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國公司的海外研發活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海外研發活動的區位選擇對跨國公司來說,具有戰略性的意義。目前從國外文獻中使用文獻法梳理出跨國公司海外研發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并以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跨國公司海外研發區位選擇決策中的應用。
關鍵詞:跨國公司;海外;研發;區位;模糊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6.7
文獻標識碼:A
跨國公司的海外研發活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海外研發活動的區位選擇無論是對母國、東道國都有影響,而對跨國公司自身來說,更是具有戰略性的意義,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目前,相關的文獻中,大多是研究研發投資的動因和區位影響因素(zejan,1990;K.C.Fung,2004;Kuemmerie,1997),系統研究跨國公司區位決策模式的不是很多,而能夠給出定量模型的更少;另外,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到海外投資,他們同樣將要面臨海外研發的問題。因此,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研究跨國公司海外研發的區位選擇決策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上均具有一定的意義。成熟的定量分析在決策中的成功應用始于美國的蘭德公司,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應用要遠遠地成熟于在實踐中的應用,因為企業的決策,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是非常大的,在決策時需要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模糊綜合評價就是這樣一種好方法,比如:李媛、孫倩(2004)設計了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機會的指標體系,并采用二級模糊評價方法將指標體系量化。徐菱涓,劉寧暉(2006)運用多因素模糊綜合評判方法,通過風險投資的項目評估模型的建立,以期對風險投資項目做出較為客觀合理的評估。陳甲華,鄒樹梁等(2006)探討了戰略聯盟協同效應評價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與運用。
一、跨國公司海外研發區位因素的理論梳理
從目前的文獻,特別是國外文獻中,可以梳理出跨國公司海外研發的區位選擇主要有以下三類影響因素:
(一)東道國的市場規模與結構
zejan (1990)對瑞士跨國公司的海外RD投資的研究發現,東道國的市場規模和人均收入均對跨國公司在該國進行RD投資有積極影響,為他國市場進行生產活動的海外子公司從事RD活動的可能性更大。Christian Le Bas,Christophe Sierra(2002)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因素的存在。另外,市場結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競爭程度越強越會導致跨國公司進行RD投資。綜合各類文獻分析,在這類因素中,國家或地方的GDP、經濟增長速度、人均收入、市場競爭狀況、相關產業集聚程度是最典型的因素。
(二)東道國的技術水平和人才資源
近期,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了這種因素的作用。比如:Fors和zejan(1996)對瑞典跨國公司海外RD機構的研究表明,瑞典跨國公司傾向于將海外RD機構布局于自己所在領域技術專業化水平高的國家。Odagiti和Yasuda(1996)對254家日本制造業公司海外RD活動的研究發現,對歐洲和美國的RD投資,以獲取新技術信息為重要目標。K.C.Fung,Hitomi Iizaka,Alan Siu(2004)的研究也顯示了類似的結論。綜合各類文獻分析,在這類因素中,專利的授權數量、現有研發機構數量、R8D人員數量、人力資源成本是最典型的因素。
(三)東道國的政策與文化環境
Kuemmerie(1997)發現美國跨國公司海外RD區位的選擇除了受子公司生產規模、經營性質和東道國技術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外,還與東道國政策環境,尤其是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有很大關系。但Kumar(1995)關于知識產權因素則得出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不同情況的結論。Granstrand(1999)對日本和瑞典的跨國公司海外RD活動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心理距離對瑞典公司海外RD區位決策有明顯影響,但對日本公司影響不大。綜合各類文獻分析,在這類因素中,政府行政效率、優惠政策、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文化的相似性是最典型的因素。
二、跨國公司海外研發區位選擇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在確定了跨國公司海外研發區位因素的基礎之上,筆者以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為例來建立其區位選擇決策模型。該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經將前文所梳理出的區位因素進行整理,得到區位因素集U,它包括了3個子因素集U1,U2,U3,它們分別代表了“東道國的市場規模與結構”、“東道國的技術水平和人才資源”、“東道國的政策與文化環境”,而Ui中的因素則用uij表示如表1所示。

其中Ui={ui1,ui2,…,uin},i=1,2,3可滿足
第二步,對每—個子因素集Ui,分別做出綜合評判。設Y={y1,y2,y3,y4,y5}為評語集,該評語集代表了“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很不重要”五個等級,先采用專家打分的方法,就子因素集中每一個因素在Y中五個等級上打分,經加權平均得到數據,然后,進行權數分配,可使用專家調查統計的方法,分別得到子因素集中各因素的權向量:
即可得到二級評判向量。
第四步,綜合評判決策過程。根據跨國公司海外研發區位選擇多層次決策模型(表1),選取相應的權重集,由決策小組成員就評估指標中的各個子因素進行評級。
三、對評價模型使用方法的討論
在因素的選擇上,由于各個跨國公司的所屬行業、自身狀況等區別較大,在應用該模型在建立評價矩陣時,可采用專家打分法,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地選擇因素并進行權重的評級。另外,筆者僅示例了—個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企業實際決策時,在因素的級別選取上,如果每個子因素集Ui(i=1,2,…,s)含有較多因素時,可將ui再進行劃分,從而得到三級綜合評價模型,甚至四級、五級綜合評判模型。
另外,在評價方法上,如果能對每一個因素構造出—個隸屬函數,再根據各種統計資料,計算出判斷矩陣Ri。那么,這樣做的定量化水平就會更進一步。關于模糊矩陣的合成運算算子,可采用主因素決定型,它在綜合評價中的作用是由最大數值決定評價結果,其余數值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不會影響評價結果;如果評價結果需要再精細一些,可以使用主因素突出型,在評價中能夠兼顧非主要指標的作用。算子的選擇可根據行業或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責任編輯:古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