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關企業文化的研究,其主流方向是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進行的。該角度主要注重企業的宗旨、價值觀、行為方式、運行機制、氛圍等。關于企業文化的概念,目前已取得了共識,其核心是企業的氛圍或者說風格、企業運營的哲學基礎和管理的軟環境、軟約束。
關鍵詞:學習型文化;學習型組織;建設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B
一、企業學習型文化的內涵
對于組織學習的概念,在有關學者的描述中,共享信息、學習交流、掌握新知、改善自身行為等成為了核心內容。Senge將塑造學習型組織的步驟概括為五項修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以及系統思考。塑造學習型組織時,在組織內部要經過領導者、中層管理人員以及員工這樣的節奏和層次進行演練。他在《第五項修煉》中并沒有直接給出“學習型文化”的定義,但是根據他的共同愿景理論以及所謂的“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和價值觀”等論述,結合企業文化和組織學習的內涵,可將企業學習型文化的內涵界定為:企業的學習型文化是指企業中客觀存在著的支持員工學習、合作和知識共享的軟環境。通過該內涵透視出,企業學習型文化不僅影響著企業中各個成員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也決定著企業中學習活動的開展情況與實際效果,反映出了學習型組織的本質特征(如圖1所示)。

從內容上看,學習型文化以其獨特的內容區別于其它類型的企業文化。這些內容主要表現為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信息溝通渠道(Information Chan-nel)、群體互動學習方式(Colony Mutual LearningWay)、知識共享氛圍(Knowledge Shared Atmos-phere)、學習創新激勵機制(Prompting Mechanism)等方面。
二、以學習型文化氛圍為主導的企業文化體系建設模式
培育學習型文化的目的,就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在企業競爭中居優勢地位。建設學習型組織是當今社會共同的遠景。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培育學習型文化氛圍的過程。有的企業學習型文化氛圍很濃厚,比如Ikujiro Nona-ka的知識創造型企業,更多的傳統企業學習型文化氛圍則非常淡薄,有的企業甚至不存在組織學習這一環。培育學習型文化,決不是孤立地、片面地、零星地把握一個或者幾個關鍵環節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在原來企業文化基礎上進行持續變革,象憧憬學習型組織那樣,構筑一種較為理想的模式,不斷朝其邁進。基于對企業學習型文化內容的認識,將其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構筑以學習型文化氛圍居主導地位的企業文化體系,可使企業獲得勃勃生機、永續經營,就像一顆長青的參天大樹一樣(如圖2所示)。

“學習型文化樹模式”融合了企業文化理論的精萃,可分為兩個分析框架:橫向“三環模式”和縱向“三階段模式”。這個“三環模式”與“三階段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共同構成了一棵繁茂的生命之樹。學習型文化樹模式作為學習型文化建設的一種模式,其最大特點就是與組織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誠如一棵樹,它的成長發育包括兩個方面:橫向長粗與縱向長高。這兩方面是無法分開而共處于同一個生長過程之中;每一次生長,都含有長粗與長長,只不過程度上有差別而已。
(一)學習型文化樹橫向“三環模式”
1.髓環——精神層面。從一般意義上講,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精氣、元神,是企業價值的升華、提煉和凝聚,是一個企業全體員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意志狀態和思想境界,那么,在學習型文化中,企業文化的內核便是共同愿景,它是企業的靈魂。在缺乏共同愿景的前提下,學習充其量只能是“適應性學習”,只有全體員工心目中有了渴望實現的共同愿景時,才會有“創造性學習”,企業的任務就是將個人愿景整合為共同愿景。學習型組織哲學、學習型組織使命、學習型組織價值觀、學習型組織精神、學習型組織理念群等是否都圍繞共同愿景展開的。它們共同構成了精神層面的內容。
2.中環——制度層面。制度層面主要是指企業的學習行為、準則和制度。它主要受髓環——精神層面的指導和影響,同時又影響并體現為外環——物質層面。在學習型文化中,制度層面是以信息溝通渠道、群體互動學習方式、知識共享氛圍、學習創新激勵機制等為基礎,通過學習行為及技術、學習機制系統、學習型組織儀式風俗、學習型組織英雄人物、學習型組織倫理規范等體現出來的。
3.外環——物質層面。物質層面是在視覺上展現給人們關于組織文化的直觀印象和外觀識別。它是組織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成果體現,是形成組織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條件,同時也反映了組織精神理念和行為制度的要求。其主要內容包括學習型組織標識設計、學習型組織環境、產品造型、學習型組織傳播網絡、學習設施等。
(二)學習型文化樹縱向“三階段模式”
