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2日,內蒙古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大樓201廳內,中國乳業著名企業伊利集團董事長鄭俊懷及其四名高管正在此接受莊嚴審判。因犯有挪用公款罪,其中鄭俊懷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在呼和浩特市,鄭俊懷的名字和揚名天下的伊利集團連在一起,他也被尊為“伊利教父”。然而赫赫有名的“伊利教父”為何要冒險挪用公款購買股票呢?這要從鄭俊懷和他的副總——牛根生一起創業的故事說起。
“千里馬”遇“伯樂”,兄弟聯手托起中國食品行業第一品牌
鄭俊懷出生于1950年9月,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父親早亡,一家全靠母親做針線活維持生計,母親的勤儉、堅忍和踏實給了他很深的影響。他發憤讀書,1972年,大學畢業后鄭俊懷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農業局工作。1980年1月,他出任呼市奶牛公司招待所所長。在招待所任職期間,鄭俊懷靈機一動聘請了一個外地炸油條師傅,經營起吃油條喝鮮奶的生意,結果招待所門前天天排起長龍購買油條鮮奶,鄭俊懷為招待所月賺2萬,這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是個不小的奇跡。
鄭俊懷的經營能力得到了上級的看重。1983年1月,他被調到瀕臨倒閉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廠任廠長,這就是伊利集團的前身。此時的奶食品廠一片凄涼,兩間布滿蜘蛛網的車間、一個狹小的門面和八十幾個無精打采的工人,這一切反而激起他的雄心壯志,他決心將回民奶食品廠起死回生!
上任后,他先招收了一批有文化的青年進廠,然后進行全廠總動員。鄭俊懷淚流滿面地講起自己的母親在貧困中如何支撐一個家的故事,號召職工艱苦創業。鄭俊懷演講完畢,臺下一個高大粗獷的年輕人帶頭鼓掌高聲叫好!
這個鼓掌的年輕人叫牛根生,24歲,高中文化,身材魁梧,思維活躍,說話直爽而豪邁,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滿了笑聲。鄭俊懷一眼看出,這是個一呼百應的人才。當時,牛根生是洗瓶車間的一個洗瓶工。鄭俊懷感到,這是一個可塑之才。
接下來,鄭俊懷在全市率先搞起了承包制,牛根生積極響應并承包一加工車間。牛根生帶領一班年輕人打了一個翻身仗,當年就扭虧為盈。兩年后,回民奶食品廠在呼市500多家食品行業中脫穎而出。1990年,食品廠的利潤達到了100萬,1993年,鄭俊懷率先在呼市對回民奶食品廠進行股份制改造,改名為國有控股的“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鄭俊懷為公司總經理,牛根生被任命為公司副總經理之一,主管冰淇淋、雪糕生產。
牛根生領命后,帶領一班極具創意的年輕人,經過精心策劃,掀起了“伊利苦咖啡”冰淇淋風暴,廣告從省市打到了中央電視臺,其廣告語“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婦孺皆知。這一年,苦咖啡單品銷售突破了3億元!伊利的品牌開始在全國嶄露頭角。
1996年,牛根生和手下干將們策劃“伊利雪糕進軍亞特蘭大奧運會”取得成功,伊利雪糕風靡全國。同年,伊利集團成立。鄭俊懷成為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CEO,牛根生成為主管生產和銷售的副董事長和副總。這一年,伊利集團成為全國乳品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此后的伊利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業績一路飆升,至2004年時,“伊利”品牌價值以127.87億元位居中國食品行業首位!
功高蓋主?老總疑心逼走共同創業的好兄弟
然而,隨著集團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鄭俊懷和牛根生兄弟感情也漸漸出現了微妙變化。
一次出差,鄭俊懷出門招了一輛的士就去了機場,而后牛根生卻被客戶的“奔馳”送到機場,正好被鄭俊懷看到,鄭俊懷臉色便陰沉下來,牛根生也十分尷尬。事后才了解到,客戶準備了兩輛“奔馳”,哪知鄭俊懷早早打的走了,不明就里的牛根生于是坐著“奔馳”到了機場。雖說是誤會,但鄭俊懷已經感到,牛根生已經同他平起平坐了,并且有時風頭壓過了自己。
1998年5月,集團公司在鄭州召開會議,定奪是否擴大冷凍生產,牛根生在會上忍不住說:“這屆領導班子干不了大事!”一語驚四座,鄭俊懷臉色一沉,拂袖而去。
牛根生知道自己又闖了禍,一個高管提醒他:“前段時間鄭總住了幾天院,你不但不去看他,今天還頂撞他,你究竟要干什么啊?”牛根生一聽傻了,鄭總住院他確實不知,他如果知道鄭總住院焉有不去看之理?他覺得自己有口難辯了,現在鄭俊懷不給他報銷業務經費,資金不到位,任務完不成,這不是逼著自己辭職嗎?
