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C反應蛋白的水平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將90例患者按臨床診斷分為4組,急性心肌梗塞(AMI)組1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UA)組23 例,穩定型心絞痛(SA)組19 例,對照組30例,分別檢測CRP水平,并將CHD組患者按CAG病變不同支數分為單支病變組26 例,雙支以上病變組34 例,比較各組間CRP的差異。結果 CHD各組的CRP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AMI組、UA組CRP水平高于SA組,AMI組CRP水平高于UA組(P<0.01),冠狀動脈雙支以上病變組CRP水平高于單支病變組(P<0.01)。結論 CRP濃度與冠心病密切相關,且與冠脈病變有關。
【關鍵詞】 冠心病;C反應蛋白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4-0368-02
中圖分類號:R 541.4
文獻標識碼:A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全身及局部炎癥的標志物,已有研究表明在冠心病中存在CRP水平顯著升高且與其預后相關。本文通過測定CRP水平來探討與冠心病病變程度的關系及臨床意義。
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冠心病患者60例為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男39例,女21例,平均58.3±5.16歲,均符合1979年ISFC/WHO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冠狀動脈造影(CAG)證實至少有一支冠狀動脈直徑狹窄≥70%為陽性。將60例CHD患者分為三組,急性心肌梗死(AMI)組1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UA)組23 例,穩定型心絞痛(SA)組19 例;并將CHD組患者按CAG病變不同支數分為單支病變組26 例,雙支以上病變組34 例。對照組30例選擇性別、年齡相匹配(均經冠狀動脈造影)且排除冠心病的患者。所有病例均排除并發以下疾病者:①感染、腫瘤、免疫系統疾病;②嚴重肝腎功能損害;③新近手術和外傷;④合并風濕性心臟病; ⑤腦卒中。
2.研究方法 全部研究對象抽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2 ml,采取免疫散射光比濁法測定CRP水平。觀察比較各組CRP水平。CRP正常參考值:0~8 mg/L。
3.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CHD各組患者CRT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且從SA組、UA組至AMI組依次增高(P<0.05或0.01);而雙支病變組又比單支病變組增高(P<0.01)。見表1、2。
討論
冠心病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而動脈粥樣硬化病理形成過程涉及損傷、炎癥、滲出、變性和血栓形成,而且身體其他部位的炎癥、損傷、感染也與動脈硬化冠心病有關,因此冠心病與炎癥有著密切關系。CRP是肝臟合成的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在正常人血液中有微量形成存在,但在急性炎癥反應階段其含量可迅速加1000多倍,是炎癥反應過程中敏感、精確的客觀指標。有學者提出CRP可作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可解釋部分冠心病患者無傳統危險因素的原因[1]。本研究結果表明CHD各組患者CRP濃度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P<0.05或0.01),與有關文獻報道一致[2]。有研究表明,CRP含量的增高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早期標志,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臟缺血時,血清CRP的濃度明顯增高,而且血清CRP濃度升高程度與患者預后有關[3]。CRP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的一種危險因子,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時CRP水平顯著升高,同時也是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發生心肌缺血的預測因子[4,5]。本研究結果顯示,CHD各病變組CRP濃度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P<0.05或<0.01),冠脈雙支以上病變患者CRP濃度比單支病變患者明顯升高(P<0.01),與目前國內外的研究基本一致[6],提示CRP不但與冠心病發生有關,而且與冠心病的進展病變程度及范圍有關,可能是CRP含量增高表明冠狀動脈損害重炎癥范圍大,而血清中CRP水平升高的程度與在AMI梗死面積的大小相關[7]。
總之,CRP與CHD病程有密切相關,CRP濃度的增高與冠狀動脈炎癥反應程度和損傷程度密切相關,并與心臟病事件的發生相關,CRP在預測CHD患者的嚴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提示對冠心病患者定期或動態檢測血清CRP濃度,有利于觀察CHD的病程演變情況。
參考文獻
[1]張善春.冠心病患者C反應蛋白變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2,7(1):15-17.
[2]Anderson JL,Carlquist JF,Mahlestein JB,et al.Evaluation of C-reactwe protein,an inflammation marker,and infectious serology as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1998,32:35-41.
[3]Hashimoto H,Kitagaku K,Hougaku H,et al.C-Reactive Protein,early forecast of independent element,increased neck's atherosclerosis rate[J].Circulation,2000,104(1):63-67.
[4]劉艷霞,劉亞麗,張 坡.C-反應蛋白與急性冠脈綜合癥[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3,12(3):287.
[5]李 略,陳國雄,俞曉軍,等.C-反應蛋白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的關系[J].中國綜合臨床,2004,20(10):879.
[6]楊大春,朱 峻,周文興,等.冠心病炎性標志物檢測的意義[J].臨床心血管雜志,2004,20(1):1-3.
[7]李 艷,張平安,楊和聲,等.急性心肌栓塞患者白細胞介素-6及C-反應蛋白水平的測定意義[J].臨床檢驗雜志,2000,18(3):188.
(收稿日期:2007-05-08 修回日期:2007-07-02)
(編輯:梁明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