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代廣西進士分布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

2007-01-01 00:00:00滕蘭花
廣西民族研究 2007年2期

【摘 要】 清代廣西涌現出數量較多的進士,他們的籍貫多集中分布在桂東地區,桂西地區 中式進士者寥寥無幾,進士空間分布呈現出東多西寡的格局,這與桂東與桂西地區經濟發展 的水平、交通便利程度以及教育發展水平的差異等密切相關。

【關鍵詞】清代;廣西;進士;東西差異

【作 者】 滕蘭花,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 會學學院講師。南寧,530006

【中圖分類號】G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1004-454X(2007)02-0169-007

The Difference and Cause of Distributes of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Guangxi in Qin g Dynasty

Teng Lanhua

Abstract: It emerged quantities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the highest imp erial ex aminations in Guangxi in Qing Dynasty Their origin native place concentrated o n distributing the East of Guangxi It was very few of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 h 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the West of Guangxi The spatial distributio n of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presented the patt ern of east many and west few This wa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y de v elopment level, condition of transportation convenience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education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of Guangxi.

Key words: Qing Dynasty; Guangxi;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t 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the difference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人才分布地理是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研究人才地域分布狀況、特征 和影響因素。我國地理環境相當復雜,加上悠久的歷史,因而人才的時空分布也表現得十分 復雜, 研究人才分布地理,可以揭示人地關系的歷史發展規律。自隋代開創了科舉取士的風氣后, 歷代均以科舉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而作為科舉考試的最高等級的進士,是傳統社會里 人才選拔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察各地進士的分布狀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的空間 分布、結構狀況以及一定時期一定地區內文化教育的發展水平。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清代廣西 進士的籍貫分布狀況,探討清代廣西桂東和桂西地區發展不平衡對兩地教育所產生的深刻 影響。

一、進士籍貫分布狀況

清代廣西的行政區劃有所調整,省下設府和直隸州,到宣統三年,共設桂林、平樂、柳 州、梧州、潯州、南寧、太平、慶遠、鎮安、思恩、泗城等11府,郁林、歸順2直隸州,上 思、百色2直隸廳。廉州府隸屬廣東省管轄,考慮到與現代廣西轄境相吻合,所以把它也列 入考察區域。清代廣西進士共有585名,桂林府298名,柳州府27名,慶遠府5名,梧州府50 名,太平府7名,南寧府38名,潯州府42名,平樂府38名,郁林直隸州62名,鎮安府4名,思 恩府7名,泗城府3名,廉州府4名。為了清晰地顯示進士分布地理狀況,現按《清史 稿#8226; 卷七十三#8226;地理二○#8226;廣西》所記載的廣西各府(直隸州、直隸廳)所轄縣(廳、州、土司、 土縣、土長官司)的名稱,根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和楊新益等編著《廣西教育史——從 漢代到清末》所列的清代廣西進士籍貫表進行各府下轄各縣進士人數統計,列表如下:

清代廣西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區域內的發展水平卻參差不齊,呈現出桂東地區的發 展快于桂西地區的格局。考慮到地理自然環境、歷史發展過程、經濟文化差異等綜合因素, 桂東與桂西地區的分界線的走向大致上可以確定為由三江經融安、柳州、來賓、賓陽、南寧 至欽州。此線以東為桂東地區,以西為桂西地區。由于此線的劃分主要是根據自然環境及社 會發展水平而劃分,清代時有些府州就跨越了此線東西兩端,為了行文及統計的方便,在本 文的研究中,結合清代廣西府州的劃分情況,把桂東地區的范圍大致劃定為桂林府、柳州府 、平樂府、梧州府、潯州府、廉州府及郁林直隸州。桂西地區主要是指南寧府、思恩府、慶 遠府、太平府、泗城府、鎮安府、百色直隸廳、上思直隸廳、歸順直隸州。南寧由于其發展 較慢,直至唐宋以后才開始較快發展,與桂西的聯系更多一些,所以劃歸桂西地區。桂東與 桂西地區的社會發展不平衡從秦代開始即現端倪,至清代時已經表現得相當明顯。清代廣西 進士在桂東與桂西地區分布不平衡,它的密集程度也存在著東多西寡的差距。現按《清史 稿》卷七十三的《地理二○#8226;廣西》所記載的廣西各府(直隸州、直隸廳)所轄縣(廳、州、 土司、土縣、土長官司)的數量,把各府的進士籍貫分布密集程度統計如下。

