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古稱宛丘,亦稱陳或陳州,是傳說中的“太昊之墟”,也是傳說中太昊和女媧拈土造人的地方。淮陽城北有“太昊陵”,每年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有盛大的“人祖廟會”。淮陽泥泥狗是廟會上淮陽泥玩具的總稱,也是伴隨著古老的宗教祭祀和民俗流傳至今的民間工藝美術之一。近些年來,淮陽泥泥狗也被國內外有關學者專家譽為“真圖騰”,“活化石”。下面其審美創作心理具體分析。
一、目的性、觀念性的審美意識
審美意識在創作心理活動中至關重要。整體來說,淮陽泥泥狗藝術始終遵循著實用和審美緊密結合的創作原則。淮陽泥泥狗藝術的產生、延續與古老的原始文化和習俗息息相關。盡管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淮陽泥泥狗藝術的魅力讓人嘆息不止,它的一特征仍然是它的目的性,即其實用性——廟會上最典型的祭祀象征物。“二月人祖廟會”是淮陽泥泥狗一年一度唯一的展示場所,平常難以看到。因此,淮陽泥泥狗藝術具有專向性的功利目的,充當著吉祥祭物、求子和長壽的媒體。淮陽泥泥狗藝術從其實用功能來看,具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形式,它存在的方式都是與當地人民的愿望和生活相結合的,這不僅符合民間泥玩具的特點,還符合當地的民俗觀念和人民大眾的審美習慣。
此外,淮陽泥泥狗藝術也具有精神性實用意義。淮陽泥泥狗中的“母子猴”(附圖一)、“貓拉猴”、“八高大”等怪誕的藝術形象在形式構成上完全圍繞著其“多子”,“交媾”,“圖騰物”等觀念性目的來進行創造,從而使其形象的和諧感被減弱,進一步使它的精神性審美心理突顯出來。但是,淮陽泥泥狗藝術所體現出的實用特質和審美特質并不是相矛盾的,而是相協調的,它既是祭祀不可或缺的實用品,又是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它一方面通過其獨特的造型符號顯示了民間藝人完善地協調審美和實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原始先民創造怪誕、神秘形象的心理趨勢。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種物質實用和精神實用相結合的審美意識使得淮陽泥泥狗藝術代代相傳,經久不息,表現了華夏子孫的藝術天賦和中原文化的特征,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可以說,淮陽泥泥狗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是華夏文明的象征。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淮陽泥泥狗藝術在審美意識上是其目的性(物質實用)和其觀念性(精神實用)的統一這一結論。在這一點上,淮陽泥泥狗藝術和西方古典美學家對美的定義相一致:“美(感)可以歸結為個體直覺(心理形式)和社會功利(目的內容)的矛盾統一,功利是包含著實用功利的審美功利,表現為審美公利和實用功利的矛盾統一”。
二、生命無限的審美理想
“民間美術通常把現實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求作為自己的審美理想,一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為審美判斷和審美選擇的標準,將征服客觀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訴諸審美形式。” 在中國傳統神學中,作為人類始祖神的伏羲和女媧是歷代各族崇祀的對象,其陵墓也成為人們朝祖膜拜的圣地。伏羲“一畫開天”、“一點做人”的本源可以上朔到上古神話,以泥塑人是人類以泥塑形制陶的時代的幻想;人們對于泥塑的生物和人物,總認為它們具有一種神秘的生命力,淮陽泥泥狗之所以能成為廟會上最典型的祭祀象征物,當與此習俗相關。淮陽泥泥狗藝術中的猴頭人身泥玩在當地就是生命本源的象征,具有祝福生育的意義。欣賞造型豐富的淮陽泥泥狗,可以使人們領略到遠古部落時期人類的生存環境、生活意味以及當地人民的審美理想。
淮陽泥泥狗藝術作為原始文化的嫡傳,強烈地反映出“生命繁榮”的審美理想。這個審美理想是來自民族、人類群體的基本追求,是單一、統一的全民性審美理想。淮陽泥泥狗中的“人猴”造型、“連體類”造型(附圖二)以及其裝飾性生殖符號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受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交媾崇拜、動物崇拜觀念的強烈影響。這些造型都指向一個最低的基本的審美理想——生命繁榮。在淮陽二月人祖廟會”這一民俗活動中,始終圍繞著“朝祖”與“求子”這一主題,也賦予淮陽泥泥狗雙重功利,集中體現著當地人民對“生命繁榮”的善良祝愿,這些祝愿都與生命、歡喜 、圓滿、幸福,長壽相關,所以追求完整、圓滿和諧、穩定成為淮陽泥泥狗藝術的基本造型特征,也反映了當地人民的審美理想。

此外,淮陽泥泥狗造型體現出的奇妙聯想,對整體造型的把握,對特征部分的敏感 以及集體程式等造型特征也正是其審美理想的根源。正是這種“生命無限”的審美理想使淮陽泥泥狗造型顯示出主宰萬物的自由。淮陽泥泥狗造型中的“人面猴”、“連體人”、“猴騎獸”(附圖三)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事物以一種對生命的無限敬仰之情呈現出來,充分地表現了主宰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創造幸福的理想;隨心所欲創造出的理想化的藝術形式——怪誕、神秘的淮陽泥泥狗,也表現出對“生命追求”的理想和對生命的贊美。淮陽泥泥狗造型的超自然形態、超客觀邏輯的綜合造型,正是人類主宰萬物,改造世界、創造幸福的理想的展現。淮陽泥泥狗作為祭祀的象征物和當地民俗的物化形式,使得當地人民的審美理想得到張揚和宣泄、心理達到了和諧與穩定,在某種程度是也達到了心理學和美學上的高度科學的辯證法功能。這正如藝術家對民間美術的批語“民間美術注重人性化的表現,強調物質和精神的完美結合,表達原始本能和情感,以及對世俗功利意愿的追求。呀的造物原則是源與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睦,從而求的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和藝術需求的心理平衡”。

