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些秦古柳先生的學生們終于有機會開一次聯展了。不禁回想當時在古柳師處的情景和古柳師的教育方法。我那時是13歲,記得古柳師是34歲,正式拜師以后,我的第一步課程是“磨墨”。古柳師有個大“墨海”,圓圓的有二寸來深,倒進一寸多水,要領是要慢慢磨,輕輕磨,用力要勻,拿墨要平,不要歪斜,因為磨得快而用力就會使墨粗而不勻。我大約早晨6點多鐘到“舊方書屋”開始磨,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任務,古柳師起床后就要到茶館吃茶(后來才知道到茶館是為了承接畫件,連帶吃早點),大概要九十點才回家,古柳師說:“讓你磨墨是為了磨你的心!要磨出耐心來,畫畫是個細工夫,沒有耐心是做不好的。”后來接觸不少畫家后,了解到這是個普遍而傳統的“入門工夫”。很多大畫家都是這么學出來的,我的師兄弟們大概也不會有例外。我因為從小是父親一天到晚打出來的,所以覺得這樣也很好,因此,經過一段時間,老師似乎認可了,于是古柳師說:“我們畫畫不能做個畫匠,必須要‘詩、書、畫’都會,我給你請了位做詩的老師,他會正正規規地教你。”于是,我又經常到俞老先生那里去受教。他當時已72歲,也不多說話,只是讓我先背“廣韻”,什么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等,當時的“廣韻”真是一點詩意都沒有,等于背字典,比背字典還乏味,但是我經過從小背四書五經的訓練,所以也覺得沒什么,背吧。于是學平、仄,學四聲,學對“對子”,慢慢地竟越學越有味了。因為我一天到晚跟師傅在一起,吟哦之余也逐漸懂得了老師教我學詩的目的,主要是讓我學習用詩人的眼光去領略世界的美好,去領略一種人生的境界。古柳師教我繪畫也像所有的傳統畫家一樣,主要是臨摹古畫,后來臨摹到一套惲南田尺頁。老師給我講了什么是“意境”,什么叫“荒寒”,順便講了惲南田的人品,并撫養他的女兒,為她找了婆家。這些教導直到現在還是我為人的標準。說到教學,我老師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誘”的原則,一般的學校大熱天都放暑假,小時貪玩也想回“陽山”的老家玩,老師也就放了一個月的假,于是釣魚、捉蝦、爬山,當然老師給了作業,也還是每日畫半天,臨摹王石谷的一個長卷,自己還很得意。不想回到秦先生處,卻出乎意料地挨了批評,古柳師平常總是鼓勵得多,這次看了卻一言不發,微微地搖頭說:“才離一個月就不對頭了。”接著就指出了“板”“刻”“結”的毛病,說是趕快放松一點,把王石谷的畫放下,換成了一個明人仿夏圭的長卷,結果是很快克服了“板”“刻”“結”的毛病。老師說學畫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坎兒,怎么樣也沖不破,那就死在里頭了,這時,好的老師就要找出方法讓學生轉個圈子,換個路子再前進。這個原則又給了我極大的啟發,我后來和師兄弟們談起這個原則,他們都和我有同樣的體會。后來,我當中央美院雕塑系系主任的時候,從一年級到二年級都實行了蘇聯的一套教學方法,學生學到后來,都死氣沉沉,這時我想到了古柳師的方法,我請滑田友先生來,負責三、四年級的教學,他的方法一下子使得學生們耳目一新,又有了生氣,這個安排,的確是受之于古柳先生的教學經驗(當然只是重要依據之一)。和古柳師在一起,必然都成為書法家,因為他本人就是個書法迷,上午他畫畫,那是他的專業,但是他真正的愛好卻是書法,下午就全寫書法,他大部分的開銷除八口之家的生活費之外,大概全買了碑帖,他的畫案上、書架上、座椅上,乃至床頭邊馬桶旁都擺滿了書法,一收到好拓本就詳細考證,逐字批注,反復臨寫,以至“書空”“劃腹”如醉似癡,書法藝術的理論是很重要的,但主要還是看實踐,靠具體地比較,特別是靠把第一流藝術和第二流藝術的比較,由于他的身體力行,使我們都具備了唐碑的基礎,而服膺于漢、魏。其實都成了“碑派”。或者說在“碑派”(隸書)的基礎上又廣泛吸取正、行、草之法。我們師兄弟大概都是這個路子,當然面貌是各不相同的。談到這里又使我想到古柳師的另一原則,就是打破門戶之見,他非但沒有門戶之見而且大力反對,因此他自己雖偏愛漢碑,卻并不藐視二王,并且對趙松雪都表示欽佩,對他在元朝做大官,也采取了寬容諒解的態度,更強調了趙在游牧民族統治中國的時候,趙起了“存亡續絕”的作用,大大保護了漢文化的優秀傳統。特別對趙的小楷,據說一天能寫一萬字,老師也給予很高的評價。這種公平的態度也表現在繪畫方面,他特別反對董其昌的南北宗之說,尤其對戴進和藍瑛為代表的“浙派”,他十分尊重,正是這樣他也不反對自己的學生轉學多師,像董欣賓、華士清、王良人等都又進了各地美術學院,我還干脆學了雕塑專業,但我們都深深愛著古柳老師,都以古柳師的教學作為一輩子從藝的根本。這塊豐厚的土壤成為我們藝術發展的“基因”。
錢紹武