從上表可知進士分布密集區全部分布在桂東地區,即桂林府、郁林直隸州、潯州府、梧 州府,平均每縣進士均為10人以上。進士分布一般區主要是集中在桂東地區的柳州府、平樂 府、廉州府以及桂西地區的南寧府,每縣進士平均為2人及2人以上,其中平樂、南寧兩府所 轄之縣所出的進士人數相同,均為4人。桂西地區的慶遠府、思恩府、泗城府、鎮安府、太 平府為進士分布稀疏區,每縣進士平均不足1人。百色、歸順、上思這三個在桂西邊遠地區 設立的直隸廳,在清朝全無進士中舉。上述統計雖不能完全反映各府管轄下不同的縣份文化 發展水平,但大體上能透射出桂東與桂西地區所屬各府廳文化發展的情形。

綜合分析表1和表2的情況,可以看出一個規律,即清代廣西進士的分布集中在丘陵、平 地、河谷盆地,也就是經濟條件較好、交通較便利的桂東地區,如桂林府、梧州府、郁林直 隸州、潯州府、柳州府,這些地區進士較多且一直保持優勢,而且中式進士人數的排位基本 上保持不變。交通不便利、經濟較落后的桂西地區的文教事業相當落后,除了南寧府因地處 河谷盆地發展經濟條件較好,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基礎及水平也較好以外,其它的府如太平府 、泗城府、思恩府、鎮安府中式進士者寥寥無幾。

二、進士空間分布呈現東多西寡格局之原因分析

人才的成長是要在社會大環境中才能實現的,影響人才地理分布的因素很多,有自然 環境、經濟水平、政治因素、文化教育等,除了自然環境的影響外,社會的大環境對人才的 形成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仔細研究清代廣西桂東與桂西地區社會發展的狀況,不難發現桂 東與桂西地區的社會發展存在著東快西慢的格局,這種格局直接影響著進士人才的空間分布 ,可以說,清代廣西進士的空間分布的原因,與桂東與桂西地區的發展不平衡格局息息相關 ,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三點:

第一,經濟發展水平東高西低是進士東多西少的格局形成的最主要影響力。經濟發展程度 是影響人才分布的重要因素,因為人需要一定的生活條件才能成長,并進一步成長為各式人 才。經濟的繁榮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保障,可以從事廣泛的社會活動。經濟繁榮是進士產 生的基礎,進士的分布有隨經濟重心的轉移而變化的趨勢。

桂東地區自然環境優越,經濟發達,均屬開發較早的地區。如桂林府自秦代開發以來一 直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湘桂走廊的必經之路,扼廣西與中原交往的咽喉要道,物產豐 富,人民安居樂業。潯州、梧州、郁林地處桂東南河谷平原,農業、商業較發達,為人才 的培養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和廣闊的活動空間。清代廣西農業較發達的地區也就集中在桂 東地區,在封建社會里,耕地面積在一定意義上來說與農業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因為農耕經 濟的發展主要靠耕地面積的擴大及農耕技術的發展,中國古代的農耕技術的變遷并不大,農 業的發展也就主要靠擴大耕地面積來增收了。廣西耕地主要集中在桂東地區,在乾隆二十九 年(1764年),廣西民田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平樂、潯州諸府和郁林直隸州,總面積為61 869頃,占全省民田的70%以上。在清中期后,潯州府、郁林直隸州、梧州府、平樂府 、 桂林府盛產谷米,所以大批商人往來于廣東與桂東地區販運谷米,西米東運盛極一時。糧食 大量東運,這也表明了桂東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快。此外,清代時廣西的城市及圩鎮集中在桂 東地區,除了城鎮外,縣城以外的不少集市也發展成圩鎮,而且分布相當密集,這已經在鐘 文典先生的《廣西近代圩鎮研究》有詳細分析

