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以湖南省1970~2004年的數據為樣本,對湖南省稅收收入與經濟增長相關性進行的實證分析表明:湖南省經濟增長與稅收增長基本協調,但是,在湖南省稅收收入高增長的同時,也存在稅收收入的彈性相對偏低的問題。這一方面說明稅務部門征收管理工作的進步,另一方面也說明非稅收入的規模過大,擠占了稅收增長的空間。為此,應繼續加強征收管理;優化收入結構,強化非稅收入管理;優化產業布局,大力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
關鍵詞:稅收增長;經濟增長;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7)01—0082—04
稅收收入的增長以經濟增長為基礎,經濟發展不正常,則會影響稅收收入的增長,而經濟的協調發展,又需要包括稅收在內的各種經濟杠桿的調控。稅收與經濟發展的這種密切關系在各個國家已普遍受到重視。理順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制定稅收政策的重要依據。近年來我國TAX(稅收收入)增長顯著超過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湖南省也是如此。我們采用動態計量經濟學方法,應用協整理論和誤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南的實際情況,以此判斷湖南經濟增長與稅收增長是否協調。
一、模型和方法
稅收效應理論表明,政府征稅會影響納稅人的消費、投資和儲蓄、凈出口等經濟行為,從而影響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據此可建立以下模型關系:
本文選取湖南省TAX和GDP兩個變量,檢驗所選用的數據為1970—2004年的實際數額,樣本數據來源于《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湖南統計年鑒2005》。為了降低數據的波動性,所以考慮建立雙對數回歸模型,對變量進行了對數變換,得到兩個新的變量序列,記為LTAX和LGDP,同時考慮到1994年稅制改革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引入了虛擬變量M,設1994年之前的值為0,1994年及以后的值為1。
為了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一般的做法是根據現有的樣本資料建立比較合適的回歸方程,但是在實務中,大部分的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時間序列(帶有明顯的時間趨勢),運用傳統的經濟計量模型,會由于不滿足模型建立的“經濟時間序列平穩”這一假設前提條件而導致虛假回歸,產生謬論。近年來,在實證研究方面,大多使用協整理論來處理非平穩數據,通過該理論建立模型來進行長期均衡與短期誤差的分析,本文也正是采用此方法來對稅收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分析。所有的數據處理均在經濟計量軟件包Eviews上進行。
二、稅收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一)時間序列圖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LTAX和LGDP兩個變量序列具有大致相同的趨勢,說明兩變量之間可能存有協整關系。同時注意到,稅收收入曲線在1994年出現拐點,明顯由上升轉為下降,其原因在于稅收政策在1994年有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這也正是本文在模型中加入虛擬變量M的原因。虛擬變量M的作用就是改變設定模型的截距水平,將稅收政策調整對稅收收入的影響數量化,其經濟意義就是稅收政策調整前后,當GDP不變時,稅收收入的差別就體現在M的系數上。

(二)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近些年來的計量經濟理論都基于如下假設:需要預測的時間序列是由某個隨機過程生成。如果隨機過程的隨機特性不隨時間變化,圍繞一個均值波動,并有向其靠攏的趨勢,即過程是平穩的,則可用確定系數方程來將時間序列模型化,且方程的系數可以利用序列的過去數據和傳統的回歸技術估計得到。這里涉及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時間序列yt的單整性,若一個時間序列yt必須經過d次差分之后才能變換成一個平穩的、可逆的ARMA時間序列,則稱時間序列yt具有d階單整性,表示為yt~I(d),顯然平穩時間序列應表示為I(O)。判斷、檢驗一個序列是否是平穩的,可以對其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利用Eviews軟件進行平穩性檢驗。其檢驗結果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原水平序列LTAX和LGDP的檢驗統計值都大于臨界值,說明它們是非平穩序列,而他們各自的差分序列ALTAX和AGDP的檢驗統計值都小于臨界值,說明它們是平穩序列,因此不能夠以傳統的回歸分析來進行分析和檢驗,而只能夠采取協整方法來檢驗它們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
(三)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的基本思想是:盡管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序列為非平穩序列,但是它們的某種線性組合卻呈現穩定性,則這兩個變量之間就存在長期穩定關系,也就是協整關系。其檢驗常用方法有E-G(Engle Granger)兩步檢驗法和約翰森的極大似然比(LR)檢驗法。本文采用E-G兩步法來進行協整檢驗。第一步,用對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第二步是對變量進行普通最小二乘回歸,對回歸方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若殘差不存在單位根,那么所得到的回歸方程就是變量之間的協整方程,否則就不是。
由于本文上面已經對變量LTAX和LGDP進行了單位根檢驗,因此,可以直接進行E-G兩步檢驗法的第二步,對LTAX和LGDP進行回歸,并且對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ADF)檢驗。
得到ADF檢驗統計量的值是-2.730046,檢驗類型為(N,N,1),顯著性水平為1%的臨界值為-2.6344,該檢驗結果表明,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所估計的殘差序列是平穩的,也就是說LTAX和LGDP之間是協整的,兩個變量之間存在一個長期均衡關系。

