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生兒;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4-0489-01
中圖分類號:R 753.05
文獻標識碼:B
新生兒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SSS),是由凝固酶陽性的唑菌體第II組71型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膚病,如不及時治療,病情發展可繼發感染、敗血癥、支氣管肺炎而導致死亡。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和皮膚的護理尤為重要,我科自2003年至2006年共收治新生兒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7例,均全部治愈,現分析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7例患兒男4例,女3例,均為新生兒;出生1周內發病2例,2周內4例,3周1例。發病至入院1天2例,2天2例,3天1例,4天1例,6天1例。夏秋季發病5例,冬季2例。所有患兒家庭衛生狀況較差,對患兒護理能力差,均用未經消毒的包布包患兒。
2.臨床表現 7例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發熱(體溫38.2℃~ 40℃);皮疹始于眼周、口周6例,始于頸部1例;且見有眶周紅斑,瞼緣糜爛,全身(特別是皮膚皺褶處)紅斑上見表皮起皺褶或為松弛大皰,尼氏征陽性,潰破剝脫后,露出鮮紅色創面,似燙傷樣。所有患兒的外周血白細胞升高,中性核左移,分泌物培養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凝固酶陽性。
3.治療與結果 ①抗生素治療,3例用頭孢唑啉鈉,2例用頭孢噻肟鈉,2例用頭孢曲松鈉。未曾聯合用藥。②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輸人血白蛋白、靜脈用丙種球蛋白、新鮮血漿等支持治療。③隔離患兒,置通風干爽病房,使用消毒包布,皮損、眼部、口腔加強護理。④局部皮損盡量采用暴露療法,表皮皮損處使用石蠟油100 ml加利福平0.3 g混合液外用,每日3次。全部患兒均在用藥2 ~ 4日體溫趨于正常,治療10~14日全部治愈出院。
討論
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SSS)是以全身泛發性紅斑,松弛性大皰及表皮剝脫為特征的急性皮膚病。其致病菌為凝固酶陽性的第II型唑菌體組金黃色葡萄球菌(尤其是71型),此種菌可產生一種可溶性毒素即表皮剝脫毒素 (ET),ET經血液循環至全身,在表皮顆粒層產生裂隙,從而引起皮膚損害[1]。SSSS以嬰幼兒多發,這是由于嬰幼兒免疫功能未成熟,對細菌抵抗能力低下所致;本組病例均為新生兒,除了以上原因外,主要是由于衛生條件差,使用的包布可能存在致病的金葡菌,加上新生兒皮膚較嫩,容易劃傷等引起感染。但也有報道較大兒童也發病,甚至有報道成人病例[2,3]。
SSSS病理機制為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所致,治療首先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以減少細菌產生外毒素,要重視皮損處理和保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以及適當給予人血白蛋白,新鮮血漿及丙種球蛋白等支持治療。利福平為半合成的利福霉素衍生物,對一些分枝桿菌及革蘭陽性菌,包括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與石蠟油混合外用,可保持局部穩定的藥物濃度,減少局部刺激,還能濕潤、保護皮膚,有利于皮膚創面盡快恢復[4]。本組治療結果顯示,經過及時恰當的治療和精心護理,SSSS的預后還是較好的。
參考文獻
[1]樊平申,廖文俊,高天文,等.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癥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5):304.
[2]劉曉娥,孫幼秦.兒童金黃色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癥12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2,16(4):240-241.
[3]DecleirePY.BlondlauxG.DelaereB,etal.Staphylococcal scaldedskin syndromein an adult[J].Acta Clin Belg,2004,59(6):365-368.
[4]黃必政.新生兒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5):306.
(收稿日期:2007-04-28 修回日期:2007-07-04)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