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兒童;死亡監測;干預策略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4-0464-02
中圖分類號:R 195.3
文獻標識碼:B
為了解我市近年來五歲以下兒童死亡情況,掌握死因及變化趨勢,探討干預策略,降低死亡率,筆者對全市2001~2006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情況進行分析。
資料與方法
1.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河池市11個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上報的兒童死亡報告卡、兒童死亡監測報表、兒童保健服務報表,對象為2001~2006年出生的活產嬰兒、本市常住戶口0~4歲兒童。
2.方法 按照《廣西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方案》要求,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如實上報活產嬰兒及0~4歲兒童死亡,填寫死亡報告卡,逐級審核和質控。死因診斷和分類依據國際疾病分類(ICD-9)進行。
3.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結果
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2001~2006年全市活產嬰兒267058例,5歲以下兒童死亡6644例,死亡率24.88‰;嬰兒死亡5360例,死亡率20.07‰;新生兒死亡3489例,死亡率13.06‰。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年與2001年比較全市嬰兒死亡率下降了47.04%,χ2=198.4,P<0.001,差異有極顯著性,年均下降速率為8.76%;2006年0~4歲兒童死亡率與2001年比較下降了44.97%,χ2=192.28,P<0.001,差異有極顯著性,年均下降速率為9.19%。各年度死亡率見表 1。
2.死亡兒童年齡分布 2001~2006年0~4歲兒童中,嬰兒死亡占80.67%(5360/6644),其中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的(3489/5360)65.09%。各年度死亡年齡構成見表2。
3.5歲以下兒童死亡主要死因順位及構成 肺炎、出生窒息以及早產低體重是常見的死因。見表3。
4.醫療保健服務情況 全市5歲以下兒童死于醫院占33.02%、途中占8.18%、家中占58.76%。死前接受住院治療占34.96%、門診治療占21.90%,未治療占43.14%;2006年與2001年比較,住院治療比例增加了109.3%,未治療比例下降了18.77%。死前診斷級別在省市級醫院的占6.1%、縣區級醫院占25.19%、鄉級衛生院占16.83%、村級衛生室占14.78%、未就醫占37.10%。2006年與2001年比較,就診地點在鄉、村級比例下降了33.94 %,縣級醫院就診比例增加了54.05 %,省(市)級醫院就診比例上升了207%。
討論
我市為有名的老、少、邊、山、窮地區,十一個縣(市、區)中,國貧縣占9個,區貧縣占2個,經濟文化落后,制約了婦幼保健事業的發展,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很高,近年來,通過實施基層婦幼衛生項目、推行母親安全工程、開展創建愛嬰醫院活動、提高住院分娩率、狠抓婦幼保健服務質量,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2006年已經提前達到了《2001~2010年兒童發展規劃綱要》要求。5歲以下兒童死亡年齡構成中,嬰兒死亡占5歲兒童死亡的80.67%,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的65.09%,導致新生兒死亡原因主要為出生窒息、早產和低體重,因此加強圍產保健服務,擴大圍產保健服務,提高服務質量與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極為重要[1],圍產期保健仍是今后全市婦幼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1~4歲兒童死亡構成比有逐年上升趨勢,該年齡段兒童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無法預知危險,自我防范意識差,今后應針對這一特殊兒童群體,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強監護。
本組資料顯示,5歲以下兒童主要死因中,肺炎、出生窒息一直處于前兩位,因此,抓好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培訓,提高搶救能力,是減少出生窒息死亡的重要措施。肺炎是兒童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農村家長往往對此病嚴重性認識不足,從而導致治療搶救延誤,因此,加強對群眾衛生知識宣教工作,提高對肺炎疾病的重視和對病情變化的識別,同時要加強兒科的建設,積極推廣適宜技術,提高救助水平,是降低肺炎患兒死亡率的關鍵所在。早產低出生體重始終居于死因的第3~5位,2005年上升至與出生窒息并列死因第一位,因此,加強圍產保健工作,加強孕期營養指導,減少早產低出生體重的出生或死亡仍是我們今后的工作重點。另外,在其它主要死因中包括有:意外、腹瀉、先天異常、溺水死亡,提示我們應針對以上原因,加強對腹瀉病的防治,在農村推廣適宜技術,加強意外事故防范的宣傳教育,提高家長對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意識,開展產前篩查、產前診斷工作,減少出生缺陷,遏制先天性疾病上升趨勢,不斷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兒童接受醫療保健服務狀況,直接影響到兒童死亡率的高低[2],我市6年來的監測數據表明,農村0~4歲死亡兒童有58.76%的兒童死于家中,有43.14%的死亡兒童生前得不到治療,說明了危重患兒獲救治的機會仍然很低,未治療原因中:來不及、認為病情不重、經濟困難占了主要原因,分別為39.1%、23.9%、20%,其次才為交通不便、風俗習慣等原因,因此,改善農村兒童醫療保健條件,除了要發展農村的經濟、加大對農村衛生工作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農村文化環境建設,加強健康教育,普及衛生保健知識,破除迷信,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健康環境,不斷提高兒童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郭素芳.中國貧困地區新生兒死亡率通徑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10(4):217-219.
[2]劉 琦.陜西省5歲以下兒童生存健康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4,12,(4):337-338.
(收稿日期:2007-05-10 修回日期:2007-07-04)
(編輯:梁明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