秦古柳藝術研究會會長,生于1928年,江蘇無錫人,雕刻家、畫家、書法家。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美術理論工作。1942年開始學習傳統國畫,1947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49年后為中央美術學院),1951年畢業并留校任教。1953年赴蘇聯列賓美院學習雕塑,1959年畢業獲藝術家稱號。回國后繼續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1977年為副教授,1986年為正教授并任雕塑系系主任,1989年離休。曾任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現為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常設小組成員,首都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委員會委員。
劉達江

1928年2月生于江蘇省無錫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市書畫院高級畫師,兼任無錫市殘聯副主席、聾人協會主席。兩歲時因病致殘成聾啞,八歲開始自學芥子園畫譜和漢碑書法,十四歲師從秦古柳學畫。1947年在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深造,1961年入江蘇省國畫院進修。先后得到老一輩名畫家傅抱石、錢松嵒、亞明等指導。《春滿湖山》1969年入選全國美展,并選送法國、意大利、伊朗等國展出,后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深山春來早》1973年入選全國美展,并送加拿大國際博覽會上展出,江蘇省美術館收藏;《黃山飛瀑》1979年由鄧穎超作為國禮贈給日本首相;《百丈泉》1989年由江蘇省京劇團出訪澳大利亞時贈給該國總理;1994年《湖上帆影》入選中日水墨畫展代表作品,在日本國展覽,又有許多優秀作品在全國各大報紙、畫刊、媒體上發表播出,《劉達江畫集》2001年5月出版。
董欣賓

董欣賓(1939年—2002年)江蘇無錫人。1953年拜秦古柳先生學畫為入室弟子,1979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成為劉海粟院長的山水畫研究生,1982年分配到江蘇省中國畫院,從事山水畫創作,任理論工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曾先后在江蘇省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在美術叢刊、江蘇畫刊、美術雜志,臺灣《雄獅美術》及人民日報、解放日報、中國美術報等報刊雜志專輯發表其作品和文章。
出版有董欣賓畫選、大型畫冊、董欣賓畫集、董欣賓人物畫稿等,并出版和陳奇合著的學術專著《中國繪畫六法生態論》、《中國繪畫對偶范疇論》、《太陽的魔語——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等著作。
楊齊南(敘南)

1939年8月生,無錫市人.秦古柳先生入室弟子。上世紀60年代曾深造于江蘇國畫院,得到了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錢松喦先生細致的督導,畫藝與日俱進。
現為江蘇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國風書畫院高級畫師、錢松喦藝術研究會副秘書人、秦古柳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無錫太湖書畫院畫級顧問、無錫市民盟書畫協會副會長。
華士清

秦古柳藝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書畫藝術》主編。曾任無錫市政協常委、文化局副局長、無錫市書畫院院長。專業從事山水畫創作四十余載。
歷年來諸多作品為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中國美協、計算美術館、美國亨特藝術博物館等專業藝術機構收藏。作品入選六屆、七屆全國美展并獲銅獎、入選法國巴黎秋季沙龍國際大展,并在日本東京、香港等地舉辦個人展覽。多幅代表作品選入《現代中國美術全集》山水卷、《中國現代山水畫全集》。出版有《華士清畫集》、《華士清速寫集》。
袁清霓