1998年11月,公司召開董事會,牛根生正式提出辭職,但他仍然不服氣:“我干得沒毛病,我什么理由也沒有,唯一一點是我猜著了老總需要我這樣做,‘君叫臣死,臣焉能不死’。”鄭俊懷憤怒地站起來說:“這根本不是事實,辭職報告是你自己拿出來的!”牛根生一氣之下離開會場。一個半小時后董事會表決,同意牛根生辭去副總職務。
眼看山河盡失,乳業巨頭鋌而走險鋃鐺入獄
牛根生離開“伊利”后,他手下的幾十名得力干將大部分被“清洗”。1998年底,牛根生來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讀書,他一邊總結自己16年的經驗和教訓,一邊聽著名教授講學,默默充電,一個從頭再來的計劃漸漸成熟于胸。
1999年,一幫被鄭俊懷“清洗”的弟兄到北大找到牛根生訴說苦衷。牛根生知道大伙的心思,說道:“咱們注冊一家公司,從頭再來吧!”十幾個弟兄的手緊緊握到了一起。
牛根生回到呼市后,十幾個舊部聚集到牛根生身邊,他們一共籌集了100萬資金,注冊了一家乳業公司,取名“蒙牛”。當鄭俊懷聽到牛根生等人注冊蒙牛公司時笑了:“可笑,100萬干得了什么事?”但是,令鄭俊懷沒有想到的是,牛根生的公司一成立,伊利公司的生產、銷售、技術人員紛紛過去投奔牛根生,幾個月間竟然有300多人,他們寧愿放棄優厚的待遇而愿意跟著牛根生重新創業!
這一下鄭俊懷慌了,自己放棄的牛根生是一條龍啊!果不出鄭俊懷所料,“蒙牛”弟兄憋足了氣,牛根生指揮若定,“蒙牛”乳業在國內從無到有奇跡般地迅速崛起。并且,蒙牛是民營企業,經營靈活,而伊利是國有控股企業,很多經營上的決策并不那么靈活,這一切使鄭俊懷感到了巨大的壓力。這一年鄭俊懷49歲了,他越發感到對“伊利”全面掌控對他很重要。只有控制上市股才能全面控制伊利公司,即使將來退休,他也可以通過控股掌控公司。
1999年5月,持有“伊利”總股本的2.68%的“伊利”股份第二大股東呼和浩特立鑫實業開發公司準備轉讓股份,鄭俊懷明白,收購立鑫公司的股票就等于成為伊利的第二大股東。然而收購資金尚缺1500萬,錢從何出?鄭俊懷聯合幾個心腹,繞過公司董事會秘密成立了“華世商貿公司”,專門用來收購立鑫公司股票。
鄭俊懷的“華世商貿”完成股票收購后,正想緩口氣,發現氣勢如虹的“蒙牛”在2002年已經躋身中國乳業前四強。鄭俊懷沒想到,只經過三年時間,另起爐灶的牛根生就與他平起平坐,而且,大有超越他的趨勢。2003年4月,“蒙牛”牛奶被確定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其氣勢如貫長虹。
為做大“伊利”同“蒙牛”競爭,2004年5月26日,鄭俊懷在董事會上提出12個投資項目,總投資額達12.9億元的宏偉計劃,但是遭到獨立董事俞伯偉等的強烈質疑,要求聘請一家審計公司對集團公司資金流動與國債買賣交易以及華世商貿公司等進行專題審計。6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內蒙古監管局核查小組進駐伊利集團進行調查。
2004年12月17日,自治區檢察院宣布了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對鄭俊懷以及楊桂琴等四名高管刑事拘留。2005年1月5日,鄭俊懷被正式逮捕。
鄭俊懷終于栽了。然而,得知消息的牛根生并無一點欣喜,面對人們要求他評論鄭俊懷,牛根生只有一句話:“沒有鄭大哥的培養,就沒有我牛根生的今天!”
鄭俊懷被檢察機關帶走后,牛根生輾轉打聽得知鄭俊懷被關在包頭看守所里,他當即托人給鄭俊懷捎去1萬塊錢生活費;又給鄭俊懷92歲的老母捎去1萬元,只說是她兒子帶來的生活費;然后又給鄭俊懷妻子送去1萬元。2005年2月,鄭俊懷的女兒在加拿大留學,學費不足,鄭妻找上門來,牛根生當即籌集了30萬。
好在“伊利”并沒有因為失去鄭俊懷而沉淪,“伊利”在新總裁潘剛的帶領下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業績,呼和浩特市因為“伊利”和“蒙牛”而成為中國乳都!然而,回首中國乳業的兩位巨人鄭俊懷和牛根生,塵埃落定后,一個身陷囹圄,功敗垂成;一個不屈不撓,終成大業,讓人感慨,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