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導入技巧;課堂教學;生理學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4-0462-02
中圖分類號:G 642.421
文獻標識碼:B
所謂課堂導入,是指在課堂教學伊始的3~5分鐘內,教師和學生所有教學活動。導入環節在課堂教學中雖時間不長,但卻十分重要。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學導入得好不好,是一堂課上得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段精巧的、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的課堂導入,能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里狀態下,思維隨著導入的展開,進入主題,漸入佳境,為教師講授新課做充分的預熱。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生理學課堂導入技巧問題談一談個人的淺見,以促進交流。
一、設疑式導入
根據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用簡短的語言創設一些疑問,設置懸念,引起思考,努力激發學生想知道、想弄清問題的欲望然后引入。如講“體溫”一節時,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無論嚴冬還是酷暑,你的體溫總是保持在37℃左右;一進入蒸汽浴室就突然出汗;患上感冒時即使發熱,體溫上升時你也會感到寒冷、發抖,而當治療后恢復正常時,即使體溫下降你也會出汗,知道為什么嗎?”教師引而不發,學生疑問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師因勢利導,這時導入授課內容——體溫,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采用該法的要點是,在章節開始,編擬適合學生認知水平,形式多樣,發人深思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聯想,達到設疑激趣的效果。
二、形象式導入
學生對具體的、直接的、新鮮的事物最敏感,而對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卻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厭倦。因此,教師必須利用有利的一面,轉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實驗演示、模型等方法,把抽象的概念或功能形象化,以增強記憶,加深理解。如,以打開香水瓶蓋使周圍人聞到香氣為例,講解擴散現象。再如,“腎小球濾過及腎小管的重吸收分泌”一節內容較抽象,通過先展示教師自制的腎單位模型(見圖1), 讓學生先觀察其結構、組成,再邊指導邊講解,既降低了教學難度,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圖1 腎單位模型
三、相關新舊知識比較式導入
教學中先復習相關知識,并以此為基礎,聯系對比引導學生思維而進入新課。例如,心肌電生理特性的教學,首先將神經細胞動作電位曲線與心室肌動作電位曲線畫在黑板上,從直觀上進行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①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升支與降支基本對稱,而心室肌動作電位的升支與降支不對稱;②二期平臺期是心室肌動作電位的特征所在;③心室肌動作電位復極時間長。然后,從產生機制上進行比較,先讓學生回答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上升支和下降支產生原因,在此基礎上再討論心室肌動作電位的分期及產生機制,強調指出平臺期是二者區別的關鍵、是造成復極時間長的原因,也是心室肌動作電位的特征。這樣的導入很自然地引導學生從舊的知識過渡到新的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找出比較對象的特征和異同點,易突破難點,并幫助學生理清了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便于理解和記憶。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發現新知識。
四、故事式導入
故事式導入,是指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富有啟發性的故事設疑導入。生動有趣的故事,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引發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極大興趣。例如,講“神經調節”的反射弧功能時,我設計如下故事導言:一天,名醫華佗,治療一個患“爛腸痧”的病人后累得筋疲力盡。為了解除疲勞,他喝了些酒。華佗因勞累過度,加上空腹多飲了幾杯,一下子喝得酩酊大醉。他的家人被嚇壞了,用針灸針刺入人中穴、百會穴、足三里,可是華佗沒有什么反應,好像失去了知覺似的。家人摸他的脈搏,發現跳動正常,才相信他真的醉了。過了兩個時辰,華佗醒了過來。家人把剛才他喝醉后給他扎針的經過說了一遍。華佗聽了大為驚奇:為什么給我扎針我不知道呢?難道說,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覺嗎?這就是即將要學習的“神經調節”的反射弧功能的內容,學生深感有趣,學習熱情格外高漲,教學活動進行格外順利。
五、多媒體課件式導入
生理學是一門研究生物機體的生命活動現象和機體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醫學基礎學科,概念和機制都有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且難講解、難記憶。多媒體課件教學信息量大,圖像直觀清晰,文、圖、聲、動畫并茂,形象生動[1],將板書和繪圖難以表達的抽象生理學理論、概念、過程和機制等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輔以配音說明,使學生的學習思維清晰,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講解“肌細胞的收縮功能”時,首先通過逐漸由宏觀到微觀演變過程的骨骼肌細胞結構模擬圖,讓學生看清骨骼肌細胞的微細結構。在學生急切渴求解決疑問——肌肉是如何產生收縮時,以動畫圖像演示出:骨骼肌收縮機制——滑行學說。接著又以生動的動畫效果模擬出肌凝蛋白橫橋在分解ATP獲取能量后,橫橋向M線方向扭動。畫面中出現細肌絲向粗肌絲滑行過程。通過逼真的動畫效果與視覺效果的融洽,配以教師的細致解說,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其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反饋,暫停、慢放或重復播放所需材料,并對同步播放的視頻畫面加以講解說明,使教學動靜結合、生動有趣,使抽象、靜止的知識、概念“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是一個愉悅的過程,而不是一種負擔,學習積極性提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2]。通過多媒體感知認識和交流,把課堂教學激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并形成學習動機。
六、事例導入
生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臨床工作息息相關。教學中,恰當地聯系社會生活,個人經歷的實際或臨床實際,通過設問和討論形成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而導入授課內容。例如:在講呼吸運動的調節前,引入如下事例:嚎啕大哭的孩子,哭得好好的卻突然沒聲了,連呼吸也嘎然而止,一會兒小孩的呼吸又恢復了正常。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習了呼吸的化學反射性調節后,同學們就能找到嚎啕大哭的孩子出現間斷性的聲音消失和呼吸停止的原因。
七、看圖說話式導入
用板圖直接展示具有周期性特點的生理現象各期的變化內容,凸現教學要點。如講“心動周期中心室泵血過程”時,先繪出泵血過程各期的板圖(見圖2)[3]:圖中用彩筆標明泵血過程各期中瓣膜的開閉情況及血流方向,以引起學生的選擇性注意,先由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說出各圖的特點,然后結合解剖學知識講述隨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時室內壓的改變,從而改變瓣膜的功能狀態,出現射血與充盈。看圖說話與理論詳解有機結合,循序漸進,一目了然。這樣使學生的思路及時啟動,激發學習興趣,使一些枯燥難懂的醫學基礎理論課變得生動、有趣,這對理解知識與無意識記憶知識都有很大用處。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靈活運用導入技巧,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方定志,萬學紅.醫學教學方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9.
[2]周蓮英.淺析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7):66-67.
[3]劉玲愛.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8.
(收稿日期:2007-05-14 修回日期:2007-07-12)
(編輯:梁明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