到香港。龔父不久去逝,作為長女的龔如心不得不出去工作,挑起家庭重擔。18歲時,龔如心離開上海到香港,嫁給了比自己大兩歲的王德輝。婚后,夫妻二人恩恩愛愛,共同打理生意。60年代他們將王氏家族創立的華懋公司由西藥進口轉向房地產發展,歷經十年打拼,華懋在70年代成為香港最大的私營地產商。正當華懋的發展如日中天的時候,龔如心與王德輝的幸福生活卻被突如其來的綁架案毀于一旦。
1983年年初,王德輝與龔如心從山頂百祿徑獨立花園洋房駕車上班途中,被幾名匪徒手持刀槍綁架。匪徒把王德輝放進一個大冰箱內運回匪穴,把龔如心釋放回家,讓她準備巨款贖人。當時龔怕丈夫觸怒綁匪,甚至要求讓自己代夫當肉票,但沒有成功。在她被放后7日內,她將籌得的1100萬美元匯到指定的一家臺灣銀行賬戶,匪徒收到贖金后,第4天釋放了王德輝。這次的綁架雖然沒有造成什么傷害,但卻給夫婦二人留下了心理創傷。此案當時轟動了整個東南亞。夫妻倆一夜成名,成為公眾眼中的焦點人物。
二
1990年4月,王德輝于跑馬地馬會打完壁球駕車回家途中再次被劫。匪徒勒索6000萬美元,要求龔在10天內支付半數贖金。龔如心按綁匪要求先將3000萬美元存入了一銀行戶頭,后因匪徒取消了銀行戶口,沒能提出巨款,王德輝從此音信全無。龔如心只得向警方報案求助。后據香港警方拘捕的綁匪供認,王德輝早已被拋下大海。但龔堅信自己的丈夫仍活在人間,一直派人到各地尋找,期望夫妻能夠再次團圓。
2001年,龔如心打算興建一幢全世界最高的如心廣場,藉此紀念她與王德輝之間的感情。可惜,由于赤鱲角機場的關系,政府向如心廣場實施高度限制,龔因此跟政府打了好幾場官司,最終無功而返。但最后落實樓高80多層的如心廣場,仍為全港第三高的大廈。其中大廈的高座以王德輝的洋名Teddy命名,低座則以自己的洋名Nina命名,兩座大廈之間有一條透明天橋連接,寓意夫婦手牽手情不變。
丈夫生死不明,龔如心獨自支撐華懋集團,付出了比常人多一倍的艱辛,生意越作越大,不想此時又遭迎頭一棒。由于王德輝失蹤10年沒有音信,王廷歆于1997年5月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訴訟狀,要求裁定王德輝法律上已死亡,并要求法庭裁定他持有的王德輝在1968年的遺囑是最后一份遺囑,并根據該遺囑繼承全部遺產。龔如心卻稱丈夫于1990年失蹤前把一份中文遺囑交給她,讓她繼承全部遺產。于是,公公與兒媳之間的爭產案拉開帷幕。
三
2001年8月6日,龔如心與公爹王廷歆的爭奪遺產案正式開庭審理。遺囑出現雙胞,哪份有效,成為官司的關鍵。王廷歆指斥龔如心不守婦德,有婚外情,稱王德輝當年雇私家偵探跟蹤龔如心,得知真相,傷心之下更改遺囑,把遺產全部留給他。龔如心庭上所持的遺囑是偽造的。龔如心則指王廷歆與兒子關系不好,而且玩女人、吸鴉片、不理公司業務,連累華懋損失慘重。雙方互揭家丑,世紀爭產案轟動香港和東南亞。
2002年11月21日,高院裁定王廷歆是王德輝的遺產受益人;龔如心上訴,不料1個月后,警方以涉嫌偽造遺書正式拘捕她,隨后獲準以自簽500萬元擔保外出。2004年6月28日,高院上訴庭裁定龔如心上訴失敗,王廷歆仍是王德輝的遺產受益人。兩遭敗績,龔如心并不氣餒,堅持上訴。2005年9月16日,案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終審法院5名法官一致推翻原訟庭及上訴庭的裁決,裁定王德輝于1990年3月12日所立的遺囑為王德輝生前的最后遺囑。龔如心勝訴。打贏糾纏多年的爭產官司后,龔如心依法獨享王德輝留下的數百億元遺產。龔如心乘勝追擊,向公爹王廷歆追查幕后黑手。2006年10月25日,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年過九旬的王廷歆需賠償訴訟開支近3億港元,此外,王廷歆需在14天內向龔如心書面交待向誰人借貸4100萬港元用來打官司。王廷歆拒絕透露資助打官司的幕后人,稱寧愿坐牢也不供出。龔表態不再追究。
