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對于古人是謀命晉升的基礎。書對于今人是產生思想的基石。可進入互聯網時代,鼠標一點,海量信息便映入眼簾。書好像已沒了用處。其實,這種觀點是錯錯錯。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生得意事,莫過于枕一卷好書入夢。書決定著人思想的深度、厚度與廣度,書能讓人思接千里、心并八荒。“紅樓一夢,萬艷同悲。”人生之悲,家族之悲,社會之悲,盡顯雪芹筆下;夜讀魯迅,人生風骨,時代風骨,社會風骨深烙人記憶深處;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鬼怪故事折射的是大千社會,世情百態。
在報紙、互聯網上,可以讀到信息;但在書中可以讀到思想。讀書是一個悟道的過程。大凡有些思想的人,不管是見面還是通電話,相互問得最多的還是讀書的事。如果一個人忙得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了,那他也真就成了世俗的奴隸。
讀書是識人的基礎。
不管工作在哪個行業、不管在哪個職位上,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的識人本事,識得好上司,進步自然快;認得好下屬,辦事也方便。上中領導之意,下得群眾之心,做起事也就得心應手,順風順水。但想練就這般本事,非得讀書不可。不讀書只是幻夢一場。
讀書是識己的基礎。
“我是誰?”“我來自哪里?又將去往何方?”此等命題困惑成千上萬的人。以清明之心讀書,這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在明志、明人的基礎上明己是讀書的更高境界。“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以消愁,唯有好書。
書山重重,誰予鐘情?書如圍城,誰能出入自由?進得出不得,是書蟲;能進能出是書龍。這種人,如孔明、似子房,手中無書,心中有書,高坐帷帳能解千里之困。此等做人境界,誰不向往?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為追求做人的境界,便有許多人忘卻世上滾滾紅塵事,百戰歸來再讀書。這就是書的功勞,更彰顯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