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后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品牌。早在2004年,青島一位女士使用“微塵”的名字多次大額捐款。當人們努力尋找“微塵”的時候,一個又一個“微塵”出現了……在青島市紅十字會收到的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近日,“微塵”當選“200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微塵”的當選讓我們看到了民間愛心的涌動,看到了草根力量的勃興,看到了參與慈善活動正漸漸滲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這無疑是令人欣喜的。
把“慈善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是普通人參與慈善事業的首要理念。這種理念有別于炫耀式、施舍式的慈善,它是生活的常態甚至是一種習慣,是不事張揚和力所能及的付出,卻具有水滴石穿、積沙成塔的效果。慈善不該以捐款的多少論英雄、排先后。當然,慈善也不該超越我們的實際生活水平,甚至成為一種負擔。更重要的是,把慈善當作普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也符合慈善的本旨,即我們不應把慈善理解為一種單向的、被迫的行為,它應該是雙贏的、自覺的。
正因為如此,每一個“微塵”,他們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表達愛心,幫助別人,拉近了普通人與慈善的距離,為推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提供了一條現實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