(四)誤差修正模型及其預測檢驗
通過協整檢驗可以知道LTAX和LGDP之間存在協整關系,由此可建立二者的誤差修正模型。為了便于實際預測,本文所采用的誤差修正模型為:

三、結論與建議
基于以上研究,我們得出如下結論,進而提出政策建議:
1.湖南省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關系基本協調。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已經知道,湖南省TAX與湖南省GDP相互正相關,兩者存在長期的依存關系。湖南省GDP對TAX的彈性為0.948 249,也就是說GDP每變動1%,TAX會變動0.948 249%,GDP對TAX的促進作用還是很顯著的。據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GDP增長是湖南省稅收收入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即湖南省的稅收收入增長是建立在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上的。這與有關數據統計顯示的全國稅收增長中有一半以上來自經濟發展因素的結論是基本一致的。從近期來看,根據統計年鑒上的數據計算得出2004年湖南省的稅收收入彈性約為1.253 4,同期全國的稅收收入彈性1.609 97。通過對全國平均水平和湖南省的比較,同時考慮近年來征管因素在稅收增長中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出湖南省的稅收收入彈性偏低,還有合理增長的空間。
2.近年來,征管因素在湖南省稅收收入的增長中作用顯著。稅收征管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征收率來衡量,征收率越高,表明應納稅額入庫率越高,稅收收入的彈性越大。征管因素在稅收收入增長中的作用不容小覷,但是從長期來看,我國現階段征收率已經達到70%左右(楊元偉,2003),征管率提高的空間越來越有限,增加稅收收入最終還是要靠經濟增長來促進。
3.收入結構不合理,非稅收入管理亟待加強。近年來,收入分配格局發生了變化,財政預算外收入比重越來越大,從中央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開征的非稅性規費名目繁多,在一定程度上侵蝕稅基,影響稅收收入的增長。從以上實證分析中可以看到,湖南省長期稅收收入彈性偏低,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非稅收人格局混亂、規模過大,擠占稅收收入增長的空間。據統計,2002年,湖南省非稅收入總額達250億元,為同期一般預算收入231億元的1.08倍、同期地方稅收收入164億元的1.52倍。在管理上,我國一直將非稅收入按“預算外資金”管理,致使大量財政資金游離于財政預算管理之外。僅2005年湖南省全省納入一般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就達64.71億元,比上年增長29.81%,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33.31%。非稅收入管理格局混亂、規模過大,擠占了稅收收入增長的空間,導致了湖南省稅收收入彈性偏低。同時,管理混亂、稅費錯位、界限模糊等因素嚴重制約了稅收收入的增長,增加了企業和群眾的負擔。建議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建立科學的政府收入機制,以法制為基礎,按照清理、規范、歸位的思路,整頓非稅收入。
4.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在政府名義稅率相對固定的情況下,稅收收入可以說是GDP的一個縮影,因此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指標來反映一國或地區工業化發展的水平。根據前面的分析,湖南省的長期稅收收入彈性為0.948 249,這個數值還遠遠小于全國平均值,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稅收收入增長主要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工業化水平或經濟結構轉變的程度。從產業結構上看,2005年湖南省三種產業結構為19.4:40.2:40.4,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較快,第二產業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工業化水平落后,經濟結構轉變緩慢,是制約湖南省稅收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