蘇州市人,1941年8月生。秦古柳先生入室弟子。擅中國畫山水,兼工花鳥,作品題材廣泛,尤善江南水鄉風景,用筆繼承傳統而賦有新意,作品曾在國內外多次展出和發表。曾舉辦過“三人聯展”、“二同畫展”、“太湖六蠡書畫展”等。現為上海市大專院校美育教學研究會會員、江都書畫院高級畫師、中國教科文國畫研究會會員、秦古柳藝術研究會理事、太湖書畫院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出版有《畫虎技法資料》、《虎嘯松風圖》、《五虎圖》、《太湖佳絕處》、《萬頃煙波》等著作和作品。作品及詞條入編《中國現代藝術家作品潤格》、《國際現代書畫潤格》、《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中國美術選集》、《現代中國畫分類作品精選》、《無錫美術五十年》等。
竇浩琪

竇浩琪(1941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橫云書畫院副院長,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書畫師,1960年師從著名畫家秦古柳先生,經多年來潛心中國畫的研究和創作,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1992年11月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畫廊舉辦了個人畫展。1997年卦新加坡、香港舉辦個人畫展,其作品和藝事被列入世界名人錄,東方書畫長城巨卷等十余部典籍。
王良人

1942年生,浙江岱山人。1959年為秦古柳先生入室弟子。1978年后跟藝術大師劉海粟學畫。1985年入江蘇省中國畫院研修,1987年結業。作品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杭州等20多個城市和德國、法國、日本及臺灣、香港等地展出。原任江南大學錢紹武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現被聘為世界書畫家協會顧問,無錫市老年書畫協會顧問,無錫志德文化書院高級顧問,無錫市民族書畫院副院長。
糜天壽

1943年生,江蘇無錫人。1960年為秦古柳先生入室弟子。隨先生研臨各家傳統技法,打下扎實傳統繪畫基礎。1986年聘為無錫市老年大學專職國畫教師至今。現為民進江蘇江海書畫會;錢松嵒、秦古柳研究會會員,現任無錫梁溪書畫院藝術院長。《石破天驚》獲2005年“黃山杯”全國書畫大賽特等獎;中國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書畫大賽中《黃山奇峰出云來》獲三等獎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展出。
浦炯

原名浦炯烏,號云坡上人,1945年出生于無錫縣張涇鎮。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級美術師。上世紀60年代初,經上海畫院賀天健先生介紹,成為秦古柳先生的入室弟子。1965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得到蘇天賜等中西繪畫名家的指導。畢業后從事美術工作,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又深得兄長董欣賓的厚愛,在相互藝術切磋中,得益頗多。擅長國畫人物、山水及書法。作品參加“慶祝澳門回歸書畫展覽”等多種大型畫展,2000年世界華人藝術展中國畫人物獲銅獎,并獲得“世界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
尹光華

江蘇無錫人,1945年生。十六歲起從秦古柳先生學畫,后復與朱屺瞻先生等游,擅山水花鳥,淋漓冷雋,格高韻雅,尤善鑒別古書畫。博聞強記,慧眼獨具,現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顧問。著有《朱屺瞻年譜》《徐邦達年譜》等。
錢振亞

號梅庵主,秦古柳先生入室弟子。1945年生,江蘇無錫人。早年在四川工作二十余年。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地區等展覽。除擅于山水畫之外,還工于篆刻,功底深厚,作品穩健、精雋。1985年調回無錫,曾任無錫縣書法家協會主席、梅里印社社長。
郭亦棟

1947年生,15歲師從秦古柳先生學習傳統書畫藝術。畢業于無錫市教育學院,研修于北京畫院。現為無錫市美術館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主攻山水,工寫兼擅。作品十余次入選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藝術大展”、“世界華人書畫展”等國家級重大展賽。多幅作品入選“中國青年國畫展”、“中國工筆重彩精品展”,赴法國、美國、日本、新馬泰及港澳臺等地展出。獲文化部第八屆、第十二屆群星獎優秀獎,中國美協“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銀獎,“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第二屆江蘇省山水畫作品展銀獎,第十九屆日中美術交流展橫濱市長獎等多種獎項。
1991年在北京中央美院畫廊、2001年在美國紐約亞洲文化中心、2003年在美國紐約炎黃藝廊舉辦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