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從量和質兩個方面體現。從量的方面看,黑龍江省城鎮人口比重已達到一半以上,城市化率在全國居于前列,但城市化的質量卻不容樂觀。借助于城市化質量指標體系,對黑龍江省城市化質量進行分析,得出黑龍江省城市化質量滯后的結論。為提高黑龍江省城市化質量,要大力推進工業化、加快各項配套改革、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及強化人力資本的積累。
關鍵詞:黑龍江省;城市化質量;對策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B
城市化是指工業化過程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的地域空間上城鎮數量的增加和城鎮規模的擴大;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流動和集聚;城鎮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成為社會前進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經濟關系和生活方式廣泛地滲透到農村的一種持續發展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城市化意味著更多的人由從事較低效率的農業勞動轉變為從事較高效率的第二、三產業勞動,由傳統的、保守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為積極的富于開拓進取的生產生活方式,由低消費群體轉變為高消費群體。城市化水平體現在量和質兩個方面,量的方面可借助于鄉村人口進入城鎮的規模及城鎮人口的比重等指標來衡量,質的方面指城市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程度。一般而言,在城市化初期主要表現為城市化量的增加,城市化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以后,人們開始重視城市建設、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城市化質量。只有當城市化進程成為量與質的共同提高以及二者有機結合時,城市化才真正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從黑龍江省的實際情況看,2004年城市化率已達53%,不僅高于全國的42%,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7%,而城市化質量的發展卻不容樂觀。在分析城市化質量的內涵的基礎上,借助于城市化質量指標體系來分析黑龍江省城市化質量,從而指出當前提高黑龍江省城市化質量的迫切性及必然性。
一、城市化質量的內涵
城市化質量的內涵可概括為四個基本含義:一是反映城市化進程中的“人”的生存和生活質量的現狀,評價城市化人口的衣食住行、安居樂業為目標;二是推進城市化系統發展的“動力強度”,即經濟發展水平的質量;三是要體現城市化發展的內在機理和結構、體現分工的“協調性”即社會、經濟、政治領域的協調發展;四是城市化發展在不同階段體現出的發展的“公平性”,不能以犧牲農村為代價來加速城市化進程。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農業和非農產業的生產效率差距不斷縮小,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趨于一致,城鄉差距逐步被淡化和消除,這正是城市化質量要求的真正內涵。
二、對黑龍江省城市化質量的分析
概括地講,城市化質量包括城市的發展質量和區域發展質量二方面,前者指城市現代化,后者指城鄉一體化。
(一)城市現代化的指標及計算方法:
城市現代化是城市素質的綜合反映,通常借助以下三大類指標反映:第一類是反映經濟現代化水平的指標,包括人均GDP、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比重3個指標;第二類是反映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的指標,包括人均鋪裝道路面積、萬人擁有公共汽車數、萬人擁有醫生數和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機數4個指標,分別反映交通基礎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及通信設施的發展水平;第三類反映人的現代化水平的指標,包括萬人擁有在校大學生數、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人均綠地面積和人均居住面積4個指標。
用綜合評價法來分析計算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根據三大類11個指標的重要性分別賦予權重,權重之和為100;
第二步,確定各指標現代化的目標值,以中國20世紀末最發達的城市上海和北京的平均值為基準;
第三步,計算城市現代化水平得分,計算公式:
從計算結果看,黑龍江省2004年的城市現代化綜合得分為0.697%,住于50%——70%之間,屬于初步現代化城市。

(二)城鄉一體化的指標計算方法:
城鄉一體化是指城鄉之間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漸趨于一致的過程。從理論上講,反映城鄉一體化的指標體系應該包括城鄉間經濟社會聯系的指標、生產生活水平及城鄉差異的指標,具體可包括如下4個指標:第一產業與第二、第三產業平均利潤率(反映生產效率)、城鄉之間物質流和信息流狀況(反映社會經濟聯系)、城鄉居民收入差異(反映生活水平)、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的差異(反映生活質量)指標。但由于受統計資料限制,反映城鄉生產效率差異及經濟社會聯系的指標無法獲得,因而只能選擇后兩個指標來計算黑龍江省當前城鄉一體化的水平。
1.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
S:城鄉居民的收入差異系數
S: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
S: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從計算結果看,當S≥0.5時,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不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時,處于城鄉二元結構狀態;當0.2≤S<0.5時,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相當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至80%時,處于由二元結構狀態向城鄉一體化過渡的時期;當S<0.2時,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相當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上時,基本上完成了城鄉一體化的過程。
2.恩格爾系數的差異程度。
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的差異程度,可以定義為鄉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減去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之差。根據對恩格爾系數的分析比較,一般認為當恩格爾系數差異程度小于5個百分點時,可以認為城鄉居民在生活質量上基本趨于一致;當差異程度在5-10個百分點之間時,生活質量差異較大,屬于由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的過渡時期;當差異程度大于10個百分點時,則認為城鄉生活質量還存在著很大差異,城鄉二元結構明顯。
根據2004年的統計數據計算黑龍江的城鄉居民的收入差異系數和恩格爾系數的差異程度:
恩格爾系數差異程度=40.9%-35.4%=5.5%
由計算得知,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為0.60,恩格爾系數的差異程度為5.5%,表明黑龍江省目前處于由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的過渡時期。
三、提高黑龍江省城市化質量的對策建議
(一)加速推進工業化,大力擴充提升非農產業,為提高城市化質量提供經濟支持
工業化過程也即非農產業發展過程,非農產業的有效發展客觀上要求具有規模經濟效益和聚集效益,而非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集中發展的空間表現形式就是城市的發展,因而,工業化是城市化的經濟基礎,工業化的發展能為城市化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持。黑龍江省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為發揮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支撐作用,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來加速工業化發展:一是運用高新技術對傳統工業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提高黑龍江省工業的競爭力;二是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產業發展層次;三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拓展城鎮產業發展的空間;四是實施產業聚集戰略,調整優化產業布局。
(二)進行相互配套的城市化具體制度的改革,為提高城市化質量提供制度支持
目前黑龍江省的城市化發展中還存在著一系列體制障礙,嚴重制約了城市化質量的提高,因而必須得進行相互配套的城市化具體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就業制度、社會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及城市建設投融資制度等的改革,力求通過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為城市化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從而提高城市化質量。
(三)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提高城市化質量提供空間載體支持
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在該省城市現代化領域中是很薄弱的一環,而城市基礎設施又是一切社會經濟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是黑龍江省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要解決城市建設的資金問題。可以借鑒浙江、廣東、江蘇等較發達地區的經驗,拓寬融資渠道,盡可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參股甚至控股,或者發行項目債券。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標準、監督檢查,在民間資本不足時可以參與投資,但是一般不要控股,政府的稀缺資金要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四)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強化人力資本積累,為提高城市化質量提供智力支持
“以人為本”是城市建設和城市化發展的基本理念。人力資本就是能夠應用專業知識駕馭現代生產設備、具有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能,能從事高效率經濟社會活動的高素質的勞動力,是推進城市化進程的主體。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而言,黑龍江省的經濟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是人力資本的匱乏而非物質資本的短缺。因此,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強化人力資本積累,是黑龍江省城市化發展的智力保障。人力資本投資包括教育投資和健康投資,尤其是教育投資。政府在教育投資時,不僅要加大對基礎性教育投資,還要針對黑龍江省城市和農村存在著大量的文化素質較差的成年人的現狀,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使這些基礎文化水平很低的人能通過學習掌握一技之長,在城市化發展中各顯其能,成為提高城市化質量的主要推動力量。
(責任編輯:呂洪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