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建生于江蘇無錫,祖籍常州,生活于南京。留學于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版畫專業、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造型藝術系版畫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現就職于江蘇省文化廳藝術處副處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作品《識讀科爾沁》、《綠色的回憶》、《遠方的呼喚》均參加全國第十四、十五、十六屆版畫展覽,《天地同地》參加全國第十六屆版畫展并獲金獎,《悠悠鐘聲》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
作品《夢中西藏》、《春色映教堂》參加2003俄羅斯聯邦美術家聯盟秋季、2004春季大展。
作品《弗拉基米爾的春天》、《蘇士達爾的鄉村風情》等作品均被俄羅斯遠東國家美術博物館收藏。
長期以來,處于整個人類社會智慧最前列的那一部分人,似乎都多少會帶有些理想主義的情結。在浩淼蒼穹中,生命有如朝生夕死的蚍蜉般渺小與脆弱,為了宇宙宏大與人性細膩的和諧統一,文人畫家們常常進行著不懈的思考與追求。欣賞版畫家陳新建先生近年的作品,諦聽他娓娓道來的畫語心跡,這些都在向我們印證著:多年來他所秉持的,正是這樣一份完美。他將思考的過程置于一個理想化的超然境界中,選擇木刻版畫的形式來予以承載。以感性來尋覓傳統文化根源與精髓,并運用自己的獨特語言將其化作了一幅幅充滿靈動之感的版畫作品。
六年前,陳新建那幅別出心裁的環保主題創作《綠色的回憶》,便體現了有關環境與人的深刻思考。其創作靈感來自于一次邊陲采風的偶然所得。高原格外明亮的陽光、無限遼闊的高空,令人仿若重回原初生態,也因此牽扯著藝術家敏感之心的悸動,詩情常常就在一觸即發中萌生。在畫面中,我們看到:一雙孩童的腳印,踏過龜裂干涸、溝壑遍野的黃土,曾經擁有的那個生態空間日益窄小,黃土地上只留下一小片碧藍的晴空,最后一片業已泛黃的綠葉搖曳著、旋轉著落下,象征生命的綠色蹤跡就此消失……作品立足于把握人性和自然之性,通過壓迫畫面的滿構圖和正中一線活眼,以黃土高原中最后一片綠水中和藍天倒影的兩語境,巧妙而寓意鮮明地表明了人類生存危機,給人類中心主義和盲目自我的現狀及后果提出警示,甚至于震撼!近年以來,聯合國環境署多以“營造綠色城市”和“莫使旱地變荒漠”等為環保主題,陳新建此作恰是完美詮釋,已被廣泛引用于環保部門的眾多宣傳畫上,并被高校列為自然環保題材的教學作品。
出生于無錫的陳新建先生,曾守衛過舟山群島,心中不忘那份對繪畫藝術的執著。其后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及省委黨校法律專業,曾在組織部門供職,后又調入省文化廳藝術處任副處長。2003年起,渴求“充電”的他終得“停官”赴俄羅斯留學。其間,他借宿于民間,寫生于俄羅斯大地,結交了很多俄羅斯朋友,俄羅斯鄉村與教堂系列是他富有成效性的創作成果。描繪了一批具有異域風情的鄉間景物:黃昏,秋色,暮靄蒼茫;層云,鐘樓,樹影婆娑。在這里,我們仿佛聽到、看到了:一記記凝重的鐘聲從形制各異的教堂里裊裊傳來,悠悠彌散于沉寂的田野,消失入無垠的太空。在靜謐與圣潔的情景中,飽含著一種感動,那便是具有宗教意味的淡定和祈禱。盈尺小幅涵蓋了太多內容,卻又以高度凝練的形式蘊蓄其中。不禁使我們想起了溫克爾曼評述古希臘雕塑的名句:“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列賓美院和國立師范大學的學習生涯,給陳新建所理解的中國繪畫理念與技法融入了俄羅斯經典畫風之中的契機,受到了導師和異國同學的奇詫和贊嘆。一張“中國藝術家陳新建”的俄文名片,讓他在幫助異國同學與警察、房東、小販打交道中屢試不爽,也使他更堅定了做一個中國人、做一個中國畫家的自豪。在創作中,他把中國版畫與俄羅斯版畫風格相融合,促成了作品的最佳表現力和啟示性,其疏淡簡練,色蘊萬千的畫風漸成,在整體呈現為一個“絢爛之極,仍歸自然”、“誰知一片紅,解寄無邊春”的風格面貌。如《蘇士達爾的鄉村》、《秋色的鄉村教堂》兩作,結構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簡而不空,繁而不亂,張弛合度。同時,作品中的情感元素通過理性節制而轉向冷靜內斂,這時的“簡淡”,已是一種在經歷過對生活和物象的深沉思考、刪減和提升后,臻于成熟的人生和美學境界了。
在表現手法上,陳新建的套色木刻創作也頗有特色。相對傳統平面木刻,它既保留了黑白對比的簡潔明快,又因增加了一個灰色調的中間層次而降低與柔和了對比度,在原有的平面性之外,更追求以立體方式投影的效果。畫面中的一些不明確處也因之得以虛化,表達出似有還無、欲說還休、既明朗又含蓄的意象。中間色層亦有微妙變化,深淺的過渡因物形而來,色相的傾向代表情景的差異,達到一個遞進層次、豐滿畫面、強化主題與意境的效果。《春色映教堂》以及《悠悠鐘聲》便是如此,可以說,比諸典型現當代藝術的激進,陳新建的畫表達出了一種較為溫和、較為具體,也較為切近人心的、中庸與平和的達觀態度,用陳新建自己的話說:那是對藝術的祈禱!
和當今力求變革的版畫家一樣,陳新建不滿足于傳統版畫創作亦步亦趨的復制效果和對生活的簡單模擬,轉而尋求更高層次的生命體驗、理念追求與技藝探索。他吸收著中國的、俄羅斯的、日本的、南美的、非洲的繪畫藝術元素,突破以往版畫的視覺方式與圖式結構,強化表現性,而實現跨語系的整合與創造。在尋找人心理可依存的那個充盈著生生之氣的源頭活水的過程中,思索現代版畫創藝術創新手法。《遠古的呼喚》便是這樣的風格的體現,攫取眼球的是橫亙山巒,綿延雪域,萬里碧空,有尺幅千里之意。在造型與色彩的鮮明之極與簡潔之極中喻示著東方的神秘,寄托著他對純凈心靈空間的無盡訴求。

陳新建現階段的創作,仍然進行主題性和審美性兩種不同創作類型的有機協調、共同發展,這與他一方面作為藝術創作的實踐者,另一方面又身兼藝術發展動向的組織工作者這種雙重立場不無關聯。正因為如此,他在自己工作中協助廳領導,在中國江蘇國際藝術周中一下子弄來了南美、非洲的大批精品雕塑,令中國觀眾大開眼界。隨后于大江南北,為畫家們的創作選題、展覽、交流等做了大量繁雜工作,舉辦過高規格大型展覽數十個……愿他在披荊斬棘前行之時,仍堅持用那充滿靈氣的刻刀與畫筆,去尋找心中的綠洲,那里芳草萋萋,仙鶴和鳴;鐘聲悠悠,流水潺潺;發于遠古,達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