傳統管理理論中的企業文化是狹義層面上的,它認為企業文化是一個獨立的部分。而廣義企業文化,涵蓋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以制造企業為例,它把企業管理分為三級:基礎管理,內容包括生產制造管理、設備管理、庫存管理、供應管理和財務管理;中級經營管理,內容包括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RD;高級整合管理,內容包括戰略管理,核心能力培育,知識管理,CIS。這三級管理分別對應于學習型文化樹縱向三階段:根、干、冠。基礎管理尤如學習型文化樹深扎的根;中級經營管理尤如其強壯的干;高級整合管理猶如其繁茂的冠。而學習型文化樹根、干、冠三階段還包含了學習的不同發展階段,學習與實踐融合為一體。
1.根階段。根階段是學習型文化建設的起步階段,基礎階段。學習還處于初級水平,它主要面對企業的基礎管理,追求的是正確地做事。根階段的基礎管理是一個企業存在的前提條件。只有根深,學習型文化樹才能植根于大地之上,才能干壯葉茂。基礎管理中的每一項專業管理,都可以通過使用學習型文化樹橫向三環模式來進行管理。基礎管理的中心是質量、成本、制度。
2.干階段。干階段是學習型文化樹的提高階段,發展階段。學習處于中級水平,可以應用于企業的中級經營管理。中級經營管理,追求的是做正確的事,它是企業博擊市場,形成競爭力的關鍵。只有高大粗壯的干部,企業文化樹才能頑強地抵御風雨侵襲、傲然挺立。
3.冠階段。冠階段是學習型文化樹的伸展階段,壯大階段。學習處于高級水平,從而可以對企業的全部經營管理實踐進行系統思考,將其整合為一體。它應用于企業的高級整合管理,追求的是永遠正確地做正確的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習型文化樹只有擁有旺盛的冠葉,枝繁葉茂,才能充滿生機活力。
學習型企業戰略管理的整合功能貫穿于學習型文化樹發展的所有階段。在根階段,它采取了產品經營戰略的形式;在干階段,它采取了品牌經營戰略的形式;在冠階段,它采取了資本運營戰略的形式。樹具有一種頂端優勢,即它能將養分供給處于頂端的枝葉。如果你剪去側枝,主枝成為頂端,養分就供給了主枝,主枝獲得了很好的生長;如果你剪去主枝,側枝成了頂端,則它的養分就供給了側枝,使側枝獲得了很好的生長。在冠階段中,企業必須整合資源,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組織整體競爭力的統領和核心。學習型企業通過組織學習、系統思考可以較傳統組織更容易構建起自己的核心能力。它可以系統整合信息鏈、技術鏈、供應鏈、管理鏈、市場鏈、產品鏈來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學習型企業在利用知識管理來進行系統整合中,還要借助CIS來整合組織文化建設。CIS貫穿于學習型文化樹縱向的每個階段,以橫向三環外顯示出來。
三、學習型文化樹實施模式
學習型文化樹的橫向三環和縱向三階段是一種分析框架,實際中它們是融合為一體的。在實際運用中,針對不同企業,學習型文化樹模式有不同的實施模式。
(一)自然成長模式。
誠如一棵樹,從種子落地、生根、發芽,到莖干粗壯,進而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這是一個自然成長過程。一個學習型企業在建設組織文化時,可以采取這種循序漸進、穩扎穩打的模式。自然成長模式在實施中,企業歷經基礎、中級經營、高級整合三級管理,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根階段。此階段,學習型組織領導開始倡導學習,企業舉辦各種學習型組織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培訓班,開始在企業的基礎管理當中運用、檢驗學習,著力打造企業品質文化。第二階段:干階段。此階段,學習取得進展,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初見成效,市場營銷和顧客服務取得較大進步。通過學習企業著力打造品牌文化。第三階段:冠階段。此階段,學習取得成效,戰略得到重新確定,企業創新能力很強,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極大發揮。通過學習,企業著力打造知識文化。
(二)扦插模式。
扦插,即折莖插地,植株迅速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學習型文化樹的扦插模式,實際上就從干階段和企業中級經營管理層次入手,面對市場,引入新項目、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然而正如扦插是否成功,取決于莖干是否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土壤中是否具有充足的水分、養料一樣,這一模式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企業基礎管理是否過硬,學習基礎是否好、能力是否強,市場營銷策略是否有效,能否為快速發展提供充足的素質過關的人才,RD能否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嫁接模式。
嫁接,即削去植株枝葉,取其他品種的枝芽嫁接出相似的優良品種。學習型文化樹的嫁接模式實質就是從冠階段開始,從企業的高級整合管理入手,即采用新的戰略,引用新的知識、觀念對企業進行重新整合。這種模式的成功,取決于兩方面:一方面企業自身素質好,即企業的基礎管理過硬,中級經營管理能力強、人力資源豐富,組織學習能力強、水平很高;一方面取決于所采取的戰略是否正確,企業整合資源能力如何,執行戰略能力如何。
(四)移植模式。
移植,即重新栽種新樹而使綠色滿園、生命長青。學習型文化樹移植模式,即全面導入CIS系統,根階段(基礎管理)、干階段(中級經營管理)、冠階段(高級整合管理)三段同步變革。學習型組織可以借助咨詢公司來幫助策劃、設計整個企業的學習活動及其在經營管理業務中的運用,導入CIS系統。但是此模式鮮見成功。人們常說樹大移栽成活。這要求學習型組織領導者和管理團隊要具有很強的整合能力、貫徹執行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組織成員要齊心協力實施變革。
(責任編輯:習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