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在全國掀起了品三國的熱潮。學者、歷史故事破天荒地成為時尚題材,連一向追逐娛樂偶像的年輕人也對易大師仰慕三分。對于渴望出人頭地的職場人士來說,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什么呢?
秘笈一:換位思考
——“獨角戲”演不得
易中天善于將傳統歷史、文化的東西搬到現實生活中來。比如,他將古代“怪異、生僻”的官爵名和現代的官銜作比較,讓聽的人更加容易體會歷史環境,讓聽眾產生置身其中的感覺。聽眾積極性自然而然高漲起來。
為什么我們設計的產品銷路不好?為什么客戶老是不滿意?為什么一些領導臺上講得唾沫橫飛,下面鼾聲一片……因為我們往往從“我”的角度出發,沒有真正去思考對方最需要什么,所以很多辛苦工作成了獨角戲;另一方面,在上下級、員工和老板之間,由于立場不同,很容易產生矛盾、隔閡,如果大家都能換位思考,并且引導對方也這樣做,溝通也許并不那么困難。
秘笈二:獨具一格
——職業個性不模糊
易中天演講決不拖泥帶水,他說話斬釘截鐵、干脆利落、聲情并茂,有一種大師的魅力。而且,他并不特意迎合某些人的品位。他是以風格吸引人,而不是風格隨從于人。
在職場中也要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獨特的職業個性。這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在工作中堅持自己的某些優點,逐步磨煉鍛造才能成就自己的職業個性。有了優秀的職業個性,就很容易給周圍客戶、同事、老板留下深刻印象,成為職場明星。
秘笈三:厚積薄發
——“機會主義”行不通
易中天并非空有三寸不爛之舌。從知識上看,他博古通今,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又恰到好處。這需要非常深厚的人文根底,也只有在哲學、歷史、文學、生活等方面具有豐富知識與經驗的學者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厚積薄發,這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功夫。
今天的職場中到處充斥著機會主義者。表面上看,確有少數人靠著巧合而成功,但在巧合的背后,仍然是實力在說話。而且,即便巧合的成功的確存在,這樣的成功可以復制嗎?這種成功幾率就像中彩票一樣稀少。今天的職場,有實力才有機遇,現代版的守株待兔者還是早早清醒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