秦漢以來,桂西地區經濟發展一直比較遲緩。明代桂西地區社會經濟很落后,所以實行 土司制度。乾隆中期后,桂東地區隨著湖廣移民的涌入,荒地得到大量開墾,已經開始出現 無地可墾的情況。桂西土司地區方成為墾殖的新重點地區。鎮安府在雍正年間改流后,就不 斷有外來移民進入墾殖。乾隆中期后成為墾荒熱點之地,乾隆三十年(1768年)學者趙翼到鎮 安府擔任知府,到任后,他就感慨地說:“昔時城外滿山皆樹,故濃煙陰霧,凝聚不散;今 人煙日多,伐薪已至三十里外,是以瘴氣盡散。”雖然清中后期桂西地區改土歸流,土 地 得以大量開墾,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由于開發遲,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仍無法跟得上桂東地 區。更多地區由于地處極邊,發展仍極慢。如泗城府,由于地理位置偏西,在光緒年間仍“ 地廣人稀,荒山所在多有”。新寧州‘地瘠民貧,……田野有不毛之田,土產無著名之 物”,民眾“不離薯芋及大粟、小粟諸種”雜糧,以日啜稀粥度日。商品經濟的發展也 不成熟,商品交易點多是集中在縣城這一級的政治中心,桂西地區的城鎮分布相對桂東地區 來說很稀疏,圩鎮發育遲緩,而且圩鎮交易的頻率也較長,反映出了桂西地區社會經濟較落 后的現實。

由于桂東與桂西地區存在著經濟發展的水平差異,所以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存在著明顯的 差距。以本文研究的進士籍貫的空間分布來說,從順治到道光三十年(1644~1850年),廣西 全省中式進士為 308人,主要分布在桂東地區,其中桂林府161人,占52.27%,而少數民族聚居的慶遠、太 平、思恩、泗城府等開發較晚、經濟文化較落后的地區進士人數最少,總共只有20人,占6 .6%。鎮安府無一人。自咸豐初年至光緒六年(1851~1880年),廣西共中式進士139名,其 中桂林府為78名 ,占總數的56.6%,梧州、潯州、郁林、南寧四府合計46名,占33.3%。慶遠和鎮安兩府 無一人。從表2進士的籍貫分布來看,桂東的桂林府、郁林州、梧州府、潯州府為進士 分 布密集區,縣平均進士人數在10人以上,桂林府高達24.8人,而且這種密集現象一直持續 到清末。這就是桂東與桂西地區經濟水平高低對各自地區文教事業影響力的直接體現。

第二, 文教事業桂東較發達桂西較落后造就了進士東多西寡格局的形成。有了發達的經 濟基礎,要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還需要教育作為中介。學校是人才的培養基地,學校的分布 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文化分布的重心,體現了該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清代 教育組織主要是官學和書院、社學三個系統。官學作為官方機構,數量多,規模大,而且學 校的教材由皇帝欽定,科舉考試亦以此為標準,所以官學發達地區,進士分布也就較稠密。

清代廣西的教育機構分布明顯呈現出東多西寡的格局,這是從唐宋以來逐漸形成的。唐 代桂州總管令狐熙就在桂州建學校,唐代廣西有8所官學,容州學、桂州學、柳州學都是當 時有名的官學,并都培養出了進士,如廣西第一個進士李堯臣,廣西第一位狀元趙觀文等。 宋代,廣西共有41所府州縣學,新辦有29所,主要分布在桂北和桂東南地區,最有名的當數 桂林的宣成書院、全州的清湘書院。明代時廣西府州縣學有69所,新建書院66所,以桂林宣 成書院、全州清湘書院和南寧的敷文書院名氣最大。到清代時,廣西共有府州縣學84所,書 院221所,社學65所,義學213所。桂東地區的桂林府、梧州府、潯州府、郁林直隸州就有府 州縣學25所。桂東地區學校總數占了清代廣西全省學校的三分之一強,這為進士人才的 培 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比之下,桂西地區多是土司管轄之地,經濟和文化較落后,文化較 原始,教育機構亦少。明代時土司地區始設學校,先后設立了上思州學、思恩府學、河池州 學、左州學、新寧州學、養利州學、思明府學、永康州學、思恩縣學。到清代時,廣西的土 司地區有24所府州縣學,除了明代所設的繼續存在外,一些是新辦的,如鎮安府學、泗城府 學、太平土州學、奉議府學、崇善縣學、西林縣學、東蘭州學、歸順州學、西隆州學、天保 縣學、恩陽州學、鎮邊縣學、百色廳學等,這些新建的學校推動了壯族地區漢文化教育 事業的發展,但是由于起步晚,所以培養出的人才自然相對少得多了。

