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乳頭溢液;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癌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4-0425-02
中圖分類號:R 655.8
文獻標識碼:B
乳頭溢液是常見的乳腺疾病之一,約占全部乳腺疾病的5%~10%,常是乳腺癌或癌前病變的征兆,須及時治療。1998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乳頭溢液病人54例,現將其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均為女性,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38.8歲。病程2周~4年,平均2.8個月。其中血性溢液25例,漿液血性18例,漿液性11例,單乳雙導管溢液4例,雙乳單導管溢液2例,其余均為單乳單導管溢液。合并乳腺腫塊11例,其中5例病檢為乳腺癌,占45.5%。
2.術前輔助檢查 全部病例均行溢液涂片細胞學檢查,4例見異形細胞,2例找到癌細胞。乳腺導管造影34例,見導管內充盈缺損或管壁粗糙僵硬18例,導管擴張9例。
3.治療方法 術前沿乳暈各個方向依次輕壓,檢查確定溢液導管部位及數目,以鈍頭針經溢液導管緩慢注入美蘭約0.5 ml,取乳暈旁弧形切口或放射狀切口,電刀分離達乳腺組織,尋找蘭染乳管,將染色乳管近端結扎,切除染色乳管及所屬腺葉,術中標本送冰凍檢查,如證實惡變者改行改良根治術。
結果
病檢結果導管內乳頭狀瘤21例,占38.9%;乳腺囊性增生癥12例,占22.2%;乳腺導管擴張癥10例,占18.5%;乳腺癌8例,占14.8%;乳腺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占5.6%。術后隨訪1~5年,均未見復發。乳頭溢液與乳腺疾病的關系見表1。
討論
乳頭溢液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生理性溢液多見于妊娠期、哺乳期及斷乳后一年內、服用避孕藥等,生理性溢液多為乳汁樣、水樣及漿液樣,常發生于雙乳多個導管,一般無需特別處理。病理性溢液多為血性、漿液血性或混合性,多發生于單側乳腺單個導管,偶見于單側多個導管或雙側單、多導管,其最常見的原因是導管內乳頭狀瘤和乳腺導管擴張癥,其次為乳腺囊性增生癥和乳腺癌。陳昉等[1]報道166例溢液性乳腺疾病中乳腺導管擴張癥占46.9%,導管內乳頭狀瘤占29.5%,乳腺囊性增生占6.6%,導管內乳頭狀癌和導管內癌分別為9.04%、6.6%。多數學者認為導管內乳頭狀瘤有一定的癌變率,屬癌前病變,血性溢液常與乳腺癌并存,有資料顯示[2]血性溢液中年輕婦女乳腺癌的發生率在5%以下,而50歲以上的乳腺癌比例可達60%以上。而乳頭溢液合并乳房腫塊時,癌的可能性達33%[3]。因此,對于病理性乳頭溢液,一般均主張盡早手術治療。本組資料,以良性疾病為主,其中導管內乳頭狀瘤21例,占38.9%;乳腺囊性增生癥12例,占22.2%;乳腺導管擴張癥10例,占18.5%;乳腺癌8例,占14.8%;乳腺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占5.6%。
臨床上乳頭溢液的檢查方法較多,乳腺近紅外線掃描、高頻多普勒超聲、鉬鈀照片等具有簡便、無創等優點,易被病人接受,但準確率不高;溢液中腫瘤標記物的檢測對診斷有一定幫助,乳腺纖維內鏡可提高乳頭溢液病因診斷的準確性,但在基層醫院難以普及。有報道[4]176例有乳頭溢液無包塊乳腺癌患者經乳腺導管造影和溢液脫落細胞學檢查的準確率分別為91.4%和88.6%,而兩者結合診斷率提高到97.1%。本組34例行乳腺導管造影,陽性27例陽性率為79.4%。我們認為乳腺導管造影可以較清晰地顯示乳管圖像,對乳頭溢液的病因有較高的診斷率,且簡單易行,值得臨床推廣。
對于乳頭溢液的手術治療,我們有以下體會:①準確定位:術前輕壓乳暈周圍,仔細觀察溢液導管的位置、走向及數目,并經溢液導管輕緩注入美蘭約0.5 ml,盡量選取乳暈旁弧形切口以保持術后美觀;②完整切除:解剖找到藍染乳管后完整切除藍染乳管及所屬腺葉,于近乳頭真皮層處結扎近端,詳細檢查標本尋找病變部位并標明,送術中冰凍切片檢查,如有惡變則改行改良根治術;③詳細止血:術后用電刀詳細止血,如創腔超過3×3 cm則不予縫合,予加壓包扎,可使術后乳房外形保持美觀。本組所有病例隨訪1~5年均未見復發。
我們認為,乳頭溢液多為良性疾病,但血性溢液尤其合并乳房腫塊時應高度警惕存在惡變,早期手術切除病理檢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診斷率,是防治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變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陳 昉,陳國強,郁 武.溢液性乳腺病166例X線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6,22(5):592-594.
[2]王忠富.現代實用乳房疾病診療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26-239.
[3]楊春明.乳頭溢液的原因和治療[J].臨床外科雜志,2003,11(3):134-135.
[4]Hou MF,Ou-Yang F,Lin HJ,et al.Is a one-step operat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resenting nipple discharge without palpable mass feasible[J].Breast,2002,11(5):402-407.
(收稿日期:2007-04-06 修回日期:2007-06-26)
(編輯:梁明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