三、別具一格的審美特征
從整體來看,淮陽泥泥狗藝術具有豐富性和單純性的統一、具體性和簡括性的統一、具象性和抽象性的統一的審美特征。單就其造型藝術而言,淮陽泥泥狗不僅具有寫實性與虛幻性審美特征,還具有裝飾性與寫意性審美特征。
1.寫實性審美特征。
淮陽泥泥狗的寫實不同與現在的科學的三度空間的合乎透視解剖學的寫實,淮陽泥泥狗的寫實是幻想性的。捏制淮陽泥泥狗的民間藝人主要是按他們所理解的固有形態形象進行創造,不模擬對象,而是熟識諳記,取其本舍其末,以神造型。淮陽泥泥狗中的獸類造型。。。。就是以幻想的寫實方式進行創造,并不忠實與眼睛所見,而是忠實與心理感覺,服從心理所想。換言之,他們的寫實充滿了自身的能動力。這正如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中提到的一樣“模仿雖然忠實與它所見到的東西,但它覺得不是一種平常意義上的描寫,它是建立在表現基礎之上的”。
2.裝飾性審美特征。
抽象和變形的方法是淮陽泥泥狗主要的造型方法。淮陽泥泥狗中抽象和變形的運用,是將所感興趣的或是受其觀念造型影響將其所要表達的內容加以放大或縮小的形式物化于藝術品中,將其標志性形象部分凸現與其他要素之上,突出和簡陋略的部分形成一中超常的結構,從而使淮陽泥泥狗的裝飾性審美特征散發出勃勃的生命力。如淮陽泥泥狗中的“人面猴”(附圖三)造型就是淮陽民間藝人以直觀感知的造型意識,捕捉到對象最為動人、典型的特征,并且進行大膽取舍夸張,甚至完全忽略了下肢,竭力夸大半浮雕狀、繪有生殖符號紋飾的軀干,突出表現了女性性特征,把對象上的某些感興趣的圖形直接呈現出來,使之成為一種獨立的形象系統,與原型完全分離。

3.虛幻性審美特征
淮陽泥泥狗藝術中的大部分造型,如“連體類”、“九頭鳥”、“八高大”等怪異的形象,都是當地民間藝人通過綜合自然形體的方法,呈現出他們所感受到的超現實的神秘世界。這不僅反映了當地民間的生殖崇拜、動物崇拜等,還形成了淮陽泥泥狗藝術獨特的虛幻性審美特征。這些自然形體在局部的表現形態上仍然是實在的,但是新的綜合體已經超越了個形體的自然屬性,從而帶上了濃郁的虛幻色彩,夠成了其虛幻性審美特征的另一個方面。淮陽泥泥狗的虛幻性造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兩種原型特征相混合的造型樣式,如具有典型意義的“貓拉猴”。其二,將不同自然形在特定意義上綜合起來。淮陽泥泥狗中的“人面猴”的面部被描繪成骷髏形狀,簡潔、抽象又十分概念化。在這里,淮陽泥泥狗就在內在意義和外部形式結構奇異的結合方式上獲得了虛幻的、攝人心魄的審美特征。其三,超自然的組合方式。淮陽泥泥狗中的典型的“混沌”造型就反映了這種組合方式。它似人似鳥、似獸似龜,整體感覺神秘玄疑,帶有濃郁的圖騰色彩。這個造型反映的是宇宙沒有形成時,世界處于天地一體的混沌狀態。
4.寫意性審美特征
淮陽泥泥狗是伴隨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等古老的民俗而流傳下來的民間工藝美術。它的創作者是受集體意識的支配,往往采用整體寫方式的造型觀念來表達勞動者對生命、對自然的認識。淮陽泥泥狗不精雕細畫,而是大刀闊斧、粗塑拙繪,通過對象的局部或全部整體把握形象意態特征。這種整體寫意的造型,以意態傳神為宗旨,隨意造型;淮陽泥泥狗典型的的“十二生肖”造型不論牛、馬、狗、羊都是比較注重對動物頭部的塑造,軀干被統一為一種粗獷而簡略的模式,僅塑其粗略形體,然后再象征性的點染鮮艷色彩后就神靈活現。此外,淮陽泥泥狗的中的蛙、龜、泥鱉等造型,就是以其去粗存精、刪繁就簡的穩定的整體性造型和強烈的動力感反映了淮陽泥泥狗藝術的整體寫意性的審美特征。
總之,淮陽泥泥狗藝術就其審美理想、審美想象、審美特征等一系列審美創作心理而言,具有非凡的意義,是可以作為個例進行研究和挖掘的,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的一個縮影。因此,從審美創作心理方面來研究淮陽泥泥狗藝術以及各種民間美術都是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及意義。(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注:文中所用泥泥狗圖片由淮陽民間藝人許述章先生制,筆者拍攝,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