四
贏了官司的小甜甜應該安享歲月了,不想一年半后卻傳出她患癌癥的消息,而且是近年發病率甚高的婦科病卵巢癌。當龔如心自己感覺病況嚴重后才于去年年底到醫院就診時,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肝臟及腹部。有消息稱,生活方式西化、生活節儉,經受丈夫失蹤和遺產之爭的長期打擊可能是她患病的主要原因。
醫學研究表明,不孕婦女得卵巢癌的機會要大于有生育史的婦女。龔如心一生未育。她自稱是個很傳統的小女人,十分看重家庭、孩子,生命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為丈夫王德輝生個孩子。因為年輕時避孕弄壞子宮,一直到三四十歲時也沒有生育,她跑遍世界各地求醫,還曾進行人工受孕,未能成功。最后不得不收幾名契仔、契女(干兒子、干女兒)聊以自慰。
龔如心是個工作狂,平日的生活就只有工作,辦公室就是她吃飯和睡覺的地方。長期超負荷地工作,損害了她的健康。龔好事事親力親為,旗下酒店從設計至選料均親自處理,連酒店內擺放的珍貴木化石都是她選的。龔十分重視旗下粉領名都廣場,每年都親自巡場,在該處開首飾店的鄭老板說,龔沒有架子,說話十分客氣,非常好接觸。在華懋集團的員工眼中,龔如心是個嚴厲的老板,她要求員工樣樣皆行,并具有競爭力,能夠“頂得住”。員工們笑稱:“華懋精神,用人至死。”不過能夠“頂得住”的員工都樂意追隨龔,因為龔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很少“炒”員工,在華懋工作逾二十年的員工大有人在,好多由少女時代入職,到現在已是“媽咪”和“阿姨”級人物。賭王何鴻燊近日對媒體記者說:“她(龔)日理萬機,事務繁忙,身體不舒服也不舍得抽時間去看醫生。”據稱,2005年龔如心正在與公公爭產打官司,因全心投入爭產官司,即使發現身體有恙也當作婦科小毛病,導致延誤診治,直至打贏官司后才看醫生,可是一驗之下已身患末期卵巢癌,僅剩下數月生命,遠赴美國求醫也無法改變事實。對于賭王所言,龔如心私人助理王禮泉卻指何鴻燊所說并非事實。他說,龔如心做任何事都有分寸,工作是工作,看醫生是看醫生,打官司是打官司,況且她的弟弟就是醫生。龔的家庭醫生關嘉美稱,卵巢癌是最無病征的癌癥,需靠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透過柏氏抹片在子宮頸抽取細胞檢驗,醫生也會用手檢查盆腔及卵巢是否發大,若發現有異樣,便可建議進行超聲波及掃描,及早發現可化療醫治。若發現患有卵巢癌的同時,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即出現癌細胞移位,顯示癌病已到了末期,病人理應感到疼痛。而龔在去年年底到醫院就醫時,醫生曾問她:“你的病應該好痛,至少疼了三年。”龔如心答:“是呀,我以為是女人月事(疼痛),每次用熱水袋焐焐就好了。”可見,龔如心并未及時就醫。其實,即使患病期間,龔如心也沒有停止工作。華懋集團今年以來積極吸納土地儲備,三個月內先后在賣地場及私人市場購入兩副地皮,共投資7.1億元。除此之外,一向不熱衷認購新股的龔如心,還以私人名義認購“新股王”中信1616,并承諾半年內不出手。巧合的是,中信1616上市日,正是她辭世之日。4月4日,她所投資的股份,賬面已獲利逾8200萬元。