除了官學外,書院也是一個重要的培養人才的教育基地。廣西自宋代開始出現書院,宋 元明三代,書院都集中在桂東地區,如桂林、梧州等地。明代時桂林與梧州、郁林是書院分 布密集區。桂西地區的書院主要分布在南寧、河池兩地。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命各省設立 書院,廣西各地共計221所書院,其中新建書院205所,修復前代書院16所。而且這些書院集 中分布在桂林、郁林、欽州、梧州、柳州等地,桂西地區新建的書院總量為75所,占新建書 院的36%。[11]如百色廳設于雍正七年(1729年),屬思恩府,在光緒元年(1875年) 升置直隸 廳,成為桂西政治、經濟、軍事重鎮,教育水平才有所提高,光緒七年(1881年) ,同知陳 如金倡立經正書院,同年又建鵝城書院。后陸續設了一些學堂,收童講學。太平府的龍州在 明代以前無書院,乾隆三年(1738年)后方設有暨南、三楚、龍泉等書院,社學和義學亦方陸 續設立。從乾隆八年(1743年)至光緒三十年(1904年),桂西壯族聚居地區先后建立了秀陽、 云峰、仕城、道南、毓秀、鎮陽、經正、鵝城、崇正、云麓、南陽等12所書院[12]。 這些地 區平均10多年才建一所書院,而且發展甚慢,規模較小,這樣的發展狀況使得該地區的教育 水平自然要遠遠落后于廣西的其它發達地區。

關于進士籍貫分布問題,必須考慮到不同地區歲貢名額的差別。而歲貢名額的差別則是 與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直接聯系在一起的。清代時,廣西的府學每年歲貢名額在順治時 是每年貢1人,州學三年貢2人,縣學二年貢1人。康熙元年(1662年)有變化,后仍沿襲順治 時的定額 。據《廣西通志#8226;教育志》對清代廣西府州縣學學額及貢額的統計,桂東地區的府學是一年 一貢,州學三年兩貢,縣學兩年一貢。桂西地區的府學一年一貢,但縣學及州學多則三年或 四年一貢。如慶遠府的天河縣學、河池州學為三年一貢,西林縣學、思恩縣學、東蘭州學、 太平土州學、天保縣學、歸順州學、鎮邊縣學、百色直隸廳學、恩陽州學、奉議州學、土田 州學等都四年一貢。歲貢越多,也就是說在更高一級考試中勝出的機會也就越多,所以這些 貢額的多少實際上也就與進士籍貫的空間分布暗合起來了。桂西地區的歲貢很少,考取的進 士自然也就少了。

桂西地區即便有了學校,但是教學質量不高。太平府是土司地區建學最早之地,太 平府學創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左州州學建于明成化年間,至清時仍辦學,但教學質量 不高,所以嘉慶五年(1800年)廣西學政錢楷在《修學記》中慨言:“太平府介嶺西極邊,處 諸土司界內,距安南一舍耳。其人多不文,養利為甚,左州次之。余上年八月按試諸生文, 不得百之一二中程式,蓋其地僻遠,無經籍史書,選家時文亦不多購,唯以村塾師所授口義 ,遞為秘傳,又無書院、義學,明師老儒以講肄之,雖欲使之遷善而未由。”[13]從 明成化 年間到清嘉慶五年錢楷上書時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教學情況尚且如此差,其它地 區的情況可想而知。有些地方雖有學校,但是應考仕人極少,泗城府建于乾隆五年(1740年) ,由于應考人數太少,所以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時出現調撥學額至別處的情況,“泗城 府學十二名,系在所屬凌云、西林兩邑取進,該處童試止四五十人,西隆州學額取六名,童 試不滿二十人,不敷取進;郁林直隸州屬之陸川縣,童試六百余人,額取八名,每有可以取 進之卷為成額所限,請以泗城府學、西隆州學各減去二名,加于陸川。”[14]應考的 人數都不夠錄取,所以才撥學額到桂東的陸川地區,這也證明了桂西地區教育水平的 落后。

