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改革開放后的20年里,中國經濟以年均9.7%速度增長,人均國民收入由250美元提高到1080美元,有1.4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和第三產業,工業化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國取得這些經濟成就是與民營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的。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發展;創新;民營企業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B
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總戶數已達800萬家,分別占工業產值60%、工業增加值40%,實現利稅77%、出口額60%、城鎮就業機會的75%,民營企業的產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遠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它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擴大城鄉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還處于低水平價段。為了中國民營企業順利發展,我國需要通過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民營企業向更高層次的加快發展。
一、民營企業過去20年的發展狀況
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一方面在經濟運行方面推進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則在改革公有制形式的同時,積極推動多種經濟成分的發展,尤其是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僅就其中的私營企業而論,民營企業發展速度之快令人欣喜。民營企業通過產權收購、參股、投股等方式,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發展狀大和競爭力增強,而且進入了許多原來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領域。
二、當前中國民營企業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
1.民營企業經營的家族化管理和主觀獨裁型經營方式盛行
在多數民營企業里任人唯親。在用人的這個問題上,思維模式是先內后外,思考的慣性是首先考慮親屬的安排,并不考慮這種安置對企業的發展是否有利,是否能夠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熱情。相關親屬掌握生產經營大權,使企業職工無法產生主人翁意識;企業管理因本身知識、信息的限制,決策難以準確,使生產經營充滿風險,成為其發展的巨大障礙。同時,部分企業誠信度不高;在融資方面也遇到很多困難。
2.科技開發和創新的能力低
民營企業發展時間不長,加上缺乏政府的行業規劃和產業引導,其經營缺乏戰略思想,對企業遠景的描述是模糊的,大多沒有企業使命的清晰的描述。對企業目標的制定也缺乏科學性。其選擇的行業門檻多比較低,進出容易。其發展都帶有自發性、盲目性。企業發展的各個時期及各個時期的特點都不知曉,信馬由韁走到哪是哪。主要問題是:行業雷同、重復產業突出造成資金和資源浪費;過分集中于商業、服務行業,由于是民營企業,實力和信譽度不高,其融資比較困難,影響了生產規模的擴大。產權的封閉,家族個人持有股份難以形成擴大年生產,對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很少涉足,故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導致發展后勁不足,發展缺乏明確的方向,有些還與國家的產業政策相矛盾,以致影響整個民營企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3.經營多限短期行為,引發生存危機
當前民營經濟追求眼前利益短期行為較突出,主要表現是:一些私營個體經濟不是通過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去降低成本或來增加經營利潤,多采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去損害國家和消費者利益牟取高利;有些民營企業經營思想不端正,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去坑害消費者;有的偷稅、逃稅、漏稅去逃避國家稅收;有的經營方式落后,缺乏長期發展思想。所有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交易秩序,擾亂經濟運行的規則,也加大了民營企業生存的危機。
三、民營企業的改進對策
提高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力,使其向高層次升級的對策是:注重明確產品定位和制定戰略性規劃:注重產品創新和技術進步;注重品牌塑造與質量提升;注重吸納、培養、任用人才;建立職業經理人隊伍;建立學習型組織,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建立合理的股權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凝聚人才;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和財務監管制度等。具體對策是:
1.正視挑戰,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真正轉變
解放思想,樹立與民營企業發展趨勢相適應的新觀念,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由直接管制向間接調控的真正轉變。改變過去政府管理企業的思路,給民營企業發展空間。
2.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民營企業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進行現代生產管理,就要有現代意識,克服小生產觀念,首先要規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并且規定企業在較長時間的生產經營及指導思想,確定要實現的目標。必須進行股份制改造;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應大力提升企業的誠信度、知名度、美譽度;努力提高民營企業家素質和人格的完善;借鑒現代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3.健全法律制度
民營企業的產權需要法制來保障,民營企業的經營行為需要法制來規范。加強立法,及時清理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法規。要明確執法部門保護和支持民營企業的責任,嚴格執法,對破壞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的人和事,必須及時處罰,保護民營企業進行合法經營。
4.全面提升企業素質
以提高全體職工的素質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業素質。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擴大人才選擇范圍,在全社會的范圍內選擇人才,可以采用二權分離的辦法,此種辦法意義重大,可以充分發揮經營者的管理才能,放手大干。企業的所有者在重大關乎企業發展的事項上掌握方向。使所有者和經營者各施其職,規定范其權力和義務,讓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提高管理效率。未來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高素質團隊的競爭。民營企業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去收集人才,培訓人才,留住人才,組建一個高素質的職工隊伍;要形成科學、合理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制度,構建一套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真正做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激勵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要以人為資源優勢去配置和優化其他資源。
5.依靠科技進步來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和經濟的杠桿,引導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民營企業率先發展高科技產業;民營企業自身也必須加大科技開發的投入,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增加技術裝備,成為技術創新和開發投入及推廣的主體;應實行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建立起開放的穩定的合作關系,吸收消化國際上先進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民營企業更應更新觀念、盡快樹立國際化經營與競爭的意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與經營結構,加快企業的升級。
6.繼續發揮政府在發展民營企業中的作用
政府應營造有利于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把握組織發展的整體格局,將弱化的調控管理職能轉變為高級的服務職能,既要當好領導者又要當好服務者,必須給民營企業以制度、技術、信息、投資、稅收等方面的有效支持。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特別要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保持與促進同國外企業的市場競爭。
7.加強企業管理
強化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章立制,規范企業內部的日常運營活動。理順各方面關系,使各方面能夠協調配合。要以企業的長遠目標及價值觀的精髓內容為基礎,創立自身的組織文化,使組織成員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準則等方面相對穩定而一致,并將此種超穩定的價值觀來影響組織成員的工作態度和引導工作中的行為方式,建立制度化的業務管理系統平臺,以法治企,強調按紀律、制度辦事。同時創新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
總之,針對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制約因素,要及時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規則,采取有效的宏觀與微觀的實施對策措施,加速向現代化企業的升級,爭勝于國際市場。
(責任編輯:習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