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象是安徽休寧人。1938年夏,16歲的吳象,來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
這年的冬天,老將軍何長功奉毛澤東之命,帶著三千師生,穿過閆管區和淪陷區,進入晉東南的太行山里,創辦抗大一分校。臨行時,抗大教育長羅瑞卿和副教育長滕代遠,來延安三十里鋪為他們送行,并作動員報告。羅教育長頎長的身材,略瘦的面孔,威嚴的儀表和極富鼓動性的講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大一分校和八路軍總部駐地很近。總部首長朱德、彭德懷、左權、傅鐘、陸定一每周來校講課。這樣,他就有機會見到了幾位稱譽華夏的傳奇英雄。
隨軍記者的日子
1946年6月28日,劉鄧大軍第三、第六縱隊在邯鄲馬頭鎮誓師東進,吳象隨軍采訪。他近距離接觸劉鄧,聽了他們多次的談話。一次,由于五戰五捷,敵人惱羞成怒,竟造謠說劉伯承受到重創,甚至說已經死亡。新華總社來電,要求予以澄清。吳象和方德便到作戰處的院里去找首長。劉伯承日夜操勞,眼疾復發,正躺在床上。他對他們親切地說:“誰知道我已經死了幾回?這些無聊的謠言本來可以不去理它,既然總社有指示,從政治上考慮有必要,那就得當回事來研究。”他從床上欠起身來,同吳象研究稿件的寫法,設想了幾個方案。正在這時,鄧小平來了。劉伯承說:“好了,鄧政委來了,聽他的吧!”鄧小平問明情況,沒有吭聲,含著煙斗在屋里來回踱步。過了三四分鐘,他說話了:“我看就這樣寫吧:‘他(指劉伯承)對中央社的謠言笑而置之,不屑一顧,繼續用電話指揮部隊。據指揮部某權威人士稱,他正在創造一驚人戰果。’”鄧政委思維敏捷,舉重若輕,一句接一句,不緊不慢,干凈利落,毫無重復地念下去,好象在念一篇已經寫好的文稿。
1948年,吳象隨軍來到了太原前線。太原前線總指揮徐向前因重病在榻,無法指揮,懇請彭德懷代為指揮,太原戰役的實際指揮者是彭德懷。
一次晚會,彭老總來了,大家熱烈鼓掌,請他講話。他說:“本來想打完太原再同你們開會講的,既然你們催我講,我就先給你們捎個信。這次打完太原后,我要帶你們幾個兵團去參加第一野戰軍的序列,去解放大西北,誰也不要怕沒有仗打!”一句話引起了全場熱烈的掌聲。他突然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成為指揮員,是因為你們作戰英勇,有功,有突出的貢獻。但是你們想過沒有,戰爭中還有許多更英勇、更積極的分子,最優秀、最有貢獻的分子,他們都不在了,犧牲了。沒有他們,就沒有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也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高興的時候,受表揚受尊敬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他們,時刻想著我們是他們的代表,是代表他們的。這樣我們才能英勇無敵,無往而不勝;否則就是忘了本,就不配做革命的戰士!”這些話使許多人為之動容,爆發出一陣極為熱烈的掌聲。
“哦,姓吳,大象的象”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華北記者團將吳象留下,參加新山西日報的籌辦工作。上級任命他為采訪科長、通訊部長,不久又當了總編室主任。從1953年開始,任命他為山西日報副總編輯。1961年12月,正式任命為總編輯。直到1970年離開,他在山西日報的領導崗位上工作了長達22年之久。1957年3月,黨中央召開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會議期間,毛澤東分別同文藝界、科技界、教育界、新聞界座談。毛澤東見到吳象的時候,風趣地說:“哦,姓吳,大象的象,可是你的鼻子并不長嘛!”當時,吳象坐在離毛澤東很近的地方,而且正朝著毛澤東講話的方向,時間長達三小時以上。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談笑風生,親切慈祥,他講到辦好社會主義報紙關鍵在于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問題;講到教條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肯定一切與否定一切都是片面性問題;講到魯迅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徹底的唯物論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徹底的唯物論者是無所畏懼的等著名觀點。吳象與鄧拓同志一同坐車回去時,耳邊還在回蕩著毛主席的話:徹底的唯物論者是無所畏懼的。此后三十多年來,他在極其不同的情況下,多次回憶起這句話,不斷地咀嚼這句話,探索這句話的哲學意蘊和革命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