飲食西化,節儉成性也為龔患病埋下隱患。作為香港“第一富婆”的龔如心雖然腰纏萬貫,生活卻相當儉樸。每月個人支出不足3000港元。王德輝在世時,夫婦倆的午餐經常留在辦公室解決,飲食上多清淡簡單,吃盒飯或吃面包,下班后也不去吃大餐,大宴席在她眼里是“貴得要命”。她常常婉拒吃山珍海鮮的邀請,一個人在房間里吃點青椒、胡蘿卜小菜。她不喜正餐,好吃零食,身邊常有嘉應子和話梅,她的妹妹常做一些上海小吃,如菜肉云吞和鹵水豆腐放在冰箱里,給她享用。外出公干或是在港巡視樓盤,麥當勞、肯德基就成了她的午餐。她最愛吃的食品不是鮑魚海鮮,而是麥當勞的漢堡包和肯德基家鄉雞。一次,一名客人到她家拜訪,正值中秋,飯后龔如心打開冰箱,拿出半瓶可口可樂和細切成十六塊的月餅來款待客人,可見她節儉成性。在坐車與穿著方面她也十分隨便,從不追求名車、名牌,她在舉手投足間表現出的更多是“小女人”的特色。在她家幫傭多年的菲傭Mina說,從1989年始服侍龔如心,陪伴太太經歷無數人生起跌。龔視她如親人,每次她生病不能上班,龔都會慰問她,并勸她好好休息,但從不給她加薪水,14年來月薪一直是4000元。她曾提出加薪要求,但龔只會答“接受或者離開”。Mina在2003年離職時,龔送給她300元紅包,這是Mina在龔家工作14年來第一次收到主人發的紅包。不過,Mina卻稱,龔確實是一位好雇主。
與她儉樸的生活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她對公益事業的大方。龔如心很早以前便開始資助內地發展,捐錢賑災及推動內地教育事業,行善足跡遍全國,惠澤數以十萬計內地同胞。捐款對象集中于婦女、教育、農業等直接讓貧民受惠的事業。1991年華東發生水災,她捐出1000萬元賑災;1997年,她捐出約5500萬港元,在美國哈佛大學設立“龔如心學者獎”,每年供25名內地官員到哈佛培訓;她也曾為中國西北地區發展出力,為了扶助中國偏遠地區貧民,龔如心發起籌設中國老區發展基金會,并向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捐贈500萬元。她還從美國引進耐干旱、生長快、護沙功能強的草種免費供給西部11個省份。龔早年曾捐資助學數百萬港元。她曾捐助北京大學、外交學院,并出任兩所學院的顧問、名譽校董等,其后又與北大合作創辦企業家培訓班。1996年龔如心與外交部在云南邊境共同設立兩所龔如心職業中學,為那些被地雷炸傷致殘的人提供職業培訓。1997年7月,她在北京成立一個2,000萬元人民幣的教育基金會,并捐助500萬元給北京中華女子學院。她曾任多個慈善團體職務,包括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名譽會長、宋慶齡基金會河南省分會名譽會長等,又曾為聯合國在港籌款。身患癌癥后,躺在病床上,她還捐出3,000萬元,協助一內地機構發展醫療。
龔如心從去年12月底確診患上卵巢癌,從入院到去世,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當她得知自己僅有幾個星期的生命時,表現得十分冷靜,曾到過美國、新加坡求醫,但醫生都表示無能為力,后來龔如心開始考慮身后的事。據稱,她曾在律師見證下與北京官員會面,承諾在身后捐巨款予大陸慈善機構。也有人稱,她已經立下了遺囑。
五
4月3日,龔如心病危,家人陪伴在她身邊。深夜,龔如心安然離世。她的胞弟龔仁心當晚將消息保密,次日才趕回華懋集團宣布并勉勵員工安心。龔如心的后事王家不沾手,由龔家全權處理,遺體將按龔如心生前意愿火化。
龔如心突然離世,王廷歆對此有何反應呢?近日,有王的身邊人士對媒體稱,王廷歆獲得兒媳婦死訊后,顯得非常平靜,沒有激動,對于他與兒媳之間的多年恩怨,只說一句:“凡事都有因果報應。”沒有正面評論媳婦的病逝,也沒有談及亡兒王德輝遺產的問題,一切的仇恨,似乎隨著小甜甜的離世,已不再介懷。王的代表律師隨后指出,龔如心的死,讓世紀爭產案正式畫上句號,今后無人可以再為這宗轟動香港的案件,作出任何法律行動。
亞洲女首富戲劇般的人生結束了,但她的故事并沒有就此打住。她留下的巨額遺產歸于何人,華懋集團今后由誰掌舵,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前有消息稱,她的大部分財產可能會捐助給慈善事業。龔如心曾在2001年公開表示,已立下遺囑,除預留家人所需外,余數會撥入名下的華懋基金作慈善用途。當時她披露說,早在1989年便與丈夫王德輝商量過,二人無兒無女,將家產捐出作慈善用途最好不過;而自己是中國人,希望能把自家的財富捐助內地及香港的貧苦大眾。