教育事業的發達推動了文化水平的提升。桂東地區學校分布密集,教育水平高,培養出 的人才也就較多,且多有建樹。因此唐代時廣西出現進士都集中在桂東地區的富川、博白、 平南、陽朔、臨桂等地。宋代進士的籍貫分布仍集中在桂東地區,桂西地區除慶遠府的進士 較多外,其他府均無。明代廣西進士有239人,其中桂林府108人,柳州府34人,慶遠府12人 ,梧州府32人,太平府1人,南寧府11人,潯州府7人,平樂府16人,思恩府3人,廉州府15 人。鎮安和泗城、思明府均無進士。[15]這些數量及其分布規律明顯呈現出進士東多 西寡的格局。這種格局到清代仍然維持著。這在上文已經有詳細描述。如桂林在清代就出了 4名狀元,僅次于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四省,名列全國第五。而這4名狀元均出自臨桂縣 ,陳繼昌更是在嘉慶二十年(1815年)連中三元,獲“三元及第”殊榮。這種榮譽在清代全國 范圍內僅兩人獲得,一人是蘇州人,另一位即陳繼昌。故桂林有“狀元城”之美稱。陳繼昌 的祖父陳宏謀亦是進士出身,在雍乾時期名重海內。雍正十一年(1733年),武宣縣陳仁、陳 旭兄弟同登甲科,時人謂之“二龍”。同治光緒年間,灌陽縣的唐景崧、唐景崇、唐景萿同 胞兄弟三人先后中式進士,欽點翰林,時人稱之為“同胞三翰林”[16]。桂西地區只 有南寧府 地處河谷盆地,在桂西地區中屬較發達的府,文教事業也較發達,涌現了大批進士。如宣化 縣的鐘德祥于光緒二年(1876年)考中進士,官至五品。其弟鐘德瑞及其子鐘剛中分別于光緒 十六年(1890年)和三十年(1904年)考取進士,故其家族有“一門三進士”的美稱[17] 。其余 的地區文教事業發展仍很遲緩。如白山土司至清道光時期仍是“自司官官族外,解漢語者甚 稀”[18]

第三,交通發展狀況東優西劣制約了進士的空間分布。交通是社會生產力系統的動脈和 神經,社會生產力的各個要素就是通過這種動脈和神經連接起來,成為運動中的現實生產力 的。“農業重在生產,商業利于運輸。運輸上有水陸兩途,交通便利,則運費低廉,而成本 輕,脫售自易,商業既易發展,農業亦因此發展,自不待言。”[19]推而言之,交通 便利, 經濟就發展,經濟發展,文化事業自然也就提高。交通把人或物或信息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 一個地方,實現區域互補。從文化傳播的意義上來說,交通就是一條文化交流的河流,通過 交通路線上的信息及人員的往來,推動著路線兩頭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古代,科舉制度 實際上代表了漢族創造并得到統治者認同以及推廣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主要載體,文化的傳 播是指以人為承載體的空間分布變化,遷移擴散是中國古代主要的文化擴散模式,擁有先進 文化的人或群體遷移到新的地方,遂將該文化傳播到了遷移地,它隨著人這種載體的遷移而 傳播,很快形成傳播點或小區,并隨著遷移群體的發展壯大而興盛。交通路線是文化傳 播的捷徑,大量的移民沿著交通線一路遷移并散居各地,他們帶來的文化與當地的民族文化 互相交流融合,推動了當地文風的興起。

廣西東部毗鄰廣東和湖南兩省,這兩省的經濟和文化教育水平在清代時都高于廣西,大 量的湖廣籍移民進入桂東地區經商或謀生,這也帶動了桂東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潯江、西 江、桂江是聯系兩廣與西南各地的重要水路交通線,桂林府、郁林直隸州、梧州府、潯州府 等地區,地處廣西與中原及江南沿海諸省如廣東省交往的要道,交通便利。桂東地區在明清 時期成為省外漢族移民的最主要遷入地。以桂林為例,它歷來是中原腹地與嶺南的重要通道 和物資集散地,交通較發達,有通往湖南的桂林官道,通往安南的大道,通往廣東的桂江水 路,如此的便利條件吸引著大量中原移民來到桂林居住。這些漢族移民所帶來的中原文化推 動著桂林本地文化向更高層次發展,為進士的產生提供了可靠的文化保障。又如梧州,它位 于西江水路的中心地段,水路交通極為便利,向東可溯江至廣州,向北可溯水至柳州、桂 林,沿湘江入湖南,轉入長江水系,繼而北上中原。向西可溯西江而上,經貴縣,達南寧, 再沿左右江西進至百色,最后進入云貴高原。“三江襟帶,眾水灣環,百粵咽喉,通衢四達 ”,這樣的地理位置,使梧州自秦漢以來一直是嶺西地區與嶺東地區聯系的重要水路門戶。 [20]明代大量漢族移民進入梧州地區,成化年間兩廣總督軍門常年駐扎此地,大量 廣東籍 士卒云集,從而形成了一個移民集中區。清代梧州成為廣西最發達的交通樞紐,吸引了大 量的經濟型移民,“商賈樂于貿遷,梧地遂成為廣西巨鎮。其村莊望衡對宇,聚處鱗次。盛 隆之代,生齒日繁”[21]。便利的交通象一雙無形的手,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也推動 著梧州文教事業的發展。

