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朱新建獨特的畫風早在他對水墨寫意感興趣之前就敲定了。那時,他津津有味地畫插圖、連環畫和速寫,筆下的人物造型里總是透著一股濃濃的情趣,有些“土”氣,卻十分的“雅”派。他的畫風是以獨特的人物造型語言做“老本”的,這在當今“藝術風格”洶涌的情形下其實很難得,也因此,他的畫風有了不可替代的意義。

朱新建的人物造型總是“歪歪斜斜”的。無論是照模特兒寫生,或是隨手的筆墨寫意,他筆下的人物不僅離“真人”模樣老遠老遠的,與“寫實”保持著一副不相干的做派,而且,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透著一股隨心所欲的稚拙。人物五官總是被挪移過的;肩肘關節總是被錯了位;兩掌手指總是不夠數兒的……然而,朱新建正是用這些“歪歪斜斜”的東西,集合起了自己特有的造型語言:只圖痛快。將“錯”就“錯”;但求暢意,不屑于“似”。
朱新建的造型結構總是“松松垮垮”的。無論細鋒勾線或是大筆揮寫,都顯得漫不經心。不事控制,到哪算哪。沒有刻意的疏密經營;沒有酌情的虛實分布;沒有經心的起運轉收……他筆下的疏密、虛實、主次、濃淡、先后等造型關系往往反于常規,出人意料。有意思的是,朱新建的造型語言反而因此得以完整通透——不斤斤于結構關系的造型,與不拘泥于傳統法度的筆墨正好情投意合。其實自有道理,所以松而不垮。

朱新建的造型趣味總是“纏纏綿綿”的。無論畫美女還是畫羅漢,雖然都是“歪歪斜斜”、“松松垮垮”的樣子,卻都從骨子里散發著一種招人憐愛的纏綿氣息。我甚至覺得這很不公平,就因為有了這么一種“纏纏綿綿”的氣息,朱新建畫里的“歪歪斜斜”和“松松垮垮”就可以那么肆無忌憚,卻能被那么多人容忍和接受!

記得有一回,我與他在一塊涂抹了一陣之后,相互談論起了畫里的長短,我勸他別往“文人”里靠,他卻勸我莫朝“民間”里走。事過境遷,現在看來,我們的相互規勸未必有什么道理,也未必有什么作用。朱新建的畫風依然明里暗里地與“文人”氣和“民間”味有著諸多干系。我想,他大概從來沒有在意這些有關自己畫風路數的東西。而是只管朝著自己想走的路上走去。并且,因此走得自在,走得獨特,走得不可替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