她一直信守承諾,陸續把財富奉獻給社會,除了捐錢給香港的慈善機構外,還悄悄把財富捐給大陸教育機構,兩年來捐獻已超過10億元。此外,龔如心早年曾向友人透露,有意設立一個基金會,將大部分財產注入,基金會將致力為內地有需要事業捐款。因此,有人認為,她的數千億財產或會通過基金會形式捐給內地。
也有人稱,巨額遺產會由龔的家人享有。龔如心在去年年底就得知自己患上末期癌癥。因此,她很可能留有遺囑,龔如心為家中長女,上有年逾九旬的母親健在下有妹妹龔中心和龔因心,以及弟弟龔仁心。財產可能分予母親、兄弟、姐妹。
針對種種猜測,4月7日,龔如心的代表律師麥至理發表公開聲明,稱龔如心生前立下了遺囑。律師行已收到受益人指示,向外澄清遺產受益人并不是一個慈善機構,但基于受益人期望保留私隱,故暫不能公開遺囑受益人名字。按常規,遺囑執行人會先向法庭申請遺囑認證,然后處理有關遺產。
至于華懋集團未來由誰執掌權杖,目前華懋公司尚未就此向外公布正式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華懋集團未來可能會通過成立信托基金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專家介紹,沒有后裔的富豪,在逝世后設立信托基金,在海外是多見的,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家族財產紛爭,防止繼承人將財產轉移或散盡,也可以保證企業長期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經營。不過也有消息人士指出,在華懋集團現有董事名單中,只有其三弟龔仁心與龔如心有親屬關系,而龔仁心與龔如心也感情甚好,有可能成為華懋集團新的掌門人。今年64歲的龔仁心于1980年從內地遷到香港定居,目前為香港全科醫生,并在香港青龍頭開設診所。
龔如心的突然離去在香港乃至全國地產行業產生了轟動影響。龔如心的私人助理王禮泉表示,龔如心的離世沒有對公司運作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事實是龔如心逝世消息公布后,她持有上市公司的安寧控股的股價一度大跌逾20%至0.49元,收報0.54元,跌14.286%,成交達1.023億元。
六
龔如心政界商界友好眾多,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也是她的好友之一。每次到北京,兩人必定會面。龔的病逝不僅震驚香港,也成為國際新聞,各大國際傳媒均大篇幅報道。《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和各大通訊社,都第一時間報道。對于這名亞洲第一女富豪,外國媒體的報道集中于龔如心生前深入民心的“小甜甜”打扮、丈夫兩度被綁架音訊全無及其與公爹王廷歆爭產八年轉敗為勝的傳奇故事。
由于龔如心生前曾在內地有公職,內地人對她也非常熟悉,龔病逝的消息成為內地傳媒的重點報道題材,各地主要報章及各大網站均有報道。連日來,有許多香港市民及游客到華懋廣場“小甜甜”塑像前拍照,對于她的喪禮人們非常關注。
4月7日早上,龔如心的弟妹把龔的遺體從養和醫院轉至香港殯儀館。4月8日,香港媒體稱龔的喪禮已定于4月17日在殯儀館設靈,18日舉殯,喪禮儀式按天主教儀式進行。安放龔如心遺體的西式棺木將會選用高級的美國紅木制造,造價約三十萬。
龔如心的遺體原計劃葬于跑馬地天主教墳場,因她不是天主教徒,申請不到墓地,加上生前她曾表示未能跟丈夫王德輝合葬,寧愿選擇火葬,所以葬禮會傾向采用火葬儀式。
(責編: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