反觀桂西地區,屬于土司管轄之地,衛所分布較少。清代,這些地區仍是軍事移民重 點駐防之地,分布在交通沿線地區的呈孤島狀分布的漢族軍事移民,人數與當地龐大的土 著居民相比,并不占優勢,雖然他們帶來了中原的漢族文化,影響力卻不如桂東等地。更重 要的是這些地區均多山,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交通阻塞,無法形成對移民的天然吸引力。以 紅水河為例,高峰夾岸,河床深切,河面狹窄,航行艱難,對外交通十分不便。清代時慶遠 府的南丹州仍不通舟楫,山路崎嶇。東蘭州山嶺重疊,道路崎嶇,境內的紅水河雖能行舟, 但每年都有船遇險沉江,交通極為不便。至于作為桂西重要交通樞紐的百色,雖然在唐宋時 期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但直至雍正初年才始建城,光緒元年由州升為直隸廳,但交通仍不 太便利,“地當極邊,萬山重疊,惟廳治濱江,源出云南土富州,下達南寧,匯于郁水,銅 運鹽運與夫東道行商,帆檣時集別派,上溯西林之馱娘江、凌云之皈樂,可通小船,此外四 鄉不通舟楫。”在這樣的閉塞交通狀況下,百色廳所屬之“恩陽人多樸魯,勤力作,少事詩 書,近年漸知向學。……上林土風質樸,不務詩書,但知耕種”[22]。文教事業自然 難以企 及。至于與桂西相毗鄰的云南與貴州兩省,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事業相對來說,都不 甚發達 ,對廣西地區產生重要影響自然也難以說得上了。所以桂西地區所接受的外省先進生產力的 影響力也很弱。在上述合力的綜合影響下,桂西地區的進士分布稀疏。

綜上所述,清代廣西進士的空間分布呈現東多西寡的格局。這與桂東和桂西地區的經濟 發達,交通和文教事業密切相關。桂東地區由于自然條件較好,經濟開發較早,發展水平較 快,交通較便利,所以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水平較高,進士數量也較多。桂西地區由于自然環 境較差,經濟開發落后,交通閉塞,文化教育事業發展遲緩,所以進士分布則較稀疏。在這 些因素中,經濟發展水平是最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的進士分布總比較密集,經濟落后地區 的進士分布就較稀疏,這是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它發展的高低直接制約著清代廣西進士的 地理分布。

注釋:

①蒙蔭昭、梁全進主編.廣西教育史[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249②明清進士題名碑錄[C];楊新益等編著.廣西教育史——從漢代到清末[M].廣西 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22~248③鐘文典主編.廣西通史[M]第一卷.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446④鐘文典主編.廣西近代圩鎮研究[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⑤(清)趙翼.砃曝雜記[M].卷三.中華書局,1982年:45⑥民國.田西縣志[M].第五編,經濟產業⑦光緒.新寧州志[M].卷二⑧廣西區地方志編委會.廣西通志#8226;教育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10 ⑨蒙蔭昭、梁全進主編.廣西教育史[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198⑩廣西區地方志編委會.廣西通志#8226;教育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501 [11]廣西區地方志編委會.廣西通志#8226;教育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 15[12]張聲震主編.壯族通史(中)[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797[13](清)謝啟昆.廣西通志[M].卷一百三十九,建置略十四,學校七,太平府學 [14](清)謝啟昆.廣西通志[M].卷一百六十五,經政略十五,學制一[15]廣西區地方志編委會.廣西通志#8226;教育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 79[16]梁精華.廣西科舉史話[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115[17]南寧市志#8226;綜合卷#8226;人物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848[18](清)朱錦.白山司志[M]卷九[19]莫炳奎.邕寧縣志[M]卷二十九,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20]梧州府志#8226;重修梧州府志序[M][21](清)王棟.蒼梧縣志[M].卷六[22](清)陳如金修.百色廳志[M].卷三,臺灣成文出版社1967年據光緒十七年刊 本影印:41、45~46.

〔責任編輯:袁麗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一区二区午夜| 欧美日韩动态图|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啪啪|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国产xx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成人1024精品|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一级黄色片网|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无码'专区第一页|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午夜|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v天堂中文在线|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国产视频入口|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综1合AV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天天操天天噜| 澳门av无码|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a∨|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