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都跑步
作為醫學專家,鐘南山院士很注意健身,鍛煉的內容是每天跑步。“但我從來不晨跑,因為人體的規律,早晨跑步對身體不好。早晨人內臟功能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如果進行鍛煉特別是劇烈的活動,心腦血管會適應不了,這就是為什么有人在早晨跑步會發生猝死的原因。”
他跑步一般選擇在下午,是在下班以后晚飯以前的時間。“我只有在這個時候有空,不在這會兒鍛煉,我再找不出時間了。”如果時間寬裕,鐘院士會來到離家近的公園里跑跑步,如果時間緊,那也一定要在家里的跑步機上出出汗。
鐘南山院士認為,對于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人來說,無論選擇何種鍛煉,都必須要符合自己的身體條件。
人在年輕時是進行負荷性的鍛煉,要多參加競技類的鍛煉。到了中年則需要進行體質的鍛煉,通過各種強度高的鍛煉提高身體的耐力、力量、柔韌性和速度,比如跑步、拉力等。
鐘南山院士說,“耐力訓練的主要是心肺功能,力量訓練的主要是肌肉功能,柔韌性是各個器官的協調性,速度是反應性,“這不是有時間就打打球、星期天爬爬山就能解決的,它需要有規律的鍛煉才能夠達到。”
臥室墻上裝單杠
如果有人告訴你,70歲的鐘南山院士,每天還進行肌肉鍛煉,你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這卻是事實。
70歲的鐘南山院士,每天除了堅持跑步,擴胸器和啞鈴也是他經常鍛煉的器械。為了加強肌肉訓練,鐘南山院士在臥室的墻壁上安了一個單杠,平時做做引體向上。鐘南山院士說:“我現在的狀態感覺像是中年,還沒有到功能減退的時候,還需要體質鍛煉。”
鐘南山院士力氣很大,這就是肌肉的功勞,而單杠、啞鈴等拉力訓練,是鍛煉肌肉的最好方法。
鐘南山說,傳統醫學的說法是“久坐傷肉”,就是說,長時間坐的人,會損傷肌肉的力量。所以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的上班族,最應該進行肌肉的鍛煉,肌肉的能量充分,才可以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相反,肌肉力量不足甚至萎縮的時候,也就是各種慢性疾病容易侵襲的時候。
鐘南山在接受采訪時,不斷有文件和材料送進來,不斷有各種電話,更有絡繹不絕等候在門外的拜訪者。他說,人必須鍛煉,一旦繁重的工作量超出身體的負荷,健康就會受損。所以要“用輪換的方式,體能和腦力交替運動,這樣會保持腦子清醒、敏銳。”
他工作了幾十年,也鍛煉了幾十年:“身體的鍛煉,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不然的話,我這樣的年齡,每天怎么能完成那么多的工作?!”
想長壽不能學烏龜
對于一些認為“鍛煉要看時間是否允許”的觀點鐘南山認為:“人為什么總要吃飯和睡覺,因為不得不如此,否則身體就會支撐不下去。而鍛煉也是一樣。就像一天不刷牙就覺得很不衛生一樣,一天不鍛煉也會不健康。”
當問到鐘南山院士,他的鍛煉是出于自我督促,還是自然的動力?他回答:當然是后者,否則就難以達到持之以恒。“鍛煉不僅需要自我約束,更需要自覺。”
也有人說,烏龜不動,卻也長壽,為什么非得受累鍛煉不可?
鐘南山院士說,在基本不動的情況下,代謝就會很慢,這是烏龜的生活,但是人是不好和烏龜相比較的,人是社會的人,怎么可能不動?如果像烏龜一樣一動不動,人生還有什么價值?
鐘南山院士曾經在很多場合,都是現身說法,告訴大家養生的辦法。特別是對高薪上班族諄諄告誡,一定要擺正工作和健康的關系。鐘南山院士認為,全國來看,北京的上班族亞健康狀態最為典型,被總結為:累、煩、燥、灰。累表現為身體不舒服,煩為心理不安寧,燥指行為不恰當,灰是情感不如意。
健康不但指軀體的健康,它還包括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在解決工作壓力導致的心理和精神上問題的種種方式中,鐘南山院士最為推崇的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樂于助人會讓自己開心、痛快。
對待工作的態度,鐘南山院士崇尚孔子的理論: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
在對事業的追求上,怎樣才能同時也有助于身體的健康?鐘南山院士認為,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同時為之不懈努力,執著精神有利于健康,但是執著不等于不切實際的追求和妄想。“在追求理想和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想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