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直接套扎子宮下段行次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102例需作子宮次全切除的患者分為兩組:腹腔鏡直接套扎子宮下段法(A組)與常規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術(B組)各51例,對其相關指標: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天數、腸功能及膀胱功能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進行比較。結果 A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顯著少于B組(P<0.01),住院天數、腸功能及膀胱功能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經腹腔鏡下直接套扎子宮下段行次全子宮切除術具有安全可行、手術時間短等優點,有可靠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腹腔鏡;直接套扎;次全子宮切除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4-0395-02
中圖分類號:R 737.33
文獻標識碼:A
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婦科完成經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術102例,其中腹腔鏡下直接套扎子宮下段法(A組)51例,腹腔鏡常規子宮次全切除術51例(B組),現將兩組的臨床效果分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A組51例患者年齡為36~47歲,平均年齡41.4±2.5歲。其中單發子宮肌瘤16例,多發子宮肌瘤28例,腺肌瘤7例,子宮增大分別為孕8~12周。6例有腹部手術史(剖宮產或附件手術)。B組51例患者年齡為35~49歲,平均年齡46.2±2.2歲。單發子宮肌瘤11例,多發子宮肌瘤30例,腺肌瘤10例,子宮增大分別為孕8~13周。9例有腹部手術史(剖宮產或附件手術)。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為已婚已產婦,術前均常規行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月經紊亂、經量過多者行診斷性刮宮,以排除子宮內膜病變及內膜癌,宮內置環者術前行取環術。
2.手術方法
(1)B組 ①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留置尿管排空膀胱。常規氣腹穿刺、氣腹壓力設定12~13 mmHg。腹部做4點穿刺,第一穿刺孔為臍輪下方,子宮較大者選臍輪上方,10 mmTrocar穿刺進鏡觀察,患者頭低足高位。然后避開腹壁血管及粘連帶于下腹兩側相當于麥氏點水平為第二、三穿刺孔,再在恥骨聯合上2 cm左旁開3~4 cm避開膀胱做第四穿刺孔。后從宮頸置入舉宮器,擺動子宮以利手術操作。②單極或雙極電凝電切斷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及卵巢固有韌帶。舉宮器將子宮上舉壓向后方,充分暴露膀胱子宮返折腹膜,用剪刀或單極分離鉗打開膀胱子宮返折腹膜,下推膀胱少許,繼續分離、電凝宮旁結締組織。③從第二穿刺孔用推結器放套扎線圈入腹腔,線圈繞過宮底至宮頸峽部,舉宮器左右上下擺動,排除無腸管網膜被套入后,用推結器逐漸拉緊線圈,需套扎兩次以防滑脫,收緊套扎線圈后,由于子宮血管被壓迫,子宮很快缺血變成紫色。④從第二穿刺孔用直徑為1.5 cm或2.0 cm子宮粉碎器連接電動馬達,從宮底開始分次旋切子宮體組織成肉條狀取出。切至套扎線圈上1 cm或1.5 cm處即可,宮頸殘端出血處電凝止血。⑤縫合盆底腹膜,生理鹽水沖洗盆腔,鏡下仔細檢查無滲血后,放氣,拔套管,關閉穿刺孔。
(2)A組 麻醉同上。手術方法除外打開膀胱子宮返折腹膜及縫合盆底腹膜,余步驟同上。在線圈套扎宮頸時,舉宮器要將子宮充分上舉,伸展膀胱子宮返折腹膜,充分顯露子宮峽部再作套扎。兩組病人手術后均隨訪8周,觀察切口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3.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天數、腸功能及膀胱功能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等。
4.統計學處理 兩組資料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無轉開腹手術者。治療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1),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自解小便時間、手術并發癥發生率及住院天數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討論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最常進行的手術, 1988年ReichH第1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導致了近20年來世界范圍內的婦科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就婦科而言,子宮及附件的良性病變需行手術切除者,均可考慮腹腔鏡手術[3]。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是為保留宮頸的子宮切除術。由于它保留了盆底組織的完整性,從理論上減少了術后陰道頂端脫垂的危險。因為恥骨宮頸筋膜、直腸陰道筋膜、主韌帶以及宮底韌帶的分離,造成的盆底解剖缺陷是造成脫垂的重要原因[4]。我院從2003年開始開展腹腔鏡下直接套扎子宮下段行次全子宮切除術,體會到該手術的優點是避開了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最危險的步驟,即處理子宮血管和闊韌帶[5]。以往的次全子宮切除術都是要分離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的,在分離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時可造成膀胱損傷,有報道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膀胱損傷發生率為1.6%[6],而本組病例是用舉宮器將子宮充分上舉,使膀胱子宮返折腹膜相對下移,在子宮峽部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套扎而不用打開膀胱腹膜反折,使損傷膀胱的危險減少。同時由于手術中減少了分離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的步驟而大大縮短了手術的時間,也就降低了患者的費用。本組病例均無發生術后套扎線滑脫現象,因此該改良的術式是安全可靠的,技術操作也相對簡單,容易掌握及在臨床上開展。
參考文獻
[1]黃榮麗,冷金花,郎景和,等.腹腔鏡子宮切除術[J].現代手術雜志,1997,2:167-169.
[2]王淑貞.實用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279-289.
[3]劉 彥.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1999,139-187.
[4]李 斌.婦科腹腔鏡手術的熱點問題[J].繼續醫學教育,2005,5:77-80.
[5]夏恩蘭.婦科內鏡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75-382.
[6]陳建利,張向寧,江 森,等.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主要并發癥及防治對策[J].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1998,25:77-80.
(收稿日期:2007-05-03 修回日期:2007-06-26)
(編輯:梁明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